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译】J.M.韦特1880 英式军刀第3期(接战式、步伐、进攻、压制占线)

一、内侧接战式
把右肘放到距离右侧胸膛中心大约8英寸(约20cm)远的位置,使得手在前方,并转向左侧。刀的尾端对齐左乳头的延长线,刀尖与对手眼睛同高,指向他右眼右侧2到3英寸(约5cm到7.5cm)的位置。刀刃应稍微朝向你的左侧。
二、外侧接战式
把手臂向右移动6到7英寸(约15cm到17.5cm),但不要移动大臂,大臂应该贴在身侧。稍微转动手部让手掌朝下,刀刃斜朝向右侧。刀尖与对手眼睛同高,指向他左眼左侧2到3英寸(约5cm到7.5cm)的位置,即手与刀尖的高度与内侧接战式的高度一致。
上述两个架势在用来格挡刺刀或者刺枪的时候比较好用。【注1】
当接战式按前文所述的方法做出时,人们称作是“防守性的”,因为它们都在接战时封锁住了一侧的进攻线,避免被该侧直线的刺击命中。
当手臂比前文所述的状态更直,刀尖更加指向敌人的时候,这样的被人们称作是“进攻性的”。这样接战时,进攻线是开放的。
在与敌人接战之后,你不必一定要保持双方的剑相互接触的状态,但如果你的手能很放松地握持武器,能够很好地感知武器上传来的力量,那么保持这个状态便是有利的。
剑上传来的感觉常常能够将敌人的意图告知于你:通过它你能得知你的对手是否将要发起攻击,或者你能得知你的对手在受到进攻时,第一时间将要摆出什么格挡动作。
为了获得剑上的良好感觉,你不应该抓剑太用力,而是应该轻轻地用指尖对剑柄施加压力,并且尽可能轻地用剑接触对手的剑。
——【注1】:比起韦特推崇的高位二号位接战式(High Seconde),内侧和外侧接战式(Quarte、Tierce)手臂较为轻松,更加能够形成稳定而有力的格挡。另外,后两者的强剑身也更加靠近身体,在几何结构上也更方便用强剑身接住针对身体的刺。面对算上步枪总计四五公斤重的刺刀,显然后两者更好用。
三、上步(To Advance)
右脚向前迈出6英寸(约15cm),先让脚跟落地。随后让左脚也跟上相同的距离。
四、撤步(To Retire)
将左脚向后迈6英寸(约15cm),随后让右脚跟着后退相同的距离。
在上步和撤步的时候,请保持头部和上身的直立和稳定,膝盖也应保持良好的弯曲程度。
五、发起攻击(To Attack)
将持剑手臂尽可能快地伸直,与肩膀处于同一高度附近,不要有僵硬、卡顿的情况以及任何前置预兆的动作【注2】,并将剑刃或者剑尖引导向你所希望攻击的目标处。抬起你右脚的脚尖,直直地让右脚向前方踏出,直到两脚之间跨度有约4倍于脚掌长度的距离【注3】,并让脚跟先着地。
在你出脚发起弓步(Lunge)的时候【注4】,转动左侧腰臀部并伸直左腿,且保持左脚稳固不动地定在地面上。在弓步过程中,保持右脚脚跟尽可能地与地面贴近。
在弓步的结束姿势中,手臂应该与身体大概成直角的关系,肩部自然地放平,右膝盖垂直在脚背正上方,左腿伸直,左脚掌平放于地面上,身体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两腿之间。上述的全部动作应同时、且尽可能迅捷地完成。
千万要注意,不要给对手任何提前预兆,应让自己的攻击大胆且突然。
在即将发起攻击之前,不要抬手,不要让剑往回抽。如果这么做了,那么剑客将会把自己的手臂暴露在抓取时机之攻击(Time cut)的威胁里,身体暴露在抓取时机之刺击(Time thrust)的威胁里。
在发起攻击时,千万不要让脚在剑抵达目标之前落地。
在所有的攻击和反击动作中,剑尖都不应跨越比必要的路径更远的距离。
——【注2】:韦特在这里非常详细地介绍了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英式军刀的发力特点。使用军刀的时候,手臂有着一股“向前推”的感觉,这使得军刀变得非常容易操控,不会出现一些初学者感受到的“刀拽着手跑”的感觉。推动手臂伸直的过程为刀提供了向前的动量,手部则只负责转舵,控制方向。
——【注3】:各位读者可以从双腿合拢的第一姿势(1st position)去量一下弓步应该跨越的距离。两腿之间相隔4个脚掌长度的时候,弓步并不显得特别夸张,但也不会太小。部分读者可能认为自己能做到更远的弓步,以获得更大的距离优势。
但译者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过大的弓步所需要的回复时间更长,获得距离带来的优势在更长的回复时间带来的风险之下,显得没有那么有价值。
但的确,通过高强度的训练,付出努力和汗水的情况下,剑客的确可以让大弓步的回复时间变短,这在竞技环境下是值得推崇和尊敬的。
但我认为,放到历史剑术的环境中,韦特之所以规定弓步的步幅,是因为在史实的环境中,修习军刀术的英国士兵和军官并不可能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去强化这个内容,而四倍的脚掌长度作为跨度的弓步,是在合理的训练投入与合理的技术效果之间取得平衡之后的结果。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英式军刀技术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种类似的取舍,比如说不推崇同时攻防,比如说不推崇一次前进中连续出击(remise),而在早一些的冷兵器时代的流派中,这些内容都是可能见到甚至是被鼓励和推崇的。
一门武术的历史复原,一定要考虑时代背景因素,不应该出现“保命就是打得史实”的这种奇怪印象。英军作为***时代的军队,面对冷兵器时代的敌人(指北非、印度)时,在军用冷兵器技术上的应对很明显地体现在了军刀技术上。
——【注4】:发起弓步的同时转动腰部,能使得攻击变得迅捷,也使得身体在发起弓步时保持直立,从而让剑客可以更快地回复架势,花费更少的力气,获得更快的速度。
六、恢复架势(To Recover)
将手臂和脚收回,左膝弯曲,回到前文所述的架势之中去,让腿合理地弯曲。
七、压制 /占线 (Opposition)
这个概念是:当你发起斩击或刺击时,让你的剑占据对手可能的进攻路径,用来防止对手在同一时间于同一条进攻路径上打到你。无论是在发起初次进攻,还是发起反击的时候,都要注意这件事。
举例来说:若你发起一个目标为对手左侧头部的斩击,应让你的手运行到你的左侧眼睛高度,再向左大约4英寸(约10cm)的那条线上。这样的话,你左侧头部的那条进攻路径就被保护起来了。
就像上述的方法那样,当你发起攻击的时候,无论你的攻击选择的进攻路径是哪一条,永远都要用强剑身(forte)保护自己相对应的同样路径。
当你斩击对手的左侧,或者发起刺击时,你的手型呈现出掌心朝上的四号位(Quarte),那么你的手应该占据左肩附近的线路;当你斩击对手右侧,或者发起刺击时,你的手型呈现出掌心朝下的三号位(Tierce),你的手应该占据右肩附近的线路。
压制占线的高度根据你攻击的位置来决定,但几乎很少出现低于肩膀的情况,除非是砍腿。面对同时攻防(Counter)中攻击你的头部的对手时,压制占线的高度与眼睛同高。
如果你不重视压制/占线的重要性,那么你有可能在面对一个善于压制/占线的对手时,同时被他挡住攻击,且被他击中。【注5】
——【注5】:同时攻防(counter或 counter attack)的技术并没有那么地被主动推崇,但是英式军刀的剑客必须懂得如何面对这种情况。进攻线的概念在其他更早的欧洲武术中曾经非常地被重视,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英式军刀中被简明扼要地归纳成了几个要点,这体现出这门技艺的简洁之美。
舌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