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99式88毫米高射炮,中国战场意外得到的德国技术
88毫米高射炮是二战德军的大杀器,有海军和陆军版本两种,为了防止技术外泄,以及提高自身的防空火力密度,德军对88毫米炮很重视,尤其是更先进的陆军54倍径88炮基本没有出口,只有45倍径的海军版本被少量出售到他国。二战时日本没有购买德式88毫米高射炮,但却依然造出了日本版的99式88毫米高射炮,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淞沪会战意外之喜
上世纪30年代,我国通过出口钨矿等积累了一点资本,得到了一些德式装备,一号坦克、150毫米榴弹炮、88毫米高射炮等,都是在那个时期购买的。
当然我国购买的SKC/30型88毫米高射炮是技术相对要差一点的海军45倍径版本,防空作战上有效射高等指标略有差距,但仍然是一款优秀的防空武器。

作为少数先进武器装备,这批数量不多的88炮被投入到南京周边各炮台,用来保护这座重要的城市,但是整个会战的结果并不乐观,日军依然占领了城市,并且俘获了16门88毫米高射炮。
经过测试对比,日军发现这些火炮的技术性能优于自己的75毫米高射炮,遂决定将这些火炮运回日本进行研究仿制,这就是99式88毫米高射炮。

99式88毫米高射炮
日本陆军虽然比海军穷多了,但是多年来积累的火炮技术还是很丰厚,高射炮的仿制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当时日本的战争压力也不算太大,因此99式的产量相对来说也不错,在500~1000门之间。
99式融入了一些日本技术,火炮身管改为44倍径,并且炮身更加粗壮一些,可能是为了提高膛压。相比于原来的SKC/30型,99式更加笨重一些,但是弹道性能更好,防空作战性能已经接近FlaK18等型号。

全炮重6.5吨,炮管长度将近4米,俯仰角度-11°~85°,可360°环向射击,发射约9千克重的炮弹,炮口初速度805米每秒,最大对空射高10420米。
这些99式防空炮从1939年开始服役,直到1945年日军投降,它们均服役于日本陆军。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装甲部队继续可靠的坦克,以应对盟军M4等坦克,除了尝试将国产的75毫米炮装上坦克,日本还尝试将99式安装到5式中型坦克上,不过并未成功,该炮尺寸和重量都太大了。

到了二战后期,这些99式防空炮被日军用于防守本土重要城市等目标,是“玉碎”计划的组成力量之一。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这些99式防空炮也被销毁,因为在短暂的服役期间,该炮并没有什么战绩,没有投入到一些著名的战役中去,再加上盟军的轰炸等摧毁了不少的资料文件,因此大部分人对99式防空炮知之甚少。
从99式防空炮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在相关工业方面还是有很深的底子,国家的整体实力并不弱,只不过因为日本本身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想争夺世界霸权就要先争夺资源产地,资源的匮乏成为日本快速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99式作为日军侵略战争道路上一个意外惊喜,对当时的日本来说意义不大,或许从中能够得到一些技术经验,但是88毫米这种完全不同的口径,只会加重弹药等生产负担,无法和其他火炮统一规格,算是病急乱投医的产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