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寒格阳篇
盘盂问于岐伯曰:大小便闭结不通,饮食辄吐,面赭唇焦,饮水亦呕,脉又沉伏,此何症也?
大小便闭结不通,饮食就吐,面红唇干,饮水也呕,脉又沉伏,此是什么病症?
歧伯曰:肾虚寒盛,阴格阳也。
肾虚寒盛,肾脏的寒阴过盛,阳气被拒在外。
盘盂曰:阴何以格阳乎? 阴是怎么格阳的
歧伯曰。肾,少阴经也,恶寒喜温。肾寒则阳无所附,升而不降矣。
肾脏,是少阴经,讨厌寒冷而喜爱温热的环境。寒盛就会导致肾脏中的阳气无法依附于肾阴,致使肾阳只升而不降。
盘盂曰:其故何也? 是什么原因?
岐伯曰:肾中有水火存焉。火藏水中,水生火内,两相根而两相制也。邪入则水火相离而病生矣。
肾脏中有水火的存在。阳火藏在阴水中,阴水是在阳火内产生的,水火相互依存,相互制衡。外邪侵入肾脏,就会导致水火相离,这就是疾病产生的原因。
盘盂曰:何邪而使之离乎? 什么邪气而使肾脏的水火相离的呢?
歧伯曰:寒热之邪皆能离之,而寒邪为甚。寒感之轻则肾中之虚阳上浮,不至格拒之至也。寒邪太盛,拒绝过坚,阳杜阴而力衰,阴格阳而气旺,阳不敢居于下焦,冲逆于上焦矣,上焦冲逆,水谷入喉,安能下入于胃乎。
外邪之寒热都可以造成这样的结果,而寒邪伤寒最为厉害。肾脏受到轻微的寒邪,会导致肾脏中的阳气上浮,还不会成为“相格”之势。若是肾脏受到寒邪过盛,肾阴就会变成寒水,而肾阳就无法依附于肾阴,致使肾阳外泻而竭;阴阳相格而导致阳气过旺,阳气就会离开肾脏,冲逆隔膜以上;上焦受到下焦的阳气的逆冲,致使胃中的水谷带到喉咙处,肾衰的人就会出现食不入胃、呕吐的现象。
盘盂曰:何以治之? 怎么治疗?
岐伯曰:以热治之。 用热药治疗。
盘盂曰:阳宜阴折,热宜寒折,今阳在上而作热,不用寒反用热,不治阴反治阳,岂别有义乎?
出现阳症,要用阴药来治,热症应用寒药治它;现阳积聚在上焦而出现热症,不用寒药反用热药,不治阴而反治阳,难道另有乾坤?
歧伯曰:上热者,下逼之使热也;阳升者,阴祛之使升也。故上热者下正寒也,以阴寒折之,转害之矣,故不若以阳热之品顺其性而从治之,则阳回而阴且交散也。
上焦出现热症,是下焦逼迫的原因;阳气上升,是因为受到寒阴的驱逐。上焦出现热症就是因为下焦寒盛,此时用阴寒的方法来阻断热症的发展,是加其害不能相救,因此用阳热的药顺其热性,使肾阳回到肾脏致寒气散且与肾阴相交。
盘盂曰:善。
陈士铎曰:阴胜必须阳折,阳胜必须阴折,皆从治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