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ial Dr.汐及其他
我在昨天晚上才得知在Dr. 汐身上发生的悲剧。
我最初了解她是在p站看图的时候。不得不说她的莫斯提马画风十分可爱,是我最喜欢的《明日方舟》同人创作之一。
不过最初我对她的印象只不过是p站众多画师之一。在去年我无意间闯入了她的直播间,我才发现了两件事:她在b站作游戏直播;她已经退出了《明日方舟》圈子。
我当时对她的弃坑深表同情与惋惜:何苦被游戏所拖累?只要像我一样不玩《明日方舟》,鹰角就永远背刺不了我了不是?
直至昨晚闻此噩耗,我方意识道我低估了问题之所在。
祝Dr.汐早日康复。
我没有什么其他好说的,毕竟交往不深。我对她了解没多少。她对我压根不了解。互联网的常态罢了。
我想聊聊其他的方面。
我认为,现在网络社区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是非生产劳动的生产过剩。正如马克思所言,“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如同一切其他公司一样,为了处理生产过剩的问题,资本不得不采取措施。其中一种是人为减少生产。其中,又分直接的与间接的。
直接的方式,动画《刺客伍六七》和《一人之下》已经做过示范了。对虚拟社区这一物质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直接的方式行不通。观众不高兴,粉丝不高兴,平台更不高兴。
间接的方式,其中一种是对非生产劳动的生产工具,即自身游戏内容,的限制。如有知乎网友猜测,《明日方舟》”松烟火花“的结尾有将矛盾从反压迫转向保护文明的矛盾(如同绝大多数手游)的趋势。当然此猜测的正确与否要交由时间审判。
而所谓的“厨”,则是更为常见的一种。与“厨”类似的人自古以来便有,但当代“厨”这一词在二次元范畴内的概念与拜商品教脱不开关系。由于经历、经验、生活环境不同,文艺创作者与文艺消费者的生活之间存在脱节,这使得文艺生产者与文艺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被文艺商品所掩盖,由此一部分人产生了对特定角色或角色的特定关系的崇拜,这一崇拜发展至高级阶段便是“厨”。厨是拜商品教在文艺领域的产物。
厨的极端行为也早已有之。cookie这一梗的存在正是对当年厨之罪恶的最佳记载。
当然极端的行为不被直接鼓励,绝大多数社区都明令禁止极端行为。但消除一部分过剩的生产力的需求仍然存在,让一些从事文艺劳动的生产者被迫放弃自己的生产仍然必要,无论任何手段。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是因为生产力太过发达。
荒唐的是,在如今的信息时代,精神生产的生产力过于发达居然也造成了虚拟社区的危机。
最为荒唐的是,Dr.汐甚至已经放弃了自己在《明日方舟》社区的生产工具,其悲催的遭遇恰恰是对过剩的精神生产力的消灭的方式——厨——所连带的副产品:不是因为其现有的生产力,而是因为由其曾经拥有的生产力而生产出的文艺作品。
这群所谓的厨,是比马克思所言的“甘于被收买”的部分无产阶级更为无耻的,他们连收买这一步都省了,只是因为其相应的惩罚缺位,他们就觉得自己不是为了资本家利益而行动的泛走狗了,而是为了自己眼里的所谓“爱与和平”而战的卫道士了。(这再次反映了知乎上某用户“为了爱与正义的真正的二次元”理论的荒唐性)。
但若有一天,始作俑者被逼得讲了足够多的道理(实际现在已经做了一些让步,别忘了”人肉搜索“最初居然是褒义词),这些厨必然遭到正义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