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alArt架空设计:冯-卢克纳尔伯爵级】

【观前提醒】
此舰船及其历史背景为作者纯架空yy而成,除部分参考了沙恩霍斯特级以外无任何现实关联,亦无任何现实意义。此架空时间线的历史进程主要以为后续舰创造合理背景为目标设计,不代表任何历史观念和政治倾向,如您观看时感到不适请立即退出,谢谢合作。
此外,作者纯萌新学生党,尚且没有足够技术和精力,所以作品会很粗糙,仅仅是对舰船结构和武备列装方式的简要设计,还请各位看官大佬多多指正。
【架空设计:冯-卢克纳尔伯爵级航空战列巡洋舰】
早期设计
1934年2月,新型战列舰的设计指标得到了元首的正式批准,战争海军开始筹划设计一型排水量三万吨左右,装备283毫米口径主炮的战舰,以在保卫波罗的海的贸易战中保卫德国的海上交通线,并在形势允许的情况下执行控制大西洋海上交通线的终极目标。
海军很快拿出了装备三座三联装283毫米口径炮塔的战列巡洋舰方案,但海军中一个名为“未来学会”的青年军官组织设法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海军参谋部对破交舰的性能需求考虑欠妥,新舰应采用航空战列舰设计。
在海军高层看来,这只是个被流行的外行理论催生出的愚蠢想法,但“未来学会”却有自己的理由。他们认为,破交舰已不能简单等同于高速战列舰,其设计重心不是和永远不可能出现在护航编队里的敌方战列舰对抗,而是保证能够击败猎物的前提下尽力提高对广阔海域的感知和掌控能力,以实现最高效的拦截和规避。在这样的使用条件下,即使火力由于航空改造而削弱,也足够应付重巡洋舰及以下的目标,同时新增的大量机组又能实时掌控周边动态,打击落单目标,并协助母舰规避围剿。
有趣的是,促成这一方案最终实现的并非海军高层的理解支持,而是赫尔曼-戈林试图插手海军的私欲,戈林认为航空战列舰的服役能让自己对大西洋破交战拥有更多话语权,为此他不惜在元首面前把新方案吹嘘为如同导弹或喷气式战机一样的科幻武器。
最终,在理念与权力的双重博弈下,三十年代最宏伟最激进的造舰计划就此开启……
建造与服役
1934年6月,新型舰的设计方案正式敲定,装备两座三联装283毫米口径炮塔,舰尾为飞行甲板,搭载水上飞机中队,该舰在设计中发现超重问题,遂增加设计排水量至38000吨。该级舰被命名为冯-卢克纳尔伯爵级(格拉夫-冯-卢克纳尔级),舰名来自绰号“海上幽灵”的费利克斯-冯-卢克纳尔伯爵,曾在一战中指挥海鹰号帆船袭击大量协约国商船。同年7月,该级舰的订货指标下达给基尔的德意志造船公司和威廉造船公司,1936年10月,一号舰卢克纳尔号在德国威廉港的战争海军造船厂下水,并在1939年1月开始服役。二号舰贝克尔号于同年2月服役,该舰名称来自十四世纪著名的德国海盗克劳斯-施托尔特-贝克尔。
服役经历
服役后,两舰立即着手进行射击和航空训练,1940年4月7日,卢克纳尔号和贝克尔号一起驶离威廉港,担任入侵挪威纳尔维克和特隆赫姆部队的主要掩护兵力。这一时期的实战证明了卢克纳尔级作为一级战列巡洋舰的优异性能,也展示了航空战列舰在低烈度作战中的技战术优势。归港后,在戈林破天荒的热心安排下,两舰各接收了九架由盟友日本提供的零式水上侦察机,相较德制水上飞机,该机型具有更长航程和更大载弹量。
此后至1941年3月,两舰连续数次驶入大西洋进行破交活动,在水上飞机的辅助下,两舰凭借高航速和精良武备,击沉了大量盟军运输船和小型舰艇,还斩获了包括光荣号航母和数艘前来围剿的英国巡洋舰在内的傲人战绩,总击沉吨位超过15万吨。此前接收的零式水侦在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800千米的作战半径帮助卢克纳尔号和贝克尔号构筑了广阔严密的监测网,并同时为范围内潜艇部队提供目标指示,搭载250千克航弹的三机编队更是直接扮演了死神镰刀的角色。
在两舰和U艇狼群的围猎下,租借法案遭到了沉重打击,物资和装备的短缺极大影响了英军实力和英国战时经济,英国人民对于英国政府和皇家海军的质疑声也日渐高涨。最终,于1942年1月,丘吉尔政府被迫与德国议和,英国以向德国移交部分海空军,并向日本割让东南亚和印度的大片殖民地为代价退出战争。此后,失去重要援助的东南亚法属殖民地也向日本投降。至此,解决西线威胁的德国开始转头专心防备苏联,得到原材料产地的日本也紧急叫停了向美国开战的计划,二战进入短暂的相持阶段。
1942年2月,功勋卓著的卢克纳尔号和贝克尔号凯旋,进入维希法国港口布勒斯特进行现代化改造,适当拓宽了舰体并更新防空和电子设备。
外观(1942年改造后)



性能数据(1942年改造后)
尺寸
排水量:45007 t
长度:218 m
宽度:30.6 m
高度:36 m
吃水深度:7 m
动力
总功率:232662 hp
最高航速:37.2 kn
武备
2x3 283 mm LC/34
2x3 150 mm SKC/25
14x2 105 mm SKC/33
20x4 40 mm博福斯
14x1 20 mm厄利孔
防护
水平主装带:100 mm
垂直主装带:250 mm
甲板:50 mm
舰首:32 mm
上层建筑:32 mm
指挥塔:250 mm
舰尾机库:50 mm
飞行甲板:76 mm
航空
6x 压缩空气动力弹射器
机组:
9x 阿拉道 Ar-196
最大速度:310 kph
实用升限:7000 m
作战半径:400 km
载弹量:100 kg
9x 爱知 E13A
最大速度:367 kph
实用升限:7950 m
作战半径:800 km
载弹量:250 kg
【写在最后】
作者一直有在做类似的舰船设计,也偶尔做点小纸模,最近入坑了NavalArt,相见恨晚,但同时也发觉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NavalArt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模拟,可以反映舰船内构和装甲布局对性能的影响,我对于这款游戏的理解也仅仅冰山一角而已,更没有系统学习过船舶设计的知识,在这里也真心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摸索,共同进步。
最后还是得说说架空历史的问题,设计史都编好了才发现大佬们都在做虚构世界观,这个投稿我确实也有点慌。作者还是觉得,历史是可以合理推演的,正如因为人生不是注定,我们才有努力生活的动力,同样,正因为历史不是绝对,每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才显得尤为重要,先辈们为之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才是如此伟大,今天的生活才如此来之不易。
当然了,这都不是我说的算的。言尽于此,认真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