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修丢能/杂谈】任天堂LABO到底给你带来了什么?

2018-05-14 17:06 作者:有个玩家修丢能  | 我要投稿

  任天堂LABO已经发售快一个月了,网上关于LABO的视频也层出不穷。本人也实实在在的体验了一番,评测可以观看我的开箱视频,这里我想给大家聊聊任天堂LABO到底给你带来了什么?

  之前我在关于“游戏文化断层说”的文章中说过LABO可能是任天堂对于游戏文化断层的一种补救策略——通过打开低龄市场来普及自己的IP形象,培养自己未来的用户群。这种商业策略思路很好,但是等我实际体验过了以后感觉LABO似乎并非出了这个目的才诞生的。

  LABO的理念是:制作,游戏,发现。诚然在“制作”和“发现”部分任天堂细致的让人觉得可怕,但是“游戏”这一环节不敢让人苟同。任天堂可能认为LABO目标用户主要是低龄儿童,所以不应该把“游戏”做的“太难”,或者是想开发用户的想象力,所以不能被“游戏”喧宾夺主。究其原因不展开讨论,但是我只想说LABO的“游戏”实在是太“简陋”了!这点完全和我上面分析的“通过LABO来培养未来的用户”的观点冲突,感觉任天堂完全就只是想利用电子游戏结合拼装玩具抢现在的低龄玩具市场而已……

   “不对啊?明明网上那么多关于LABO的视频,尤其是钢琴简直让人惊艳!怎么说游戏简陋?”下面请让我就“游戏”部分做一个简单说明。

先吃口瓜压压惊

   从我体验的“五合一”开始说吧,游戏部分对应套件也一共有五种:遥控车,钓鱼竿,摩托车,宠物房,钢琴。先说遥控车,从制作到完成最多只用了10分钟。而游戏部分几乎可以说是没有。通过触摸屏模拟遥控器,控制小车缓慢移动就是游戏的全部内容……那么红外线部分呢?对不起,这只是一个功能,并非游戏内容。LABO自带的QA演示了两种通过红外线光感的玩法,可实现小车自动驾驶,但是问题在于你要有足够的光感贴纸……这并不是普通家里的必备品,附带的配件又很有限,所以一般做好到这里就不会深入下去。“宝贝,我们继续做下一个吧?”我相信普遍情况的家长都会对孩子这样说。其实从头到尾整个五合一的体验都是如此,“制作”过程真是非常有趣,然而到了“游戏”环节就“尬然而止”了。拼装完成后满满的成就感,满心期待着接下来游戏的部分,不到5分钟就玩不下去了。 

遥控车的玩法实在有限,插在PAD上的“天线”很尴尬……

  那是不是遥控车的关系呢?本来就是个入门级手工而已,不能期待太高嘛。并不是,我再说说热门的钢琴吧。当我兴奋的把钢琴拼完后,插上PAD,然后就没然后了……钢琴附带的“游戏”不如说是“软件”更恰当。除了可以自动播放3个很简单的曲子外其他什么都没有,这让音乐0基础的人非常难上手,更不要说“发现”部分的进阶版本了。里面的调音,鼓点,声波都是专业级的,6岁的孩子根本没法玩好不好!如果真的有心想开发小孩子的音乐天赋,我觉得至少也该附上最基本的音乐入门教程才对吧……还是说国外的孩子从小就会音乐? 

钢琴的“占地面积”意外的大,尤其是背后放手柄的那个“尾巴”……

  其他套件也一样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游戏“简陋”的很难让人继续下去,而LABO的“探索”部分揭露的原理也并不像是讲给6岁孩子听的,甚至有些原理成年人都需要去理解一阵子。最后,也是藏的最深的“开发”部分就更不要说6岁孩子了,连成年人都非常少数才会做出成品。任天堂确实很用心的根据NS的特性制作了一个可视化全图形编程工具,可问题就在于这部分实在太“硬盒”了……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除了材料包附带的材料,要让用户自己去再创造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通过对LABO本体组装的过程让人意识到凡人的想象力到底是多么的贫瘠,相信任天堂在开发上一定注入了大量的精力!所以……普通人又怎么可能凭空想象出适配其他延展程序的纸模呢!?

官方演示的编程似乎很简单,而现实中要实现理想效果远比官方复杂的多……

  LABO是laboratory的简称,也就是实验室的意思,很明显这款产品就如同字意,市场实验的成份占多数。任天堂自从转型成游戏公司已经30多年了,在这段历史中除了电子游戏,其他产品业务已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今电子游戏产业受到外界的很大冲击,墨守成规只有死路一条,这点在“老山内”时代就已经被提出,所以“聪哥”时代出现了的amiibo业务,是任天堂想重新开拓玩具市场的一个信号,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款电子游戏结合实体玩具的互动型产品不但满足了喜欢模型的玩家,同时还带动了只玩游戏的玩家,甚至是喜欢任天堂形象的非玩家。而LABO可以说是amiibo的再次延伸,只是LABO并没有amiibo运用场景的丰富性,而且不宜保存也是个硬伤。从销量看LABO还不能算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是LABO的问题也非常明显。从官方的预告片中可以看到除了“五合一”,“机器人”套件之外的产品,说明以后还会有陆续推出其他产品套件。如果以上的两点无法解决的话,估计未来并不能像amiibo那么乐观。

广告宣传片中可以看到还未发售的套件,从印刷来看应该已经有成品了

  那么最后LABO到底给你带来了什么呢?我认为是全新的可能性。LABO中用到的“光感”。“触摸”,“重力感应”等技术已经非常普及,不得不佩服任天堂对于成熟技术的运用能力。本来NS中的红外线摄像头被运用的地方就很少,相信只要你买了NS一定好奇右手柄下面的黑框到底是干嘛用的?这个问题LABO会给你充分的解答,而且答案会比你了解的强打许多。现在已经出现第三方利用钢琴套件,支持游戏操作体验升级的情况了,或许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第三方游戏将支持LABO的操作,我认为这就是第一个“可能性”。LABO毕竟还是以操控JOYCON感应为主,这些感应同样可以作用到其他游戏当中,只要有人愿意做操作匹配优化即可。除此之外“机器人”套件更加让人浮想联翩,如果说NS支持VR的话那是不是就已经可以实现《头号玩家》中的体验了呢?VR技术看似已经退烧,其实还是有很多人坚持在开发VR的可能性。VR的矛盾主要集中在硬件生产成本高,游戏体验差这两点上。LABO“机器人”套件很明显至少解决了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可能生产成本并不需要那么高?至少任天堂只通过橡皮筋和尼龙线,结合光感的方式就轻松解决了VR中无法实现的力回馈难题,不管将来是任天堂还是谁,只要有人在LABO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那是否就可以做出更优秀的VR设备了呢?这就是我看到的另一个“可能性”。 

机器人的玩法太惊艳了!但内容还是有些单调……

  在最早的电子游戏萌芽期,任天堂发明了“十字键”,从此奠定了游戏控制器的标准。然后用NDS让触摸屏彻底成为了移动设备的标配,而WII控制器让世人对游戏彻底产生了改观,电视遥控器进入体感时代。任天堂与其说是一家游戏公司更像是发明工厂,他们每次发布一款硬件产品最终或多或少都会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当中。那么LABO又会带来一个怎么样的未来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阅读更多另类有深度的游戏文化相关话题。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的B站帐号可观看更多精彩游戏攻略视频

  我是修丢能,和你一样,是个玩家。


【修丢能/杂谈】任天堂LABO到底给你带来了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