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商学院offer,文转商,逆水行舟

背景介绍:
清华英语,经济金融辅修
GPA:3.87 / 4.0
托福:106,GRE:327
实习:衍生交易,证券投资,行研实习,数学分析,咨询+一些校内科研
录取结果:LSE金融,哥大MPA,哥大MSAFA(最终去向)
01
个人情况及方向确定
本科期间,我主专业为语言,辅修经济与金融。出于专业特点及个人兴趣,我在大二决定申请出国,并到世毕盟咨询。最初,我将申请目标定在泛商科领域,主要包括金融、商业分析及运筹、金工及量化、管理、经济和一些mpp项目。随着对上述各方向进一步了解,如选修相关课程并和任课老师交流、查阅热门项目官网课程及培养方案、找学长学姐咨询毕业去向、实习尝试等,我在大三暑假将申请主方向定为:欧美纯金融及商业分析项目,另补申了一两个管理和mpp项目。
强烈建议大家在确定方向之前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尝试,选择感兴趣的,或在当前申请&将来求职中能最大成都发挥个人优势的领域,而不是盲目选择“热门”方向或没有侧重点的混申。盲目选择可能导致文书中的motivation不足,或录取后发现不是自己想学的方向;大量混申可能导致背景与项目要求不匹配或个人经历无法串联,在申请季也会消耗大量时间精力。
定选校时,注意项目难度和项目方向的合理分配,要有申请策略:如更看重title还是专业,保底校的选择,轮次的选择,不同项目选拔侧重点的不同(比如ba方向,有些项目极偏好理工科学生,而另一些项目对纯商科及文科生更友好些),申请时间及各校留位费期限等(尽量避免后申学校结果还没出,早申的保底校已经需要交留位费等情况)。
02
申请准备
我觉得申请要注重硬件及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包括院校,成绩,专业,语言考试等。尽早确定申请方向将能更合理的安排选课,如辅修课程让我更好的符合了商科项目的先修要求,另外也方便了高年级找相关实习。但同时也要注意量力而行,有一学期我选了近35学分的课,导致期末压力很大。语言考试建议大家尽早准备,不要拖延。就我个人而言,报名后给自己定下复习ddl,集中学习比拖长战线的效果更好。比如托福准备1-2周,gre准备1个月左右,就可以先考一个成绩出来试试水。如果分数没太大问题就继续刷分,已考出来的分数也能用于交换或暑研申请。
当有一大批“硬件”条件达标的申请人时,“软件”条件对于当前申请,尤其是顶尖项目申请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包括实习(匹配度,title,时长,前后连贯等),推荐信(推荐人title、态度,推荐信质量和详细程度等),交换及海外经历,科研经历及成果等。
我在申请材料中主要体现数分,投行,行研,衍生品等几段实习,力求给招生官展示出一个实习申请难度、工作重要程度等的梯度提升。各段实习的目的和它们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比如为什么quit上一段开启下一段,在工作中有什么提升和对行业的思考,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未来学习和求职作准备,这些问题在规划实习,实习期间及实习结束后的文书和面试准备中,都应认真考虑。对认可自己的或带教时间长的实习上司,也可以保持好联系争取推荐信。
科研对纯商科(如金融)申请的作用比实习稍弱一些,有成果发表更好,没有的话可以将重点放在推荐信上。对口方向或和国外院校有connection的导师强推将对申请起到较大支持:如果只跟老师有课程接触,推荐信内容将比较单薄;如果能体现课程外自主的的学术和研究能力,或获得研究项目supervisor的推荐,将更容易得到招生官认可。本科期间我进行了大约3段科研尝试,包括和感兴趣的老师联系后进组、课程项目深度延伸、报名参与SRT等,获得了一些文章发表和奖项。
大三期间我赴美国交换,选修了一些难度较高的金融及数理课程,也提前尝试了一下留学生活。我认为对于计划申请的同学,有条件可以在本科期间交换,学校公派项目、暑研等都是很好的机会。海外高校成绩单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申请认可度,另外学校教学进度和给分也会比国内更友好(就个人经历而言),也能趁此机会补一些高阶课而不影响主GPA。另外,交换期间我比较注重和任课老师交流(课程内容,申请,科研想法等都可以交流),回国后也一直保持联系,顺利要到了强推,也对我的录取有很大帮助。
03
世毕盟对我的帮助
我在大一大二联系世毕盟伍老师进行了咨询,了解留学信息并确定留学意向,在大三下正式签约。
培训师刘老师在选校、申请时间线及进度、项目信息及申请流程、还有稳定我的个人心态(这很重要真的hhh)等方面对我进行了非常及时的帮助和综合的辅导。文书及实习方面,我的mentor邱学长给了很多中肯的建议,非常负责地帮我把关文书写作及后续修改的质量,引导我将个人经历连成故事线,还从专业的角度,帮我修改了很多技术方面表述不清的问题。
老师和学长的指导之外,我也不停搜集信息,有新的感兴趣的项目或想法及时提出,及时和我的申请团队讨论可行性。比如CBS项目难度较大,原本不在我的选校list上。我在研究往届录取案例后,及时和培训老师讨论并最终决定投递,获得录取。因此在申请过程中,不能只依靠老师的帮助,还要发挥自主性,提升信息搜集效率,自己多关注申请动向。这样集合多方面力量,能够最大程度争取顶尖项目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