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经典名句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围炉夜话
清.王永彬.著
《围炉夜话》是晚清近代著名文学品评家王永彬著作的儒家通俗读物。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寓意深刻。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平实可靠的语言,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惊奇,所以喜欢听这种话的人很少;一个人能够安守本分,没有非分之想,便是最愉快的人,只可惜能够安分守己,不妄求的人,更是少的可伶。
常人突遭祸患,可决其再兴,心动于警励也;大家渐及消亡,难期其复振,势成于因循也:如果是一个平常人,突然遭受了灾祸的打击,一定会重新振作起来,灾祸使他产生了警戒心与激励心;若一群人逐渐衰败,就很难再振作起来,因为一些墨守成规的习性已经养成,很难再改变。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信”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会再接受他,所以做人是不可以没有信用的;“恕”是与别人交往时最重要的修养,“恕”是推己及人的意思,若能够推己及人,便不会做出有负他人的事情,于己于人皆有益,所以值得我们一生去奉行。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话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言善辩,战国时的苏秦却因口才太好,才导致被人暗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积存更多的财富,然而晋代的石崇就是因为财富太多,遭人妒忌,招来杀身之祸。
王者不令人放生,而无故却不杀生,则物命可惜也;圣人不责人无过,惟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君王虽然不会叫人多多放生,但是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滥杀生灵,因为这样至少可以教人爱惜生物;圣人不会要求人一定不犯错,只是用各种方法,引导众人改正错误的行为,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使众人的心由恶改善,由邪转正。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要亦无多;惟静而镇之,则自止矣。谗人之簸弄挑唆(suō),情形虽若甚迫;苟淡而置之,则自消矣:蛮横而不讲理的妇人,任她如何吵闹、恶口骂人,也不过那些花样,只要保持镇静,不去理会她,她就会自觉无趣而终止。爱说人是非、颠倒黑白的人,不断地以言辞来伤害我们,似乎被他逼得走投无路了;如果不将那些诽谤的言语放在心上,他自然就会停止无聊的言辞。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一个人不可志气不高,若志气不高,就容易受不良的环境影响,不会有大的作为;一个人的野心不可太大,若野心太大,就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去追逐遥不可及的目标,很难有什么成就。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zhuō);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如果聪明用错了地方,还不如一辈子老老实实谨守朴拙;乱交朋友,倒不如整天闭门读书。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神:有志气的人在处理事情时,只问如何做是对的,不会问这样做为自己带来的究竟是福还是祸;文人在写文章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立论要公平公正,如果能够进一步去追求精要详尽,那就更可贵了。
严近乎矜(jīn),然严是正气,矜是乖气,故持身贵严,而不可矜。谦似乎谄(chǎn),然谦是虚心,谄是媚心,故处世贵谦,而不可谄:有时候,庄严看起来好似傲慢,然而庄严是正直之气所使然,傲慢却是乖僻的习气,所以律己最好是庄严,而不要傲慢。谦虚有时候看起来好似谄媚,然而谦虚是待人有礼不自满,谄媚却是一种钻营奉承,因此处事应该谦虚,而不可谄媚。
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为君子;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君子做事,只求尽心尽力,忠实诚信,妇人孩子都会对他尊重万分,所以,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并不枉然;小人做事,到处设计,处处费尽心思,自私自利,使得人人都对他退避三舍,因此,小人费尽了心机,也得不到别人的敬重,真可谓是白做了小人。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让自己有一颗善良的心,使自己时时不违背它;多为别人留一些退路,让别人也有容身之地。
一言足以招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坠也;一行足以玷(diàn)终身,故古人饬(chì)躬若璧,惟恐有瑕(xiá)症也:一句话就可以招来大祸,所以古人言谈十分谨慎,从不敢胡言乱语,以免招来杀身之祸;一件错事足以使其一生的清白受到玷污,因此古人守身如玉,行事非常小心,唯恐做错事,而让自己遗憾终身。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做任何事情不能忍受麻烦,是为人最大的缺点;做任何事情都能够抱着吃亏的态度,是处事最好的方法。
和平处事,勿矫俗以为高;正直居心,勿设机以为智:为人处事要心平气和,不要故意违背习俗,自命清高;平日心存刚直公正,切勿设计机巧,自做聪明。
待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薄福之人:脾气性情怪僻的人,大多是短命之人;说话尖酸刻薄的人,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的福分。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只责备自己,不责备他人,是远离怨恨的最好方法;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是不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
能结交直道朋友,其人必有令名;肯亲近耆(qí)德老成,其家必多善事:与行为正直者交朋友的人,一定也会有很好的名声;肯向德高望重者求教的人,其家庭一定常常有好事。
自奉必减几分方好,处世能退一步为高:对待自己,最好不要侍奉得太好;与人相处,凡事能退一步,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心甘情愿受别人欺负之人,一定不是懦弱无能之人;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见不到自己愚昧之处的愚昧者。
以直道教人,人即不从,而自反无愧,切勿曲以求荣也;以诚心待人,人或不谅,而历久自明,不必急于求白也:以正直的方式去教导别人,即使他固执己见不采纳你的意见,但求自己真心实意,问心无愧,切不要委曲求全而违背正直的初心;用诚恳的心灵来对待他人,即使他人不理解而误会你,但日子一久自然会明白你的用心,无须急着去辩解。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兴:如果将自己看得太高,便不能追求进步;如果将自己看得太低,则不能振作,也不能够进步。
忠实而无才,尚可立功,心志专一也;忠实而无识,必至偾(fèn)事,意见多偏也:如果一个人竭尽心力,虽然没有什么才能,只要专心致志在工作上,还是可以有一定功劳的;而如果一个人忠心卖力,却没有知识,必定会产生偏见,最终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凡事勿徒委于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凡事不可执于己,必集思广益,乃罔(wǎng)后艰:不能什么事都依靠他人,必须亲自去做才能对提高自己;也不要事事固执己见,最好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借鉴大家的智慧,以免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
小心谨慎者,必善其后,畅则无咎(jiù)也;高自位置者,难保其终,亢则有悔也:小心谨慎的人,处事必定会谋求安全的方法,因为有戒惧,才不会犯下过错;凡是身居高位的人,很难维持长久,到达顶点,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不要与别人去争论事情的得失、名利的有无,只求自己能在做事之时获取智慧与能力。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为人处事其实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创立事业时无论是大事小情,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能力去应对。
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kuǐ)儡(lěi)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为人只知道循着规矩,而不能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那只不过是戏台上木偶;做事只知道墨守成规,而不知道通权达变灵活应用,那么只不过是照葫芦画瓢。
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如果能够立下别人所不能企及的志向,必然能够成就别人所不能够成就的事业;如果有不能够容忍别人指责批评的心态,一定会招致不能容忍别人指责的灾祸。
事当难处之时,只退让一步,便容易处矣;功到将成之候,若放松一着,便不能成矣:事情到了最困难的关头,若能退一步思量,便容易应对;事情即将成功之时,如果稍有懈怠疏忽,就会遭致失败。
自己所行之是非,尚不能知,安望知人;古人已往之得失,且不必论,但须论己:不能确切明白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对是错,哪里还能知道别人的对错呢?过去古人所做的事是得是失,暂且不要讨论,但必须要明白自己的所得所失。
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用祥和的态度去和人交往,用平等的心情去应对事物;用古人高尚的品格期许自己,才能迎接机遇的光临。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yú)之不忍,不可不谨:灾祸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为一时不能忍耐,所以说成就大事,一定要谨慎处事。
义之中有利,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及于利也;利之中有害,而趋利之小人,并不愿其为害也:在义行之中也会收获利益,而君子开始时重视的只是义,并不希望重义而得利;在利益之中也会隐伏着祸害,而小人开始时追求的只是私利,并没有料想到重利会为自己带来灾祸。
正而过则迂(yū),直而过则拙(zhuō),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高或入于虚,华或入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做人太方正则不通世故,做事太过直率则显得笨拙,但这两种人都还不失为正直的人;愿望太高很可能会成为空想,只讲究华美有时会成为不实,这两种人都无法成为真正成功之人。
图功未晚,亡羊尚可补牢;浮慕无成,羡(xiàn)鱼何如结网:想要有所成就,任何时候努力都不嫌晚,羊已经被狼吃掉了,如果及早修补羊圈,事情还是可以补救挽回的;羡慕别人是毫无意义的,想得到水中的鱼,不如抓紧去结网。
聪明勿使外散,古人有纩(kuàng)以塞耳,旒(liú)色蔽目者矣;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负耒(lěi),入而横经者矣:有智慧的人要懂得收敛,古人曾用棉花塞耳,以帽饰遮眼来掩饰自己;耕种和读书是可以兼顾的,曾有古人日出扛着农具去耕作,日暮手执经书阅读。
古今有为之士,皆不轻为之士;乡党好事之人,必非晓事之人:从古至今,凡是有所作为的人,绝对不是那种轻狂草率的人;在乡里之中,凡是好管闲事之人,往往是那些什么事情都不明白的人。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行善事的方法很多,只须讲一个“让”字,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处世的方法无穷无尽,只须做到一个“敬”字,就能够使所有的事情有条不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