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中课本在空间的角度对引力本质的猜想

2023-08-22 14:20 作者:萧瑶VFA  | 我要投稿

引力是由两物体之间不能维持两物体对空间拉扯平衡的空间对两物体的拉力,且这种失衡越严重两物体受到的拉力越大即引力越大。

 

爱因斯坦让我们知道物体会拉扯其周围的空间制造出一个“空间漩涡”,越靠近该物体空间被拉扯的越严重。看到这里我想很多人大脑中都会出现一个黑洞抑或其他天体拉扯空间的三维模型,好,我们先把这个模型放在脑子里别动,我们叫它模型A。现在我们在模型A旁边再放置另一个相似的模型会怎么样呢?他们会怎样互相影响呢?那些代表空间坐标的线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想很多人已经在大脑中构建出了新的模型,没错就是那个样子,我们叫它模型B。我们在模型B中会发现两天体之间的空间明显被拉扯的更严重,那些代表空间坐标的线条之间的距离明显比其他地方的更大。两天体之间的空间被拉扯的更为“稀薄”,请允许我姑且这样用词。

 

物体为什么会拉扯周围空间?我不知道,但我认为一定是因为存在着某种“力”,而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这种“力”各向同性的。牛顿让我们知道力是相互的,物体拉扯空间的同时也在被空间拉扯着。

 

物质对空间的影响是表现在每个微观粒子上的,但我们先宏观来看问题。回到模型A,这是一个完美的模型,天体对周围空间拉扯的“力”被“均匀拉扯到足够多的空间而消耗殆尽”。模型A达到了空间拉扯平衡,换种拟人的说法——天体得到了“满足”,这颗天体会保持在原地直到时间的尽头。但这种模型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满天繁星,并且最重要一点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引力,所以我们还得回到模型B中。模型B中我们发现两天体并没有获得对空间均匀拉扯达到平衡,由于两天体都在拉扯周围的空间,这导致它们之间的空间对它们是有所“亏欠”的,可以说两天体在相互的方向上对空间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但是天体对空间拉扯的“力”是各向同性没有变的,所以这就导致两天体在相互的方向上那种“力”有剩余。剩余的“力”无时不刻不在拉扯着另一天体方向上若达到拉扯平衡的球形界面以外的空间(这个界面我认为是距离本天体无限远的,但这里为了方便理解我把他放在天体附近),但由于另一个天体对空间的作用这是徒劳的,它们永远不可能达到对空间拉扯的平衡。就这样在剩余的那种“力”的相互作用下,它们之间的空间把它们拉向彼此,我想这便是引力。并且随着两天体逐渐靠近它们中间的空间被拉扯的越发“稀薄”,就像皮筋一样越拉越紧,“弹性”逐渐丧失,物体对空间拉扯的失衡越发严重,剩余的“力”越来越多,表现出引力越来越大。

 

再举个比较生动的例子,我们需要一块海绵,最好是一块平整的坐垫或床垫。我们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海绵上的一个点,我们称之点A。然后随意哪个方向拧动。好,现在看起来这个点和周围的区域是不是很像我们的模型A?点A因为手指的拧动对周围海绵产生了拉力把周围的海绵都拽向自己,并且随着距离点A越来越远海绵被拉扯的效果逐渐变弱。然后我们再用右手以同样的方式拧动另一个点——点B(两者不要距离太远否则实验效果不那么明显),现在我们就在海绵上构建出了模型B。你会感觉到两点互相对彼此有一个拉力,两只手因为这个力被拉着略微靠近。这就是因为两点之间的海绵不能维持两点对周围海绵的拉扯平衡,两点中间的海绵把两点拉向对方。海绵上两点的实验有它的局限性,海绵上的两点是不可以脱离原位海绵随意移动的,所以海绵上两点在互相因为中间海绵的拉力靠近一些之后便不在移动,达到了平衡状态。而宇宙中的天体是可以脱离原位空间随意移动的,而天体对周围空间的影响保持不变,这样两天体之间的引力也就始终存在。

 

 

以上便是我对困扰我许久的疑问利用我学过的高中课本及我能接触到的所有知识历经无数个无眠的夜所做出的猜想,望有用。书念的薄、字识得少、语言逻辑欠佳,望见谅。

 

                                                                  萧瑶

                                                        2023年8月18日 0:12


高中课本在空间的角度对引力本质的猜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