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end of a life》——世间赐人苦难,死神报之以歌

2023-02-09 18:34 作者:空想家Idealist  | 我要投稿


是的,这是一首很久以前的歌了。这篇文章,主要用于讲解歌词故事中的内核。

歌刚出那会儿,我还没开始尝试自己去做歌词翻译,而直到最近自己亲身翻译之时,才读明白了藏在这首歌里的动人故事。
起因是网易云音乐又重新上架了这首歌,但是,所有现有的歌词翻译,都因为理解的偏差,没太讲好那些故事情节。
于是也就重新开始,结合歌曲后日谈的内容,在充分理解歌曲意味后,做出了翻译。

https://music.163.com/#/song?id=2019018364 或网易云搜索end of a life,即可见。由于b站上已经有现成的中译版本了,这里便也不再多此一举,重新发上一稿熟肉了。

以下,便分享一些翻译时的感想:

一.关于·歌中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段成长的经历。
人生总是有起有落,难以一帆风顺——故事的主人公便是这样。主人公是一名歌手,曾小有成就,却跌入了事业低谷。
主人公生性孤僻,独来独往,ta总认为,人这一生,没有人能陪自己走到最后——世上所有的相遇与缘分皆有期限,所有美好皆存在保质期。
直到无路可走,逼着自己真正走入社会,结交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同伴——主人公才真正意义的,爱上了这片广阔的天地。
从那以后,主人公开始尝试、开始交朋友,与大家畅谈梦想,共饮生活艰涩。
主人公不禁畅想道,如果没遇到这些朋友,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大概,只会碌碌无为的,孤独着平庸一辈子吧。
后面的故事却模糊了起来。歌词中有着这么一串问句:“如果这些话不从歌中唱出 世界会更加悲恸吗?事业崩塌的破片 会打碎曾唱过的所有词句吗?到最后歌声陷入衰微 又真的重要吗?当朋友厌倦了理想 你会希求他们留在原地吗?”
主人公在这儿又一次遭遇了事业的崩塌,以至于重新审视自己的梦想——是否太过幼稚?是否过于理想化?是否应该抛下这些陪着自己傻闹的朋友们,回归到冰冷的现实、功利地追名逐利?
似乎要在这儿做出结论,而不同的结论将导向不同的结局。
而在歌中,两条路线都有唱到。其中一个是,主人公抛弃最初的天真梦想,通过功利的手段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再回想起从前那些朋友,自己却根本不配怀念——因为自己已经化身为了势利反派角色,抛弃了曾经的理想与同伴。
另一条路线是,主人公依旧陪着这些同伴一起,畅谈着彼此稚嫩的理想,共同在这艰辛的现实世界挣扎着。虽然日子很苦,但是却很快乐。——就这样,度过了一生。



二.关于·歌中故事与现实
歌中的大部分故事情节都取材自现实。许多都是Calli自己的亲身经历——各种那些困窘、压抑,但又自由快乐的时光,对应的正是Calli中之人做地下说唱的那些日子。
歌曲的1:20,“Convinced that this could mean another end, exists between real and pretend”这句歌词本意,在许多中译里都没有体现出来——这一句到其实是在真正意义地幻想着拥有其他分支的结局,这一点在后日谈中有提到过。
如果自己没能成名,会有怎样的if线?这个问题的回答,被写进了歌曲的1:20-1:30之间。
而从2:28开始,到2:39,歌曲出现了一连串问句。
Is the world a sadder place without the words that you conveyed?
When the ladder fell and shattered every bar that we had played?
Does it matter in the end the sound diminished and decayed
And your friends grew tired of fantasy, you’re wishing they had stayed?

这并非反问,而是因为主人公的不同作答,会导向不同的结局。而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局,歌曲的后半部分都有唱到,如果不理解成两种结局,难免会产生歌曲故事内容的自相矛盾。
而截然不同的两种结局,其实都有着现实中Calli的身影。歌词的文学创作,终究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夸张的真实;歌词里的两种结局,其实是将现实里的Calli一分为二——也正如大家看到的这样,现实里的Calli既取得了成功,也在追逐了作为说唱歌手的初心。而歌曲中唱到的两种结局,则是两种极端。
Calli也会因为自己的成名而对过去的同伴们感到愧疚(这种思想也在《Death Sentence》中稍有体现),但在愧疚之外,Calli更希望那些曾经的同伴为自己感到自豪。
与歌曲唱道的不同,Calli是有资格追忆过往、怀念同伴的。因为现实里的她,从未否认自己的过往,从未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自己的成功切割为二。
所以今天的Calli,才能取得真正意义的事业成功,其奋斗至今的经历,也值得我们为之感动。


三.关于·“城市”、“夜晚”与“白日梦”
城市、夜晚与白日梦,构筑着整首歌的意象。是的,它们都另有所指。
歌中的“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一方面,它由冰冷的钢铁铸就,充斥着残酷的现实、泯杀人性的社会建筑及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另一方面,它却包容着所有人的存在、包容着所有梦想的存在。哪怕是孱弱的萤火,也能够在城市里拼力发光。
城市可以让主人公与志同道合的同伴们相遇,也可以让主人公迷失于灯火霓虹之间,与同伴们走散。城市可以让主人公的事业在一瞬崩塌,却也允许着主人公在这之后继续虔诚地追逐着天真的梦想。在歌曲中,主人公曾问道,“城市又可曾有过灵魂?”而后来,主人公又说,“向城市的灵魂好好道别”。
——城市没有灵魂,因为它由钢铁水泥的物质浇筑。但它又有灵魂,因为它由无数的人与梦想编织。主人公憎恶着城市的冷血。却也感激着城市的包容。
歌中的“夜晚”,则寓意着一种追逐理想的自由;夜晚与白昼的区别,恰如浪漫与现实的对立。城市森严的体制结构,限制着所有人的自由与梦想,但即便如此,主人公还是可以在夜晚与同伴们对彼此非现实的理想侃侃而谈,用稚嫩的笔画描绘心中那份无关功利的、最纯粹的愿景。
但又究竟什么才是正确什么才是错误呢?或许在普世的价值观中,主人公的这种幼稚行为会被理解成逃避现实,理解成大梦未醒——但对于主人公而言,只有在这样自由追逐梦想、无拘无束的夜晚,自己才是真正的清醒。
所以歌中出现了daydream,出现了“白日梦”——因为对主人公来说,白天的一切,才是他不愿意看到与经历的过程。所以,主人公选择在白昼沉眠。


四.关于·身边的人们终将散去
No use in trying to find friends, cuz in the end nobody sticks around——这句在故事开始时出现的歌词,是主人公最初的想法。同时,却也是最后的结局。
“身边的人们终将散去”,是这首歌中很有意思的一条线索。歌里的故事出现了分支(见上文),但不论是追逐功利、舍弃理想的结局,还是选择坚守理想、在社会中挣扎的结局,主人公都落得了同伴散去的下场。
在第一条分支结局里,是主人公主动舍弃了同伴们,挣扎于愧疚之中,自认为不配缅怀过往、追忆同伴。You don’t get to say “I miss you”,这是属于追名逐利者的孤独。
而在第二条分支结局里,明明自己还坚持着最初的本心,明明还有着许多志同道合的同伴,最后却还是落得了曲终人散的下场。
Now the crowd’s gone”——何以至此的原因,歌中没有明确给出。但却可以猜到一二:因为主人公已然Drowning so long(沉溺太久)。这里的drowning是双关语,既指在无关梦想的现实中损耗了太多无意义的时间,也指主人公在稚嫩的梦想中沉溺太久。也许在这沉溺的时间中,同伴们选择了背弃理想与同伴,回归贫乏现实,堕入平凡。
人生总是充斥这别离。而这一次,主人公是被背叛的那一个。
但即便如此,主人公也依旧在等待——keep waiting for you。这里的you不再是具体的某一个或一群人,而是一个同样怀揣相似理想、志同道合的同伴。
虽然人生充斥着别离,但它同时也满载着相遇。哪怕最终还是会回归孤独,但也无法抹消,相遇本身带给我们的欢喜与感动。
所以歌曲里的主人公到了最后,即便在现实中饱受着绝望的打击,却仍旧仰望着星空,满怀希望。
这一点,倒和现实里的Calli别无二致了w。后日谈里,Calli说道,"希望大家不要忘记,结束也意味着新的开始。"
这样的“开始”,便是崭新希望的孕育。


五.关于·Calli的一些思想
其实大家也不难发现,这首歌与许多Calli之后的其他作品有着相似之处。夜晚、梦想、城市、挣扎的意象,也同样出现在了《Scuffed Up Age》之中;而为了成名而背弃理想的自责,也有在《Death Sentence》中体现。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代中的挣扎,从来都不可回避。只要还活着,就难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缘由受伤,乃至梦想与心灵都千疮百孔——
但也正如《Scuffed Up Age》中最后所唱的那样:I choose to love it anyway.
Calli选择相信这个世界,相信绝望过后一定会有新的希望悄然萌芽。无论这个世界如何赐人苦难,Calli终将一如既往地,报之以歌。


《end of a life》——世间赐人苦难,死神报之以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