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孙膑,战国最强辅助,身残志坚,围魏救赵两次戏耍庞涓

一口气看完孙膑
他是被好兄弟坑惨了的大冤种,是忍辱负重堪比孙武的军事天才,他开局逆风,却绝地反杀,成为版本答案,名垂青史。本期文章让我们一口气看完兵家实战派代表人物孙膑的一生。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菏泽鄄城县),他是孙武的后代,孙武大家都知道吧,就是写《孙子兵法》的那位,孙膑祖上有这么个人,可以说有着优秀的基因基础,他继承了祖辈卓越的军事天赋,后来又拜入鬼谷子门下继续学兵法,buff直接叠满,鬼谷子也是个老红人了,他非常神秘,什么身怀旷世绝学,精通百家学问、神机妙算、千古奇人等等,都是他的形容词,他一生隐居,但他的弟子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商鞅、毛遂等基本上都步入社会去各个国家上班了,还基本都是各国的顶梁柱、大红人。
说起孙膑,还得提到一个和他相爱相杀的人物-庞涓,他和孙膑的爱恨情仇那是说来话长,孙膑和庞涓曾经是同窗,一个班里的学生,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庞涓是鬼谷子游学途中带回来的,可以说是被鬼谷子收留的,他父母早亡,被经商的叔叔收养,但婶婶很讨厌他,一心想把他赶出家门,就一直虐待他,也因为童年这些阴暗的经历,让庞涓养成了功利心很强,争强好胜的性格。孙膑和庞涓一开始感情很好,他俩是穿一条裤子的铁哥们,但是实际上两个人的品行却差异很大,孙膑很有气量,庞涓则嫉贤妒能,鬼谷子深知庞涓身上有难以忽视的性格缺陷,认为有才能却品行败坏的人一旦侍奉君王难免会酿成大祸,为此,鬼谷子只把失传了很多年的《孙子兵法》交给了孙膑一个人,命令他必须在三天之内学得滚瓜烂熟,学兵法的军师、谋者在战国可是个抢手的职业,毕业后不愁找不到工作,有能力的甚至可以直接出山,辅佐君王囊括四海、并吞八荒。
庞涓就很急于求成,他听说魏国正在招人,他觉着凭自己现在的能力应该可以被魏王赏识,并且拿到高薪工作,于是就把自己的简历投了出去,随后拿了offer成功入职,在魏国当了军师,成为了魏王身边的大红人。
不过后来魏王知道孙膑是鬼谷子的关门大弟子,还是孙武的后代之后,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孙膑也来魏国上班,庞涓其实是不乐意的,他觉着孙膑比自己厉害,怕孙膑来到魏国之后会威胁到他的地位,于是孙膑到魏国后,迎接他的就是庞涓为他精心布置的专属大坑,庞涓捏造罪名,诬陷孙膑通敌,因此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膑刑),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孙膑埋没于世,后来庞涓知道鬼谷子把《孙子兵法》给了孙膑,就想从孙膑这里得到兵书,孙膑跑不了就开始装疯,他装作精神失常,每天蓬头垢面,以此来骗过庞涓,想伺机逃亡,庞涓并没有杀孙膑,真是感谢他的“不杀之恩”,孙膑以这样的方式活了10年,这十年里,孙膑每天都装疯卖傻,庞涓也常常对牛弹琴似的和他说说话,装十年疯,卖十年傻,是我已经真疯了,忍受了10年的屈辱,孙膑终于等到了机会,齐国的使臣将他带回了齐国,孙膑受了10年的折磨,终于可以向庞涓讨回来了。
到了齐国之后,孙膑投奔了齐国的大将田忌,当时在齐国的王室贵族之中流行一种赛马游戏,三局两胜定输赢,田忌每次赛马都输麻了,孙膑观察了几次之后,发现双方出场的马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的马其实都差不多,于是他对田忌说: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请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田忌也信他,和齐威王赛马的时候“逐射千金-竞赛时下赌注千金”,比赛当天照着孙膑的说法,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最后再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结果田忌两胜一负赢得了千金的赌注,这就是“田忌赛马”典故的来历。
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国围攻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国哪打得过魏国啊,公元前353年,赵国实在是没辙了,就向齐国求救,齐哥,我被围了一年了,你救救小弟吧,之后,齐王派田忌率军援救,孙膑为军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坐在辎车之中,出谋划策,孙膑认为魏国的精英部队都被派去围攻邯郸了,所以国内肯定很空虚,没什么守军,很容易被攻下,于是率军围攻魏国的首都大梁,庞涓被偷家了,只好调回大军赶回去应战,结果孙膑早就在他回去的路上设下了埋伏,把魏国大军截杀在了桂陵(今河南省长桓县西南)的山道之中,解了赵国之危,也重创了魏国的精锐,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典故,敲黑板画重点,记下来,要考的。
公元前342年,魏王是个打不死的小强,他哪能受得了桂陵之战的耻辱,这让他的老脸往哪儿搁啊,于是魏王又为自己量身定做了灭韩震齐的计划,准备拿下韩国,韩国很弱,他们也没辙,也只能找齐国求援,这次孙膑再次掏出围魏救赵的战术,又围了魏国都城,庞涓生气了,你这战术我上一次当就算了,真把我当三岁小孩啊,于是庞涓马上撤军返回魏国,但齐军此时已向西进军,孙膑有没有把庞涓当三岁小儿不知道,但他能让庞涓两次都跳进同一个坑里,孙膑太了解庞涓了,他知道庞涓很自大,贪图军功,再加上大家都说齐军胆小,所以庞涓一定会继续追击齐军的,于是孙膑准备诱敌深入,引诱魏军进入埋伏圈,一网打尽,孙膑命令齐军第一天埋设10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减为3万个-减灶计,目的就是让庞涓入局,庞涓看到齐军留下的灶后,那叫一个高兴,露出嘲讽的笑容,我就知道齐军胆小,这才三天齐军就跑了一大半了,于是庞涓丢下步兵,只带着骑兵没日没夜的追击齐军,孙膑算到庞涓天黑能到马陵(今山东郯城附近),马陵的路很窄,两边很险峻,孙膑就让士兵砍去路边大树的树皮,露出白木,在树上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让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马陵道两旁,约定“天黑能在此处看到有火光就万箭齐发”,结果庞涓真的恰好在当晚赶到了马陵,他看到旁边大树白木上写着字,有点好奇,就点火想看清楚,庞涓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万箭齐发,魏军中了埋伏之后大乱,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不忍面对现实,于是拔剑自刎,临死前还不忘骂孙膑“遂成竖子之名!-反倒成就了那小子的名字,有轻蔑之意”,最后庞涓真的死于那棵白木之下。
孙膑这一波嘲讽拉满,之后齐军乘胜追击,歼灭魏军数十万人,俘虏了魏国的主将,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而齐国则称霸东方,庞涓死了,孙膑的仇也报了,他就拍拍屁股回到山里编书去了,编的什么书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孙膑兵法》,不是《孙子兵法》的盗版,人家就叫《孙膑兵法》,孙膑认为,将领需要具备优良素质,义、仁、德、信,将者不可以不义,不义则不严。不严则不威,不威则卒弗死。故义者,兵之首也。将者不可以不仁,不仁则军不克,军不克则军无功,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将者不可以不信,不信则令不行。(作为将领,不可以不正义,如果不能够公平正义,就不能严格要求军队,不能够严格要求军队,就不能在军中树立威信,将领没有威信,这样士兵便不能够拼死效命。因此为将者公平正义,是带兵的首要条件。为将者不可以不讲信用,如果不讲信用,他所下达的命令,便无法通行,政令无法通行,这样军队便不能够集中统一,这样军队便不会有明生了)
公元前316年,孙膑去世,传说孙膑还是制靴业、皮革业、煤炭业等等的祖师爷,大家可以去了解了解,这是今天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