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008]-全金属狂潮机体百科! 正规军篇

2023-08-06 13:32 作者:A_T_Engine  | 我要投稿

机体百科将分为三部分:正规军篇、秘银篇和汞合金篇,本篇为正规军篇,介绍各国有记录研发或者生产过的AS。

M4

或者可以称为XM4,一般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第一世代AS。关于M4的具体参数目前不详,以下仅列出已知的信息:M4采用柴油引擎作为动力源,而驱动系统则使用油压驱动,其最高步行速度仅有不到30公里每小时,因此非常容易被反坦克武器击毁。在美军举行的模拟战中,12台试做M4被六名持有反坦克武器的步兵全数击毁。

虽然M4的综合能力极为低下,在运动性能,结构强度等方面都有诸多不足,但军方和开发人员仍然在它身上看见了人形兵器的潜力,自此开始各国或早或晚都开始进行人形兵器的开发,拉开了陆战兵器更新迭代的序幕。


XM5

在M6之前曾有过名为XM5的实验机体,XM5是“让机体拥有变形功能从而同时拥有传统载具和AS优势区间”这样思路的产物,但最终因为机体结构过于复杂,结构强度不足加上变形机构体积大难以搭载其他器械等问题最终被放弃。


M6&M6A1&A2 Bushnell“丛林法兰绒”

事实上,bushnell并不是个有什么特殊含义的名词,它实际上经常被作人名翻译成“布什内尔”,一说认为这个译法是将bushnell当做bush“树丛”和Flannel“法兰绒”的结合了,具体是哪个译版最早采用了这种译法已不可考。

没那么多精力搞嵌字了,反正重要信息都在专栏的文本里(叉腰)

全高:8m

重量:11t

最大无补给作战时间:220h

最高行进速度:138km/h

最大跳跃高度:25m

动力源:莱卡明AGS1500C燃气轮机(1430kw)

固定武器:尚不明晰

从现有的小说和设定资料中可以M6系列机体确定有M6基础型、M6A1、M6A2和M6A3四种机型存在,但M6基础型、A1和A2均被称为Bushnell“丛林法兰绒”,具体差别尚不清楚,在小说中如无特殊强调或前置剧情,M6一般指代M6基础型。同样的,在本专栏中也只对M6的基础型号统一进行概括性讲解。

M6的列装时间大概介于RK-89与RK-91之间,其外形常被形容为外形像是“穿着羽绒服的矮胖男子”,是最常见的西方阵营二代AS,也是美军在故事发生期间的主战力量,在列装服役后引起了被称为“M6冲击”的AS热潮。

M6的左右双肩均搭载有小型的盾牌,盾牌内侧一般藏有折叠收纳的AS用手枪,这一设计后来也被沿用至M9系列。

m6的头部为单眼摄像机,其头部整体造型呈纵向的长条形,这或许是为了减少前投影面积来避免集成了多种传感器的头部的损毁概率。并且在裆部设有备用光学摄像机,用于在头部的主光学单元损毁后保证视野。

从设定图上来看,M6的机械手仅有三根手指,而已知的其他机体似乎都是五根手指的,尚不清楚这项设计有何特殊意义。从设定图上来看,M6似乎并没有配备对步兵机枪,而A3的对步兵机枪配置在相当于人类下颌骨的两侧。与看上去的臃肿笨重不同,m6的运动性能在二代机中是首屈一指的。其搭载的主控计算机和火控系统通常也超过同世代的其他机体。尽管如此,在实战中M6和野蛮人的较量结果大概也是平分秋色,因为战争并不是只靠少量的高性能机体来决定胜负的,机体的造价与战术运用等同样重要。事实上“野蛮人”的性能并不逊色于M6太多,虽然在远距离时M6的火控性能占优,但如果不能在优势区间解决“野蛮人”而被近身的话,野蛮人在近身战中优秀的力量持久度、坚固的身躯以及重心低等优势也会让M6相当头痛。

在短篇中曾提到,M6A2的购入价似乎在一千万美金左右,且M6的早期型号会作为外贸商品出售给其他国家,尚不清楚这个“早期型”是具体指A1还是A2或者是基础型。

M6A3

第四季中出场的M6A3,可见其头部12.7mm machinegun和肩甲内侧的烟雾弹抛射器
这张图上的机型编号被误写成M6A2了,实际应该是M6A3,这不是海老川画集上唯一的文本错误

是M6系列中对基础型号进行全面升级,面向特种部队的需求而开发的机型,搭载了大容量的电容器,因此可以短时间内关闭燃气轮机仅靠电容器驱动来做到相对无声的行动,其他具体参数不详。

M6A3的正面装甲被设计成反成型装药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火箭弹的金属射流。在第九卷中提到M6A3搭载了相当多的对人武装,如12.7mm machinegun,抛射式对人地雷,烟幕弹和小口径榴弹等,尚不清楚是m6系列的固定武装还是仅面向A3型号装备。

在动画中也出现了A3型使用手臂内置的伸缩潜望镜从高处观测周围环境的情节,但小说中并没有对应情节,也尚不清楚这项功能是否是M6系列的标配,不过M9系列和“强弩”都装备了类似的设备。

第四季中,M6A3使用手臂内藏的“潜望镜”



M9E GernsBack“卡恩兹巴克”(美军试做测试式样)

GernsBack通常音译为“卡恩兹巴克”,也有译作“根斯巴克”的,该词在英文中作姓氏使用,查阅资料后笔者认为可能是对美国科幻文学的先驱--作家雨果·根斯巴克的致敬,雨果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第四季中出场的美军所属M9,其造型与后来的美军量产M9极为相似


全高:8.4m

重量:尚不明晰

最大无补给作战时间:小于等于150h(推测)

最高行进速度:尚不明晰

最大跳跃高度:尚不明晰

固定武装:AM11 12.7mm chaingun  *2,其余尚不明晰

动力源:Ross & Humbleton(罗斯&汉普顿) APR 2500a钯反应炉(2500kW/3300hp)

该机型只在正传MMD有极短时间的出场,相比于彼时秘银运用的M9E稍微增加了装甲厚度,因此降低了运动性能,在机体各部细节也略有差异,在动画第四季中采用的造型和后来的美军量产列装式样几乎一致,因此尚不能确定试做测试式样和最终列装式样在外观上的差别。

M9E GernsBack“卡恩兹巴克”(美军量产列装式样)


全高:8.4m

重量:10.3t

最大无补给作战时间:160h

最高行进速度:200km/h

最大跳跃高度:40m

固定武装:GAU-19/S 12.7mm minigun*1  M18线缆枪*1 

动力源:GeneralElectric P101钯反应炉(2300kw)

M9系列机体的发展史和技术规格在《MASTERFILE ARM SLAVE M9 GERSNBACK》一书中有极为详尽的介绍,在此只做概括性描述。

M9E GernsBack是美军的第三世代量产AS,开始部署并形成作战规模的时间是在2000年秋天。非正式的部署时间则在99年夏天左右,是由三角洲特种部队等试运用的。该机型与在正传MMD中出场的美军M9的主要差异如下所示。

1…钯反应器由Ross & Humbleton公司的APR2500系列改为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Electric)的P101。输出略有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作战行动时间延长。p - 101在成本方面比APR2500优越,但被指出在最大输出附近的稳定性存在问题。改变发电机规格的主要是政治方面的因素。

2…强化各部的装甲防御力。肌肉包也为了重视防御性能采用金属·聚合物的混合式。第三代型的基本理念是“在被击中之前开枪”,但正规军模型由于交战规定的束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被击中的风险。因此,机体自重增加,运动性也降低。

3…固定武装的变更。头部的机枪被移除。右臂部装有12.7mm加特林机枪,左臂部装有XM18线缆枪。

4…头部传感器等电子装备得到强化。数据通信能力也得到加强。

5…将过于灵敏的运动管理系统的参数调整至习惯M6的驾驶员偏好的规格,使转换机种变得容易。

6…将先进型人工智能改为简易型人工智能,精简主控电脑系统。

虽然不能否认与“秘银”规格的M9相比性能有所降低,但仍然是世界最顶级的AS。

RK-89“三叶草”


可考资料中最早由苏联制造的量产AS,关于该型号机体的资料极少,一般认为“三叶草”是最早的第二世代机体之一,其外形尚不明晰,推测可能和后续的RK-91&92“野蛮人”相似。RK-89曾配备给华沙条约的缔约军队,也是苏联军队在阿富汗战争中最早投入的一批AS。根据小说中的情节可以推知,RK-89的航电系统保密程度极低,甚至可以被较低文化水平的敌军破解后启动为己用。在RK-91&92开发并量产后该机型便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仍有部分RK-89在海盗或者游击队中运作。

趣闻一则:按照89-91-92的发展史来看,89和91的生产数量应该是远低于92的,但是dbd中提到宗介尚在游击队时曾经和潜入苏军基地改写了一台RK-89的系统而后偷走了它,并用它砸坏了该基地里的许多新配发的RK-92。而设定中RK-89在RK-92列装时应该已经全部退役,所以猜测在苏军前线基地中或许保留了一部分RK-89机体作演习或者当做教练机使用。


RK-91 Savage“野蛮人”

事实上,Savage是该机型在北约的代号,其在苏联的正式名称是“Ливень”,意为“暴风雨”,但为了叙述方便,以下仍采用“野蛮人”作为其代号。

第四季中出场的破旧RK-91

全高:8.1m

重量:12.5t(推测)

最大无补给作战时间:未知

最高行进速度:130km/h(推测)

最大跳跃高度:20m(推测)

固定武器:14.5mm machinegun*1(推测)

动力源:柴油引擎(具体型号和规格未知)

苏联(具体开发工作由Ryaka设计局--即后来的OKB Ryaka承担)开发的第二世代AS,使用油压和肌肉束二元混合驱动,采用柴油引擎作为动力源。

RK-91与RK-92均被称作Savage“野蛮人”,事实上这两个型号可以说是同一机体的“试做量产型”和“改进量产型”,基于从RK-91上收集到的诸多数据开发了其改良型号RK-92。因此本条目只介绍RK-91与92的不同之处,其余内容则放到RK-92的条目中。

RK-91并没有采用几乎是第二世代AS标配的燃气涡轮引擎而是柴油引擎作为动力源,可能是因为彼时苏联的柴油引擎技术相比于前者要更成熟可靠一些。事实上,涡轮引擎如果从进气口吸入含有沙砾或者异物的空气大概率会因此损毁,而柴油机在这方面则要可靠的多;另一方面,柴油引擎相比于聒噪的涡轮引擎也更为安静,因此即使在RK-92开发列装后仍有部分驾驶员更喜欢旧式的RK-91。

RK-91的冷却系统尚不完善,油压系统和引擎所产生的废热并不能很好的被气冷系统带走通过排气口散出,长时间运作后机体的手臂手指等部位会变得滚烫,这一问题在后续机型RK-92上得到改善。不过,RK-91和RK-92的冷却系统并不能完全匹配,如果强行把后者的改良后的冷却系统装到前者上,工作十五分钟左右就会出现运行不良的情况。

除此之外,RK-91只在头部以及腿部和RK-92有微小的外形差别(从设定图上看,RK-91可能只装备了一门12.7mm机枪,而RK-92装备了两门)。在机体性能方面,虽然柴油引擎的可靠性更高也更耐用,但是燃气涡轮引擎的出力更大,可以让运动性能有飞跃性的提升。采用了燃气涡轮引擎的RK-92最大作战时间延长至230h,最高奔跑速度达到了130公里每小时,机载航电系统也得到了改良,除此之外的性能差距很小。

一般认为RK-91的量产时期要晚于美军的M6,该机型量产后被苏联投入到阿富汗战场上去,其战斗性能让西方国家对AS兵器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或许也可以被看做是引发AS在全世界普及的重要因素。

RK-92 Savage“野蛮人”


全高:8.1m

重量:12.5t

最大无补给作战时间:230h

最高行进速度:130km/h

最大跳跃高度:20m(推测)

固定武器:14.5mm machinegun*2

动力源:克里莫夫GTD-1300燃气轮机(1300kw)

本机体由苏联OKB Ryaka设计局承担开发,使用油压和肌肉束二元混合驱动,燃气涡轮引擎作为动力源。

RK-92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AS,它的性能并不是第二世代AS中最强最亮眼的那个,但是“野蛮人”的结构简单且坚固,造价低廉的同时仍拥有第二世代中中等偏上的性能水平,在各方面都没有明显短板且易于整备,常被认为是“AS界的AK-47”。

“野蛮人”是全金世界中生产量最大的二代AS,同时也是小说中出场率仅次于M9的量产AS。作为兵器而言,它的可靠性极高,在严苛的环境下也能保持一段时间的运转,它的躯干采用了弧形的卵壳状装甲,即使在重压下也不容易损坏。

因为当时苏联较为落后的计算机技术,“野蛮人”的主控电脑性能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机体要逊色一些,可想而知其火器管制系统、损伤控制系统和电子战能力等也相对落后,在其他机体上可以由主控电脑自动管制的机能往往需要驾驶员手动完成。

“野蛮人”的两台主要光学摄像机安装在头部顶端,而两门12.7mm机枪安装在相当于是人类下颚两侧的位置,头部整体飞碟状的外形常被人调侃形状与蟾蜍相似。简单高效的机械机构保证野蛮人在最严苛的环境中也能如常运作,在小说第八卷中经过娜美等人改装的一台91m甚至在控制系统几乎完全损毁,油压系统失灵,驾驶室被切开的绝境下仍然能仅靠肌肉束保持机械臂的运作并击毁了一台私人改装m6。

野蛮人绝对不是最优秀的二代AS,但绝对是应用最广泛可靠性最好的二代AS,上到苏联正规军,下到游击队甚至军火商黑帮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即使是一些西方国家的民间军事组织也会采购。

顺带一提,“野蛮人”后腰处的进气口是其弱点,如果攻击此处大概率会导致其动力系统瘫痪。“野蛮人”的膝盖关节在垂直方向上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但受到水平方向力的时候就会相对脆弱容易被折断。

除了苏联军队所列装的RK-92外,还存在外贸版的RK-92,尚不清楚该机型与本国使用的量产型在性能上的差别。

小说中曾经这样描述“野蛮人”系列的机体:······“野蛮人”那简单而坚韧不拔的系统即使到了这个地步都没有停止运作。这架Arm Slave史上的杰作,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兵器”,无论到何时——直到最后的最后,也没有抛弃它的机师。

Rk-96M Savage“野蛮人”

Rk-96M是在RK-92的基础上加强了索敌能力和火器管制系统的型号,在其他性能参数上与RK-92并无差别,该型号也出口给一些东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


Zy-98 Shadow“暗影”

第一季中出场的,疑似持有GAU-22/S 25mm minigun的Zy-98

全高:8.7m(推测)

重量:9.8t(推测)

最大无补给作战时间:140h(推测)

最高行进速度:190km/h(推测)

最大跳跃高度:35m(推测)

固定武装:无(推测)

动力源:OL-3钯反应炉(2200kw)

苏联Zeya设计局开发的第三世代量产AS,Shadow有时也被译作“幻影”或“幽影”。

该机型在正传中的出场时间比较晚,而它的相关机型Zy-99在ano中出场频繁。根据ano设定集中的描述,Zy-98与Zy-99的关系实际上类似于RK-91与RK-92,是“试作量产型”和“改进量产型”,根据Zy-98小范围部署服役的实战数据等研发生产列装的机型便是Zy-99,在性能上差距很小,因此该机体的更多详细内容将移至Zy-99条目进行介绍,在此只列出正传剧情内提到的内容。

“暗影”与M9一样属于第三世代机体,其身形也比圆滚滚的“野蛮人”优美苗条的多,vmc中提到:暗影所使用的苏联制钯反应炉的运行功率可能高于M9的,但实际上机体的各项性能参数相差无几(此处特指美军所运用的M9,秘银式样M9的规格要更高),“暗影”的电子战设备要比M9所装备的稍逊色一些。

Zy-98最初采用了形似兜帽的颈部护甲,这种装甲很显然是为了在背后遭到攻击时保护集成了重要传感器的头部,这项设计在后来的Zy-99中被修改成了领子一样的结构,弱化了防护功能,作这项改动的思路尚不明晰。Zy-98的头部光学单元是呈十字形排列的四个相对独立的光学摄像机,这项设计同样也没有再沿用在Zy-99上,而是取消了最下面的一个摄像机,而增大了其他三个的体积,其中水平排列的两个被修改成更接近人类双眼的造型,头部整体的造型也更贴近人类的颅骨,但额头上的光学摄像机和独角洋天线被保留了。

在正传中并未出现“暗影”使用ECS的不可视模式,因此其是否拥有此项功能也尚不清楚。“暗影”的列装时间和美军列装M9的时间差不多,可能要稍晚几个月,但此时距离秘银使用M9参加实战以来已经过去两年有余了。

Zy-99 Shadow“暗影”

全高:8.7m

重量:9.8t

最大无补给作战时间:140h

最高行进速度:190km/h

最大跳跃高度:35m

固定武装:无

动力源:parenergoOL-3钯反应炉(2200kw,苏联正规军)&parenergoOL-4C钯反应炉(1900kw,外贸版)

考虑到生产效率和整备性,Zy-99在Zy-98的基础上进行细微的设计修改。性能本身和Zy-98几乎没有变化,不过,换装头部传感器更可靠的模型,另外各处的装甲布局也被变更。

Zy-99m是Zy-99的出口规格。2001年苏联解体后陷入财政困难的俄罗斯共和国积极推进了第三代AS 99的出口。主要出口目的地是中国、印度、中东、非洲等。由于政治原因,Zy-99m与纯正的Zy-99相比进行了降级。与配备了最新、高功率的OL-3钯反应炉的Zy-99相比,Zy-99m配备了低功率、低价格的OL-4C,而且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也由相对便宜的零件组成,传感器和电子系统也进行了改进。

另外,原东方各国的军需制造商也销售各种各样的Zy-99m的升级用改造套件已达到和原版Zy-99相近的性能水平,这引起了美国政府对这种第三世代AS扩散的担心。

Mistral “密史脱拉风”

关于该机型的现有资料极少,它实际上可以归类为1.5世代机体,并在“密史拖拉风2”列装后全面退役。

C3-5 Mistral2 “密史脱拉风2”

“密史拖拉风”实际上是音译,直译的意思应该是“法国南部主要出现于冬季的寒冷强风”

全高:7.8m

重量:14.5t

最大无补给作战时间:200h

最高行进速度:110km/h

最大跳跃高度:15m

FN M2HB(S)12.7mm machinegun*1

动力源:丘尔博梅卡·腾特斯1B燃气轮机(1500kw)

法国制造的第二代AS。在装甲战斗车辆的延伸上的设计思想,在装甲车上加上手脚的外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机体。虽然简单的传感器装置、M2机关炮等不美观的设计经常被人嘲笑,但得益于各部件的模块化、与各种装甲车的零件公用化等,被评价为操作轻松的机体。

动力来源方面,法国本国的机体采用燃气涡轮发动机,但具有维修困难的缺点。因此,在出口规格上,也制造了搭载柴油发动机的型号。柴油方式的“qumistral 2”虽然在自重、功率等方面不如燃气轮机,但其优点是即使在工业水平较低的国家也容易运用。至于选择哪一种,则由部署国自行判断。(与Shadow M 等政治上的降级有些不同的情况)

虽然轮廓看起来很笨重,但是“密史拖拉风”的运动性不逊色于苏联制造的Rk-92“野蛮人”,装甲防御力和电子装备水平都超过了野蛮人。其生产成本在西方武器中算是相对便宜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出口贸易额仅次于“野蛮人”系列和美国的M6系列。主要部署国是南美、中东等各国。该产品还出口到东南亚的巴里克共和国和非洲的马兰巴共和国等政局不稳的国家,因此每当有人权问题时,该型号的机体就会成为人们的焦点。

Cyclone 2“飓风2”


Cyclone亦可译作“气旋”“龙卷风”,Cyclone II其与Cyclone I的差别在于Cyclone II使用了双引擎,为了叙述方便,在下文中使用“飓风”指代该机型。

全高:8.2m

重量:11.6t

最大无补给作战时间:140h

最高行进速度:160km/h

最大跳跃高度:28m

固定武装:休斯L95A2 7.62mm链式机枪*4

动力源:罗尔斯·罗伊斯GT400燃气轮机(750kw)*2

“飓风2”是英军的第二代型AS,从2000年开始部署。虽然动力源、电容器、电子设备和火控系统等进行了更新,但外观与“旋风1”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飓风”系列的开发中,以制造直升机而闻名的韦斯特兰公司也参与其中,各部分都反映出战斗直升机的浓厚思想。前后大幅缩小的机体形状,是为了极力减少从前方的投影面积的机体布局,从正面看是细长的,从侧面看是厚重的,这在同世代的AS中显得尤为独特。

“飓风1”开发的90年代,英国政府也有采用美制M6的方案。但是为了重视远程地区的展开能力的军方方针,以及以培养独自的AS技术为目的,决定在国内开发。最初配备的“飓风1”无法得到充分的输出功率和反应性,而且翻车事故多发,经常被评价为“缺陷机”、“拙劣机”。这些问题在那之后得到了改善,在“飓风2”中完全没有出现问题。

AS是非常罕见的双引擎机体,装备有两台小型燃气轮机。由于两台之间可以分担发电和扭矩的产生,或者相反地使之集中,所以能够为战斗机动提供多种选择(功率优先、运动性优先、巡航最优化等)。另外,具备了即使其中一个引擎受损,其余引擎也可以向全身传递动力的扭矩传递机构,因此引擎也可以进行行动。作为第二代型值得一提的轻快的运动性也被知道,跳跃力和瞬间最大速度有接近第三代型AS的情况。但是装甲防御力绝对称不上高,在武装民兵和游击队的突袭下损失惨重。(作为临时补救措施,也有安装了反RPG以及对装甲地雷相关装备的“飓风2”),不过,这个追加装甲型没有被赋予决定的制式名称。

关于“飓风”系列机体这样的生存性低等配备初期的问题等负面印象是很难消除的,不过,荷兰,澳大利亚以及中东的数个国家也有列装“飓风2”,这个机型绝对不是“缺陷机”。由于运动性能高超,受到无法购买第三代AS的各国的青睐。



Drache“龙”

是德国所量产列装的第二世代AS,drache一词在德语中有“飞龙”之意.该机型全身都覆盖有厚重的复合装甲,是一种注重防御性能的AS,并且似乎有分化出Drache D和Drache G两种型号。该机体在本篇中仅有不到十个字的内容,诸多设定集中也只有只言片语,没有更多纤细信息。

Type 96  “96式”

全高: 8.1m

重量: 14.3t

最大无补给作战时间:不详

最高行进速度:不详

最大跳跃高度:不详

固定武装:不详

动力源: MGT 1201 燃气轮机

96式是日本自卫队根据美军M6的研发生产资料开发的第二世代AS,所以其外形轮廓也和M6有极高的相似度,相比于其他同世代机体运动性能较差,可以说是劣化版的M6。据称其机械手臂较为脆弱,但其他部位的设计注重正面防御性能,其改进型号机体Type 96 Kai即“96式改”也继承了这一设计思路。

96式的驾驶舱似乎比同世代机体更为宽大,可以改装为双座机体,也就是说允许两名驾驶员一起操控,目前倾向于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教练机。毕竟AS是通过Master-Slave方式操控的,如果同时搭乘两名驾驶员不难想象其混乱程度。

尽管96式的腿看上去极为粗壮,但其内置的多个关节轴仍然能支撑其进行多角度调整灵活运动。

[008]-全金属狂潮机体百科! 正规军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