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档*如何掉一半血:漫谈薪传【末日】构筑与操作
前注:本文写于2021年8月17日,分上下两篇投稿在旅法师营地(非常感谢营地的认可)。但是好像文章被吞了,所以在这里补个档。毕竟已经过了一年,文章中难免有信息过时。不过我个人觉得仍然有很多相通的内容。如果对【末日】的构筑和运作感兴趣而找不到易读的资料的话,或许仍然值得一看。
(0)前言
大家好,我是【数据删除】。自从20年初《塔萨的先知》诞生以来,【末日】逐渐地成为了一套在薪传赛制有一定竞争力的套牌,在MO的League和Challenge等比赛的meta分布中都占据一席之地。不过据笔者所见,国内不仅末日玩家非常稀少,而且其他薪传牌手对这套牌的理解也相对缺失。毕竟这套牌在多年以前凭借“记录着很多pile(末日结算后牌库自选的五张被称为pile,下同)摆法的pdf文档”闻名——虽然这份文档在《师范占卜陀螺》和《吉塔厦探刺》依次被禁、【末日】的致胜手段从《苦痛卷须》变为《塔萨的先知》之后已经完全成为了过时的资料,但它的存在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末日》这张三费法术独特而深邃的复杂性。
笔者从20年9月左右开始学习研究这套牌,到现在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自认为对这套牌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学习这套牌的起初,笔者完全依靠末日wiki(ddft.wiki)和末日的Discord群组得到了最基本的知识,但是这些内容不仅缺少中文版,组织结构也相对复杂,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希望可以写这样一篇“漫谈【末日】构筑与操作”的文章,使得任何对这套牌感兴趣的玩家都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到这些基础的知识。笔者长久以来认为这套牌只要构筑得当、操作精细,强度是非常高的,完全“值得”更多的meta和上位占比,只可惜没有足够多的玩家去研究、讨论、参赛。笔者希望自己的文章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退一步讲,至少也算是填补了【末日】这套牌中文资料的缺失嘛。
笔者将会首先介绍这套牌的主牌构成,主要围绕蓝色和黑色单卡,按功能分类对各种相关的单卡进行尽可能细致的介绍和分析。然后笔者将会讨论混色单卡(蓝黑之外的红、绿、黑色单卡)和备牌构筑策略。比起直接贴出一个75张牌表然后讲解其中的每一张牌,笔者更希望尽可能全面地对可能涉及到的单卡和各种主备构筑思路都进行细致的讨论,以求读者即使在环境更迭、牌池扩容之后,也可以触类旁通,自行找寻新的构筑策略。
在构筑方面的介绍之后,笔者将试着教各位读者如何掉一半血(结算《末日》)。作为可以检索牌库里面任意五张牌的究极导师,结算《末日》这张牌的过程具备非常独特的复杂性,把可能出现的pile全都列举出来是完全不可能的。笔者更希望可以从一些常见pile入手,试着向读者传达摆Pile的常见思考方式,以求读者可以以此为基础在实战中更快地找出更合理的Pile。
总之,虽然这篇文章将会包含很多细枝末节(磨磨唧唧)的介绍,但笔者更希望在这些细碎的讨论过程中,可以介绍一些尽可能普适的“思路”。当然了,笔者总归不是全知全能,疏漏和错误无法避免。欢迎一切关于文章的意见和建议。
(1)主牌构筑
【末日】是一套怎样的套牌?各位读者可以打开任何一个牌表网站,随便翻阅几套最近的末日牌表,以获得最基础的认知。大体上,这套牌总是希望以结算《末日》之后利用《塔萨的先知》的进场异能来获得胜利。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用滤牌咒语去调整手牌,用导师去检索牌库中的《末日》,用反击咒语和弃牌来和对手互动。下面我们按照“功能”对这套牌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单卡进行分门别类的介绍和讨论。对这套牌构筑本身比较熟悉的读者也可以直接跳过这一部分,阅读后面更深入的讨论。
(1.1)末日
《末日》
我们基本总是想在套牌里面塞满《末日》,毕竟这是我们绝大多数时候的致胜手段。
关于《末日》这张牌的运作方式有一些值得讨论的点:首先原版末日(晴空号传说)的规则叙述十分不精确,需要以后面的版本或oracle勘误后的文本为主。在结算《末日》时,末日的操控者同时搜寻他的牌库和坟场。由于坟场是公开区域,所以从坟场搜寻牌的过程对游戏双方可见,但是末日玩家没有义务特别地将从坟场中搜寻的牌展示给对手,应该只要别挡着就可以。如果末日玩家被类似《狮族仲裁者》的效应禁止搜寻牌库,那么他仍然可以(或者说必须)从坟场中挑选五张作为新的牌库;如果此时坟场数量不足,那么他只需要搜寻尽可能多(并且不超过五张)的牌。末日结算接近尾声的时候,末日玩家的牌库会只留下他挑选好并且排列好顺序的五张牌,牌库和坟场的其他牌都进入放逐区;然后末日结算结束进坟。
我们总是希望抓到《末日》,即使多来几张一般也不会太糟。相反地,如果抓不到《末日》,我们基本是必死无疑的,因此在构筑套牌的时候,我们经常不惜投入一些具有导师效应的单卡去精确地检索《末日》。下面介绍一些相关的导师咒语。
《个人导师》
现在比较流行的构筑由于更追求速度,所以《个人导师》的数量经常为2~3张。作为价格昂贵的亏牌导师,它绝对不算是很强的单卡,但是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一回合《个人导师》将《末日》置顶,二回合利用《黑暗祭礼》或下地《莲花瓣》施放《末日》的节奏非常常见。
除了《末日》本身之外,《个人导师》也有其他可能的目标。有些场面我们宁愿施放《个人导师》而亏一张牌,也希望将某张特定的法术置于牌库顶。笔者在面对组合技对手的时候找过《逼从》;在面对DNT对手的时候找过《杀戮》;也在追求“施放末日当回合获胜”的场景下找过《暮秋》。不过在更多的时候,手上多余的《个人导师》还是单纯地被《脑力激荡》洗走,或者喂给《意志之力》。
《林杜的黯窖》
《林杜的黯窖》常见于早期的末日构筑。对比个人导师,它主要的优点是(1)瞬间时机较为灵活;(2)不吃封1的《虚空圣杯》;(3)有机会找更多非末日的单卡,甚至在被迫拼搏的时候赌一把,看有没有机会把《黑暗祭礼》+《末日》的组合一起置于牌库顶。不过随着套牌构筑的迭代,《林杜的黯窖》对比《个人导师》在费用的缺点变得愈发显著。现在基本不会出现在构筑中。
《解出算式》
不亏牌的末日导师,但是费用实在是太高了。简单的讨论和测试之后很快被构筑淘汰。
《热切祈愿》
历史上以《苦痛卷须》作为胜利手段的【末日风暴(DDFT)】套牌曾经采用主3备1的末日配置,并且满编《热切祈愿》来搜寻备牌的《末日》。以红愿作为更多的末日的思路不太适合现在的末日构筑,主要的问题是:(1)我们不需要找备牌的卷须,红愿的强度很弱;(2)强迫混色,并且费用较高;(3)占据太多的备牌位置。
总之,现在主流的构筑思路是主牌满编《末日》之后填补2~3张《个人导师》。如果特别追求在期望上更早的回合施放末日,也有4张《个人导师》的构筑,这种思路在构筑发展过程中被称为“Turbo Doomsday”。
(1.2)末日之后
《末日》是可以任意检索五张单卡的究极导师,同时也把其他的牌都放逐,给我们自己设下抓空牌库的死亡倒计时。不过也正是这个效应使得我们可以用《塔萨的先知》的进场异能获得游戏胜利。这里介绍一些基本只出现在pile里面的单卡(换句话说,也是经常被末日搜寻的单卡)。
《塔萨的先知》
进场触发异能,异能结算时检查牌库的数量和场上蓝色献礼的数量,如果后者大于等于前者即获得游戏胜利。如果异能在牌库为0时结算,即使先知本体被杀掉也可以获胜,因此经常可以“防杀”取胜;如果用《灵魂洞窟》施放先知的话就可以“防康”(并且“防杀”)取胜,比较厉害。【末日】这套牌也是因为《塔萨的先知》的出现才一举成为薪传赛制里面颇具竞争力的套牌。先知作为我们最主要的致胜手段,通常只在主牌投入1张。
有些牌表会在75张带有2张先知。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1)考虑防范《坚忍》、《索兰锻造厂》等使我们牌库变厚的效应,《章人竞技场》、《伊努普溪流》等磨牌效应,《阻抑》、《褪除武装》、《天使恩典》等无效化先知异能的效应。有两张先知的话,就可以用第一张先知逼出对手的互动,然后拍出第二张先知(蓝献礼为4)试图取胜;(2)在换上很多《否认之力》的备牌局(主要是面对组合技或死锁套牌),额外的先知可以让我们主牌喂替费康的蓝牌数量近似增加2张。因为只有一张先知的话我们绝对不喂,但有两张先知的话就可以喂掉掏到的第一张;(3)防范丧心病狂地使用《萃取/Extract》的对手。
《思绪奔逸》
无可替代的两费抓三效应。虽然我们在后面的章节才会介绍具体的pile摆法,不过,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出“《思绪奔逸》-《莲花瓣》-《莲花瓣》-《塔萨的先知》-废牌”的pile,末日后施放《思绪奔逸》,然后用两个花瓣出先知获胜。把牌库底的废牌换成pile中间的循环咒语(《街道鬼魂》、《暮秋》),就可以“防杀”取胜。
除了用来获胜之外,笔者也曾经数次在一些手牌不太理想的时候,在末日前施放《思绪奔逸》作为某种抓3弃3的大号《丧信掠夺》来滤牌。
《夜空细语》
曾经偶尔出现在主牌中的《思绪奔逸》2号。《夜空细语》的作用主要有:(1)作为不吃红波的致胜张存在;(2)颜色要求比《思绪奔逸》轻,并且可以在《末日》结算后继续利用黑地;(3)当手上有两个《黑暗祭礼》+《末日》+循环/抓牌的时候,可以连拍两个祭礼产出5费,3费施放《末日》置顶《夜空细语》,然后将其抓上来施放,从而本回合取胜,算是一种消耗手上多余《黑暗祭礼》的方式。不过现在的主流构筑基本不投入。
《预测》+《出土》
想象这样的pile:“《预测》-《塔萨的先知》-《莲花瓣》-《出土》-废牌”,末日后施放《预测》,将先知磨进坟场之后抓起花瓣和出土,也可以起到类似《思绪奔逸》的作用。《预测》和《思绪奔逸》对比主要的好处是抓到手上的质量比思绪奔逸略高,有机会配合滤牌咒语赚取价值;还有就是颜色要求比后者稍轻。曾经也有投入很多《预测》的,类似传统【奇迹】的末日组法。不过由于《思绪奔逸》抓三的效应太强,现在的主流构筑基本不投入《预测》;《预测》+《出土》的配合也会使我们被本来可以无视的坟场仇恨针对到,是很大的扣分项。
(1.3)法术力基础与加速
这里介绍一下【末日】的法术力体系,包括配地体系和产费的加速咒语。
首先介绍配地。这其实是一个深邃而复杂的话题:抄牌表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按照自己的喜好把某一张《点破咒语》替换成《躁乱风暴》,但是很少有人有自信大刀阔斧地修改牌表的配地。尤其是面对组合技套牌的时候,似乎地的数量和配比都是那么精巧,想对它们下手实在是有点困难。【末日】这套牌在不断演化、构筑迭代的一年左右时间里面,配地从主流的8找+5圈+2~3基本地+1洞窟,逐渐成为了8~9找+4~5圈+0~2基本地,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优化过程。这里笔者进行一些泛泛的分析。
我们像每一套重滤牌的薪传蓝色套牌一样,以找地地+圈地的法术力基础为主。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困境来自《末日》和《塔萨的先知》(《思绪奔逸》)严苛的法术力要求:我们需要先施放一个{黑}{黑}{黑}的法术,然后用一个{蓝}{蓝}的生物(或者法术)取胜,两边都极端深的颜色使得任何不能同时产出黑和蓝的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因此,《地下海》对比其他任何地都具有非常显著的优越性,现在主流的构筑经常要满编4张,甚至还有补充《积水墓地》作为第5张《地下海》的纯蓝黑【末日】构筑。
如果要混色的话,之前常见的圈地分配方案是3《地下海》+1蓝混色圈+1黑混色圈。在地的总数压缩之后,笔者比较喜欢的构筑是知名末日玩家 kai sawatari 的14地配置:9沾蓝找+4《地下海》+1蓝混色圈(这里是《火山岛》)。由于《黑暗祭礼》的存在,不产黑的地造成的问题比不产蓝的地稍少。这个配地方案打起来非常流畅舒服,令笔者感觉这套牌的构筑演化进行了这么久,终于在配地上达到了一个比较优秀的结论。
不过这里会出现一个很显著的问题:基本地呢?笔者希望试着解释一下我们不投入基本地的原因。首先是找基本地的打法对我们的运作效率损失太大。即使不考虑滤牌和弃牌的问题,基本地在黑黑黑和蓝蓝之间也只能满足一边。末日结算后的黑基本地基本可以视为不存在(因为我们在末日结算后经常只需要蓝色法术力,连{1}{U}这样的咒语都很少);而末日结算之前如果选择找蓝基本地的话,就会变得过于依赖黑暗祭礼去施放末日,也会拖慢不少速度。这就导致如果我们在构筑中投入一些基本地,并且在感觉需要它们的对局里面找出它们,那么虽然不会被炸地等非基本地仇恨影响,我们也会自废不少武功,很可能还不如强行找圈地放给对手炸来得合算。所以我们不像【ANT】【偷袭教诲】那样,可以频繁地在场上找出一排基本地,在不太影响自身运作效率的前提下免受对手非基本地仇恨的干扰。
这里面还有一个不太显然的原因是,当我们面对带有非基本地仇恨的套牌的时候,只要对手不是掘密师,那么我们经常在对局上占据很大的优势。这种时候即使不带基本地,我们只要通过大量圈地(也就是大量《地下海》)保证自己的流畅运作,也可以达到很高的胜率。而在面对掘密师(我们最差、最难的对局)的时候,即使用很多基本地,我们的胜率也不会提升很多(甚至未必会提升)。我们会在后面的对局分析部分继续讨论这些对局相关的内容,不过这里的结论是,笔者认为基本地不太适合现在主流的末日构筑(即带满《莲花瓣》和《街道鬼魂》,2~3张《个人导师》的偏快速构筑)。
那么接下来介绍非地的加速咒语。
《黑暗祭礼》《莲花瓣》
《黑暗祭礼》是不必多言而必定满编的咒语。随着末日的主流构筑越来越看重速度,《莲花瓣》在构筑中的数量从2~3张逐渐发展为4张满编。也许值得一提的是,《黑暗祭礼》除了朴素地给末日付费之外,也偶尔用于施放《街道鬼魂》、《意志之力》,或支付《逸散条约》的费用。
《狮眼钻石/Lion's Eye Diamond》
LED(狮眼钻石)在绝大多数时候主牌投入1张。和风暴系组合技依赖LED产费启动不同,末日中的LED更多地是作为pile的一部分使用,具体的用法会在后面讨论pile的部分进行介绍。不过也会有比较边缘的情况是将末日用《脑力激荡》等滤牌咒语或《个人导师》置于牌库顶,然后响应循环异能或抓牌咒语牺牲LED施放末日。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可以利用信息差的场合,如果起手抓到LED的话,我们可以试着在下地之前先施放LED,也许对手会出于对【渡桥】【疯魔】等套牌的畏惧而交出反击咒语。
《柯帮祭礼》
之前的一些构筑中用《柯帮祭礼》作为额外的加速咒语,希望(1)利用“《海岛》+《沼泽》”的场面施放末日;(2)在竞速对局中提升自己的期望启动速度。不过在配地采用更多的《地下海》、更少甚至没有的基本地之后,《柯帮祭礼》的实用性也下降了很多。
(1.4)末日之前
和大多数薪传蓝色套牌一样,我们在施放末日之前采用滤牌咒语调整自己的手牌结构。这里介绍我们主牌中的“润滑”单卡。
《脑力激荡》《沉思》《注定》
《脑力激荡》和《沉思》是没什么疑问的满编,而《注定》根据组牌人风格不同一般投入1~3张。值得一提的是,在【末日】中这些一费滤牌除了普通地用来滤牌调整之外,还有与致胜相关的奇妙用法。有非常多的pile涉及《脑力激荡》,因此我们在后面pile的部分再进行讨论;而《沉思》和《注定》可以在结算末日之后“减少一张牌库张数”,从而用更少的回合使牌库变空;此外有时为了防止对手在《末日》结算后用《手术摘除》(目标进入坟场的《末日》)逼迫我们洗牌从而打乱pile的顺序,也可以在pile中填补一定数量的《沉思》或《注定》,从而在遭遇变故时进行善后处理。毕竟牌库几十张的时候可以施放《沉思》滤牌,那么牌库只有四张的时候《沉思》总归也是有奇妙的作用的。
《街道鬼魂》《暮秋》
唯二不需要费用就可以循环的单卡,现在主流的构筑是3~4张《街道鬼魂》、1~2张《暮秋》。循环异能对于末日pile的帮助不必多说,我们会在后面再详细讨论;而利用3/4沼泽行者战胜对手也是玩【末日】时间足够久之后一定会发生一次的事情。采用9找+5圈的配地的话,最好有至少4张《街道鬼魂》以保证套牌的流畅运作;1张《暮秋》作为不消耗血量的循环也具有很高的收益。比较值得讨论的是是否在这个基础之上,继续投入第2张《暮秋》。即使是投入基本地的构筑,在《末日》结算之前抓到《暮秋》的强度都非常低:这个找地异能不够强,掰地循环的代价也经常难以承受。投入更多的循环单卡最大的意义是提高“结算末日当回合获胜”的概率。在后面的讨论中读者可以发现,是否能做到这件事在几乎所有对局里面都是十分关键的。当环境内掘密师套牌较多时,投入第2张《暮秋》的主要理由也是为了在这个劣势对局中略微提高一点点胜率。
《详加考虑/Consider》
来自未来的单卡。《详加考虑》在末日pile中有非常奇妙,并且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也一并列在这里。不过毕竟还没有经过实际的测试,所以笔者也没有办法给出细致的讨论。
(1.5)与对手互动
我们与对手互动的手段主要有反击和弃牌两种,分别对应我们主牌的蓝黑双色。对于积极设法阻止我们结算《末日》的对手,因为我们非常近似于一套“单卡组合技”套牌,所以手上经常有足够多的互动咒语与对手交流,下面分别讨论一下。
《意志之力》《目眩》
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两张替费康都是直接满编。通过末日和导师末日的手段、较少的配地数量、祭礼和花瓣的加速,我们经常可以在比较早的回合就施放末日,此时这两款经典替费康的强度是非常高的。末日玩家之间有一种说法叫作“我们(末日套牌)是组合技中的掘密师”,一定程度上用诙谐的说法强调了末日这套牌在节奏优势时可以高速致胜的前期上限,和交换资源后依靠滤牌互动在价值上取胜的中期下限。
《逸散条约》
《逸散条约》(蓝条)也是在《坚忍》出现之后,为了和《坚忍》互动才加入主流构筑的单卡。之前因为有无敌的《灵魂洞窟》,我们不需要考虑在《末日》结算之后与对手盘康,所以普遍感觉不需要蓝条这种牌来保护先知。但是在《坚忍》出现之后,洞窟不再是必胜的保证,我们面对控制套牌的时候在《末日》结算之后也还是需要与对手进行堆叠上的互动。因此我们需要进入pile的高效互动咒语。在“保护先知”的意义上,不需要喂牌的蓝条显然比《意志之力》要高效一些,也因此被主流构筑所选择。目前主要的投入数量是主牌1张,备牌0~3张。
如果在备牌投入很多蓝条,其主要的想法是在资源相对吃紧的时候与对手进行堆叠战斗,尽量保证《末日》结算——同时必须配合更多的循环单卡,保证可以“在(用蓝条保护)结算末日的当回合获胜”。不过这种思路的弊端是依赖双方的信息差。在资源吃紧的时候,我们获胜非常依赖pile中的LED——它会弃光我们的手牌。如果对手不知晓这一点而把所有的康倾泻在你的《末日》上,你就有机会先用更多的蓝条赢下结算《末日》的堆叠战,然后再用手上的循环单卡配合pile中的LED在本回合结束游戏。不过如果对手十分了解末日这套牌的运作方式,非常准确地判断出你对LED的依赖,他就有可能会把康存到最后,等你掰掉LED弃光手牌之后(手上本有的康都只能丢掉了)再与你盘康,这样我们投入很多蓝条的备牌计划就算是失败了。因此是否采用这种构筑策略需要仔细的斟酌。
《逼从》《攫取思绪》
弃牌总是备受组合技玩家喜爱的。目前的主流构筑中,主牌会混编《逼从》和《攫取思绪》一共3张,备牌还可以补充1~2张。《思绪》比起逼从显著的问题是会烫2血,这对于满编了《街道鬼魂》并且获胜之前总是烫一半血的我们来说是很严重的问题。其优点显然是有机会弃掉生物。MH2之后受《巧手窃猴勒格文》和《坚忍》影响,《攫取思绪》的强度略有上涨。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介绍完了【末日】这套牌主牌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先对一些非常规构筑思路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讨论备牌的构筑思路。
(1.6)其他构筑思路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专注于组合技,重视速度和稳定性的构筑。除了这种朴素直接的构筑方式之外,还有一些新奇有趣的构筑思路,例如投入《阻抑》甚至《荒原》,真的变成组合技版掘密师套牌的思路;投入很多《恶邪枭》《天怒泰坦乌洛》,甚至备牌《锻石秘教徒》等中速生物,试图在面对掘密师的时候拉长战线,利用坚实的中速计划取胜。笔者个人不喜欢这些相对曲折的构筑策略,因此不在这里过多地进行介绍。
(2)混色与备牌
【末日】对比其他组合技套牌,格外显著的特点有二:(1)末日是最接近“单卡组合技”的组合技套牌,只要结算一张《末日》就可以取胜,而不依赖类似《谆谆教诲》+《棘泽边》等两张以上牌的配合;(2)末日主牌中“组件”的部分很少,只有《塔萨的先知》《思绪奔逸》《狮眼钻》《暮秋》寥寥几张算是掏到手上的作用相对弱的单卡,因而很少出现“卡了一手组件”的情况。我们的主牌构筑也正是因为这两点而充满了互动和调整咒语,8张替费康+3张弃牌的互动密度在沾蓝组合技里面可以说是傲视群雄。在构筑备牌的时候,我们的核心思路也是贯彻我们“多互动”的优势。同时由于我们的法术力基础更侧重于支持主牌的蓝黑双色,混色的备牌不适合投入很多。
《灵魂洞窟》
在MH2印出《坚忍》之前,我们面对控制套牌的pile里面经常同时出现《灵魂洞窟》+《塔萨的先知》以进行几乎不会被干扰的致胜,因此洞窟常年存在于我们的主牌60张之中。可惜的是由于《坚忍》的出现,控制套牌获得了与洞窟先知互动的能力,这也使得洞窟的强度有所下降。现在主流的构筑是把洞窟放到备牌,这样可以提升主牌的单卡质量(毕竟在施放《末日》前抓到洞窟是比较差的),并且可以在获胜较为缓慢的对局换上洞窟保证慢速先知pile的强度。
《万世创伤伊莫库》+《壳坞岛》
末日历史上用过的致胜组合。结算《末日》后《壳坞岛》的条件满足,可以两费把掩蔽的大姐(伊莫库)施放进场,不能被反击并且获得额外的进攻回合。这套组合和洞窟在构筑上有一些对称的关系:在MH2之前因为我们只需要洞窟+先知就可以赢下对局,所以基本没有牌表采用壳坞岛+大姐的组合。不过在《坚忍》出现之后,为了更有效地面对控制套的坚忍,目前的主流构筑是在备牌投入壳坞岛+大姐的组合。
关于《壳坞岛》有一些需要补充的事:(1)“掩蔽”看到的四张牌除了压在壳坞岛下面的牌之外,剩余的三张牌是按自己喜欢的顺序置于牌库底;(2)《壳坞岛》横置进场,可能会被《反璞归真》干扰;(3)如果对方操控《理时泰菲力》,由于其光环效果阻止我们在堆叠不为空时施放咒语,锁在壳坞岛里面的大姐会跳不出来;(4)如果担心对手中一脚歼灭6之后仍然有可能法术时机解掉伊莫库,可以在壳坞岛重置之后不立刻放出大姐,而是在对手的回合末再启动异能施放之,可以让大姐在连续的两个自己的回合踢出两脚。
《否认之力》
“Fair”套牌在构筑备牌时经常考虑针对组合技套牌,所以相应地,我们组合技套牌在构筑备牌的时候经常考虑如何反针对。依照这个思路,我们需要在备牌中填补更多的互动咒语,从而更有效地与对手备牌可能换上的针对单卡进行互动。正如上文所说的,为了贯彻“多互动”的优势,目前的主流构筑经常在备牌满编《否认之力》作为额外的互动。《否认之力》面对组合技内战和锁类套牌(地套、神器锁等)的时候非常强力,而其必须喂蓝牌才能替费施放的缺点,被我们之前“单卡组合技”和“组件少”的特点弥补了:即使喂掉大多数的手牌,我们只要留下一张末日并且施放它就能取胜。备牌满编的《否认之力》看起来非常粗暴,但其实正是【末日】这套牌在构筑层面上“高效率”的完美体现,使得我们在备牌局可以保证自身运转节奏的同时进行高效的互动。
《杀戮》
由于我们必须施放《末日》才能获胜,因此常见于备牌的《扰咒法师》对我们的杀伤能力较强。《杀戮》作为解扰咒最高效的单卡,非常值得一个备牌位置。此外虽然【DNT】是我们优势非常大的对局,但如果备牌局没有《杀戮》的帮助,也很容易被《迷宫精怪》《圣所教长》《瑟班守护者莎利雅》之类脏熊锁死。
上文已经提到过的备牌有《灵魂洞窟》;《壳坞岛》+《万世创伤伊莫库》的组合; 2张《逼从》;4张《否认之力》;《杀戮》,已经占据了10张备牌位置;这10张牌也是对于当前环境来说,笔者认为比较有必要固定保留在备牌里的部分。除去这些牌之外,我们还有一些不同的混色选择。
《欧琳的吟颂》《终始》《化剑为犁》《理时泰菲力》
混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选择,这里只是稍作介绍。除去我们之前提过的备牌《锻石秘教徒》的构筑思路之外,白色比较有吸引力的备牌是《终始》(考虑用《末日》置顶)和用复数《化剑为犁》进行除去。
《红元素冲击波》《爆焰冲击波》
红波在薪传赛制总归是有一定强度的。对于我们来说,红波除了可以在备牌局更有效地和对手进行反击大战之外,也可以反击或去除很多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永久物咒语,比如《扰咒法师》《返璞归真》《理时泰菲力》《破船勇盗》等等。
《花之毯》《夏色帘幕》《突发衰败》
《花之毯》是常见于绿色套牌备牌的单卡。在MH2之前,笔者凭借《花之毯》强大的产费效应多次赢下了本来劣势的掘密师对局,因此对以《花之毯》为代表的混绿备牌青睐有加;不过可惜的是,在MH2之后新版本的【红蓝掘密师】由于有了更多低费强力红色生物,经常只用一个海岛就可以击毙我们,这使得《花之毯》的地位大幅度降低了。《夏色帘幕》(绿波)也曾经是薪传赛制非常耀眼的强力银牌,不过同样地,随着环境的更迭(弃牌效应的大幅度减少和《躁乱风暴》的使用量降低),笔者感觉绿波在环境中的强度也越来越低了。《突发衰败》是扎实稳定,不可被反击的去除,它最大的缺点是要求两点费用,这对于法术力资源相对吃紧的我们来说格外关键。
如果选择备牌混色的话,“混红还是混绿?”总是需要纠结的话题(当然了,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选手也尝试过十分贪婪的四色构筑)。对于现在的环境来说,由于《花之毯》和《夏色帘幕》的强度下降,笔者更加喜欢混红的备牌,混合投入3张红波(由于我们基本上没有空放咒语的需求,可以选用2张不吃《方向错误》并且扰咒顺位相对低的《红元素冲击波》和1张《爆焰冲击波》)。虽然现在我们更倾向于混红,但可以很容易地预见到随着环境继续变化,我们对混色的取舍也会随之改变。
备牌的其他位置具备很高的自由度,并且即使只改变1张单卡的取舍,也会带来很大的不同——因为我们在备牌局总是有机会用《末日》去将即使只有1张的备牌检索出来。这部分备牌应该根据自身的操作习惯、对环境的判断等因素综合研究决定。比如第2张《塔萨的先知》、《作呕》、《点破咒语》、《躁乱风暴》、《渡亡仙灵》……我们需要综合各种因素,才能自信地决定出备牌工具箱最后几张的具体构成。
《阻御网》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末日】长久以来在备牌带有复数张《阻御网》作为面对掘密师套牌的备牌方案。不过在MH2发售之后,由于【掘密师】节奏的加快和勒格文带来的珍宝token,普遍认为用《阻御网》与掘密师作战的备牌计划已经不再奏效,因此《阻御网》也基本被放弃投入备牌。
讲到这里,我们已经构筑出了一套75张【末日】套牌。笔者在这里列出自己最近在打,并且卷过牌店30人周赛的构筑(基本近似于kai sawatari最近在MO比赛中数次取得好成绩的牌表),谨供读者参考。
【牌表示例】
(3)如何结算《末日》
讲完了絮絮叨叨的碎语,接下来我们终于可以进入本文最主要的干货:如何掉一半血。结算《末日》要求我们从牌库和放逐区搜寻五张牌,按喜欢的顺序排列好之后作为我们最后的牌库,然后把原来牌库和坟场中其他的牌全部放逐。正如它的牌名一样,我们将只用这最后的五张牌库(和剩余在手上和场面上的牌)与对手决胜。摆错了就会死,摆对了就可以赢下更多的对局;而基于《塔萨的先知》致胜的【末日】pile又具备极其高的自由度,因此在我们取胜必经之路上的“掉一半血”这个过程显得非常复杂而有趣。
在介绍具体的pile摆法之前,笔者想先根据自身学习这套牌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一些普适性的建议。
首先是我们摆pile的最基本原则:我们基本总是以“获胜”为目标,并且同时尽可能地“不死”。以“获胜”为目标意味着我们的pile应该总是(迟早)能赢的。毕竟总不可能我们《末日》结算之后对手只要挂机五回合,我们就会抓空牌库输掉吧?而如果想要尽可能地“不死”,就需要在以赢为目标摆pile的同时,考虑自己所有可能的死法,对每一种死法思考:(1)我们大概有多大的概率会这样死掉?(2)我们是否有方法避免这样死掉?(3)我们避免这样死掉的pile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本质上,我们摆pile的过程就是以赢为目标的同时,尽量把大多数可能的死法都想清楚,然后综合这些死法各自“出现的概率”“规避的方案”“规避方案的负作用大小”,选择一套最合理的pile方案。
笔者个人认为,一次末日结算的过程不应该超过2分钟。这确实并不容易——笔者刚开始在MO上玩末日的时候,经常要思考多于五分钟,才能战战兢兢地做出最终的决定。怎样尽可能快地结算末日呢?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有下面几种方法可以逐渐学习、提升:
一是多进行脑内思考和对墙练习,也就是多“云牌”和“打墙”。摆pile涉及的思考可以非常复杂,如果每个场面都要实战见到才从头开始想的话,就很难在合理的时间段之内给出足够好的解答。对墙练习的时候,我们起初可以只考虑如何获胜,在熟练之后可以逐步给“墙”加上与我们互动的手段:如果我这么摆之后,墙用《荒原》炸我的《地下海》怎么办?如果墙出了《迟钝法球》《扰咒法师》《返璞归真》?如果墙用《手术摘除》打乱我的pile顺序?如果墙手里有两张《坚忍》?……多“云牌”、“打墙”,可以很快地提升我们的熟练度,从而才能在实战里面面对新的场景自信地发挥。
二是在结算之前就开始思考如何结算末日。在实战中,笔者经常会在施放末日的前一个回合就开始初步地根据当前的局面大致思考下回合准备结算的末日要怎么摆pile。这样一来,到结算末日的时候一般已经想了很多内容了,稍作调整之后就可以用很快的速度摆好pile。
三是多多练习。这听上去是一句适用于万智牌所有套牌的废话,但笔者这里想要强调的是,如果只看视频或其他玩家操作【末日】,就像是做数学题的时候只看到答案的数值而不理会过程一样,得到的提升是比较有限的。只有自己亲自坐在牌桌或电脑前,亲自面对几十张的牌库试图找出胜率最高的五张组合排序的时候,才可以真正地掌握这一技术。我们也许会在视频里看到末日大师在某个局面下选择摆一个《思绪奔逸》的pile。他为什么不用脑激pile?为什么不简单地摆几个循环和先知?为什么他觉得pile里不需要逼从?为什么先知放到了第三张而不是牌库底?这些思考都是只看别人操作看不到的,需要自己亲自操作思考,在实战中多多体会,并且赛后多进行反思优化,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下面笔者试着以具体的pile为例向读者传达摆pile的思考过程。
(3.1)直接出先知的pile
末日的pile摆法总是与我们施放《末日》时牌库外剩余的资源量有关。如果我们手上和场面上有很充足的资源和组件,pile里面就可以摆一些额外的互动,不然就至少要在pile里面填上《塔萨的先知》、《灵魂洞窟》这种致胜组件。如果资源更加吃紧,pile里面就不仅要有致胜组件,还要有施放组件所需的法术力资源。
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讲起。想象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情况:未知对局的主牌局先手,由于前四个起手都既没有地也没有费,我们只好坏着沉痛的心情在对手怜悯的眼神中调度到3。所幸万智之神还没有完全抛弃我们,伦敦调度之后我们剩余的三张手牌是《莲花瓣》、《黑暗祭礼》、《末日》。我们于是得以一回合施放末日,对手叹了一口气之后表示结算。此时我们的场面和手牌都空空如也。

我们会考虑这样的pile:“《沸腾山湖》-《潮没水滨》-《塔萨的先知》-《地下海》-《火山岛》”。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就可以在接下来的两个回合分别下出两块找地地,然后自然地抓起牌库中的先知,找地将它施放取胜。如果构筑带有基本地的话,pile里的基本地在类似的场景下可以提升我们对《魂魅城区》《杀手留念》之类与地互动的单卡的抗性。
如果我们有《灵魂洞窟》,也可以为了“防杀”将pile稍作调整:“《沸腾山湖》-《街道鬼魂》-《灵魂洞窟》-《塔萨的先知》-《地下海》”。下个回合我们下找地地过,抓起鬼魂之后在对手回合末循环抓起《灵魂洞窟》,再配合下回合抓起的先知和找出的地“防康”“防杀”获胜。当然了,如果感觉血量可能有问题,把《街道鬼魂》改成《暮秋》,在自己的主回合产费后掰地循环也是可以的。这就是《街道鬼魂》和《暮秋》在pile中的取舍:想在对手回合循环的话,《暮秋》会影响我们主回合地的数量。在对手操控《揭帷娜尔施》、《崔斯特密使列沃德》的时候,我们在对手的回合循环可以更快地把牌库抓空;而《街道鬼魂》会损失更多的血量。此后不再赘述这两种循环单卡之间的区别。
这种在pile里摆找地地的方案看上去很不错,但是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读者朋友们可以很快地发现,由于我们只依靠自然抓牌(循环单卡等同于自然抓牌,只不过略微提升了“抓空”的速度,不改变相同回合数内可用手牌的数量)来获取末日后的资源,为了出两费的先知,我们要抓起两张地(无论是找地还是洞窟)和一张先知,需要在末日结算之后经过足足三个自己的抓牌步骤才能获胜。如果在这期间我们不慎被《鬼怪跟班/Goblin Lackey》之类的东西踢死了,岂不是先知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浪费了万智之神对我们最后的眷顾?

于是我们很容易想到,如果用一张牌产出两个地的费用,我们就可以省去一个抓牌步骤,从而早一回合取胜。所以我们摆:“《街道鬼魂》-《狮眼钻》-《塔萨的先知》-废牌-废牌”。牌库底的两张暂且不作考虑。摆这样的pile,我们用两回合抓起《街道鬼魂》和《狮眼钻》,然后拍出《狮眼钻》,启动鬼魂的循环异能,并且(按住Ctrl)响应这个循环异能牺牲《狮眼钻》产三点蓝色法术力。循环异能结算之后我们抓起先知并且用LED产出的费用施放,此时牌库剩余数量为2,足够我们取胜——比摆找地地的pile提前一个回合。
如果想要防杀,可以用循环或滤牌咒语把pile填满,保证出先知时牌库为0,例如“《街道鬼魂》-《狮眼钻》-《街道鬼魂》-《街道鬼魂》-《塔萨的先知》”。pile的前两张为什么要先放《街道鬼魂》后放《狮眼钻》?这样我们有不拍出《狮眼钻》而规避对手《逼从》的微弱可能性。当然了,先抓起《狮眼钻》后抓鬼魂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在末日结算的下个回合就把LED拍到场上,防止对手姗姗来迟的封0《虚空圣杯》、《瑟班守护者莎利亚》等可能相关的单卡。我们看到,即使是这种“用LED+循环出先知”的最朴素的pile,它前两张顺序的取舍在某些对局也是有可能产生影响的。

如果不想给太多的鬼魂支付循环费用掉血的话,由于狮眼钻产出的3费还余出1费,我们也可以在狮眼钻的下面把一个鬼魂替换为《沉思》或《注定》起到相同的效果。不过很自然地,多施放一个咒语(而非启动循环异能)就也许会让我们吃到对手的《歼智陷阱》(当然了,也可以先拍《狮眼钻》规避);又或者对手突然弄出了喊1的《圣所教长》。试着列举出这些“可能的死法”,然后评估它们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所得到的结果就是当前pile方案的评估结果,之后我们就可以选择出心目中最合理的pile,然后把放逐区自信地摞在一边。
话说回来,虽然我们先介绍了“用找地地三回合赢”之后才介绍了“用狮眼钻两回合赢”,但这显然不意味着后者就可以完爆前者。对手有没有可能突然加速拍出《紫水晶刺》《瑟班守护者沙利亚》等单卡阻止我们0费施放《狮眼钻》?对手有没有可能既有《突发衰败》解掉我们拍在场上的《狮眼钻》,还可以用《攫取思绪》弃掉我们手上存着的牌,使得我们基于《狮眼钻》的计划方一开始就注定破灭?在比较好几种pile优劣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地把“可能的死法”考虑周全,然后决定我们最终的答案。每一种pile都会有它的弊端,有的时候我们必须冷静地“两害相较取其轻”,坦然地面对思虑范围内的一切未来。
讲到这里,相信读者可以看到,即使是最简单的情况,摆pile的过程也涉及一些颇具深度的思考,而且pile在细枝末节上的区别也比较容易影响游戏的结果。并且这些思考都只局限在【末日】这一套牌里面,没有提前想过的话,在类似的场面上从头开始想很难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结论。而且这还只是最朴素的不涉及额外资源的情况,如果加上场面和手牌的资源,我们的pile自由度就会大幅度提高。毕竟不需要在pile里面摆施放先知所需的法术力的话,我们就可以腾出空间摆更多的互动或额外的资源,所涉及的思考也自然会愈发复杂。
在资源量稍微多一些的时候,会自然地引入一种“变招”的思考方式。由于我们启动末日的期望回合数比较小,所以在结算末日时可能对对手没有足够多的了解——比如上面调度到三的例子里面,“用找地地三回合赢”也许更适合对抗控制和中速套牌,而“用狮眼钻两回合赢”面对快攻和组合技的竞速会更有优势。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有时会做一些可以变招的pile。

可以想象一个比之前好一些的情况作为“变招”pile的例子:我们结算《末日》时没有手牌,但是场上有两个横置的《地下海》。我们可以摆出“《街道鬼魂》-《街道鬼魂》-《塔萨的先知》-《街道鬼魂》-《灵魂洞窟》”的pile。所谓的“变招”,就是这种pile允许我们观察对手的情况并决定启动的回合。在结算末日的下个回合,我们如果感觉对手没什么互动,就可以循环出先知试图取胜。如果感觉对手可能有反击或者去除,则可以再等一回合,出“防康”“防杀”的先知。这种“试着给自己留变招余地”的思考方式,在足够熟练之后是一个常态,例如手上多一个《逼从》(或者决定在pile里面填入《逼从》)的情况,也许想施放逼从就要延后先知结算的回合数。这种时候不仅《末日》结算后操作的时候要根据场面的变化适时调整策略,在摆pile的过程中也要适当地思考之后变招的可能性。
(3.2)基于《思绪奔逸》的pile

接下来我们讨论以《思绪奔逸》为主体的pile。《思绪奔逸》由于无可替代的抓三效应,抓起来施放就可以补充大量的手牌,非常适合作为末日后牌库顶的单卡,因此经常出现在我们的pile里面,值得单开一个小节简介。想象结算末日时我们没有手牌,但是场上有两个横置的《地下海》的情况。我们可以摆出“《思绪奔逸》-《莲花瓣》-《莲花瓣》-《塔萨的先知》-废牌”的pile,下回合重置两个地,施放《思绪奔逸》抓3,用两个花瓣出先知取胜。和之前说过的一样,如果想要“防杀”的话,我们可以把牌库底的废牌换成pile中间的循环:“《思绪奔逸》-《莲花瓣》-《莲花瓣》-《暮秋》-《塔萨的先知》”。如果有《灵魂洞窟》的话,自然也可以替换其中一个花瓣,做到“防康”“防杀”取胜。

“《思绪奔逸》-《莲花瓣》-《莲花瓣》-《暮秋》-《塔萨的先知》”是一个非常常见的pile,也值得进一步的讨论。这个pile中先知的位置有一点点说法:如果我们担心《思绪奔逸》会被反击,并且我们由于血量压力之类的原因必须尽快取胜的话,就应该适当调整顺序:“《思绪奔逸》-《暮秋》-《塔萨的先知》-《莲花瓣》-《莲花瓣》”。如果《思绪奔逸》被反击的话,我们就再等一回合,抓起《暮秋》并循环出先知,尝试牌库为2取胜。当然了,先知置底也是有好处的,比如我们可能会面临对手的《裂梦师安梭苛》或者过分心急的《伊普努溪流》。
基于《思绪奔逸》的pile除了思绪奔逸被反击的情况之外,经常考虑的是能不能顺利地施放它的问题。例如只有两个《地下海》的时候,我们也许需要担心遭到对手《荒原》《力夏达港》甚至《返璞归真》之类的法术力干扰而不能准时施放《思绪奔逸》。这种时候我们也许会更多地考虑将《莲花瓣》紧挨着《思绪奔逸》放在下面,作为后备的法术力源。

如果我们场面上的资源更多一些,也可以用《思绪奔逸》赚取额外的价值。想象结算末日时我们没有手牌,但是场上有四张《地下海》的情况。如果不担心法术力遭到破坏,我们就可以摆出类似“《思绪奔逸》-《暮秋》-《塔萨的先知》-《目眩》-《逸散条约》”的pile,用《思绪奔逸》补充末日后与对手互动的手段。当然了,如果手牌还残余一些额外的资源(例如可以喂替费康的蓝牌),我们也可以把互动换成也许更强的《意志之力》;如果法术力足够富余,我们还可以把反击咒语换成弃牌。

《思绪奔逸》同样存在之前提过的“变招”的思考。在面对【DNT】对手的时候,我们也许会考虑摆这样的pile:“《思绪奔逸》-《地下海》-《塔萨的先知》-《莲花瓣》-《地下海》”。显然由于多放了一张抓不起来的《地下海》,我们在下个回合大概率不能“防杀”获胜;但是我们可以观察DNT对手的动向决定。一般来说由于法术力的限制,对手的互动总是有限的:也许我们发现对手如果想留出《化剑为犁》的费用就不能用《力夏达港》锁我们的地,或者如果对面想摇《卡尔札之完化体》踢我们的话就会tapout,没有余力交杀。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对手的选择决定是下个回合不防杀启动,还是多等一个回合下地(可能抵消了对手的法术力干扰),再尝试“防杀”取胜。备牌局涉及到《杀戮》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会摆出可以“变招”的pile。因此想要把《末日》这张牌的强度完全发挥出来,就需要不仅十分熟悉自己的套牌构成和获胜路径,也对环境中各种对手可能与你相关的互动都了如指掌。这样在结算《末日》时,才能综合考虑自己和对手双方的可能性摆出胜率最高的pile。
之前提到的都是我们把《思绪奔逸》作为pile顶第一张的情况。如果结算《末日》的时候,《思绪奔逸》已经在手上呢?其实对我们来说,结算末日时一张“本该出现在pile里的”牌出现在手上大体上只导致两个结果:(1)由于它不再需要摆进pile里面,我们就省下了一个宝贵的pile位置。在资源允许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可以把更多的末日后互动手段塞进pile;(2)如果结算《末日》时我们的资源非常足够,就有机会利用手上的组件“当回合赢”。
说到“当回合赢”,我们发现之前介绍过的pile全都需要在结算《末日》之后的一个回合,利用抓牌步骤的抓牌将pile顶的组件抓到手上之后才能获胜。那么很自然地,如果组件已经在手上并且费用也足够,当然就可以省略一个抓牌步骤,直接在结算《末日》的同一个回合中“当回合赢”:想象我们结算末日时手牌只有一张《思绪奔逸》,而场面上还有两张未横置的《地下海》的情况。我们可以摆出“《塔萨的先知》-《莲花瓣》-《莲花瓣》-废牌-废牌”的pile,末日结算后直接施放手里的《思绪奔逸》出先知取胜。虽然实战中“当回合赢”的情况并不算多见,但是在【末日】这套牌里面具备特殊的意义——毕竟结算《末日》之后掉了一半血的我们能不能活到自己的下一个抓牌步骤总归是个严峻的问题。

读者们很快就可以意识到,一种可以很自然地做到“当回合赢”的情况是结算《末日》时手上有多余的抓牌效应。不仅仅是《思绪奔逸》,无论是《街道鬼魂》或者《暮秋》的循环异能,还是《沉思》《注定》甚至《脑力激荡》的抓牌效果,都可以让我们在结算末日的当回合就把pile中的牌拿在手上——而如果资源充裕,我们自然有机会立刻取胜。和之前类似地,想象我们结算末日时手牌只有一张《街道鬼魂》,而场面上还有两张未横置的《地下海》的情况。既然费用足够,我们可以摆出“《街道鬼魂》-《街道鬼魂》-《塔萨的先知》-废牌-废牌”的pile把先知循环上来取胜。
因此,是否存住手上的抓牌效应(尤其是看起来应该无脑循环掉的《街道鬼魂》)用来“当回合赢”,也是我们实战中时常要考量的决策——尤其是在我们的生存压力比较大的对局中。笔者写这篇文章时候流行的“4《街道鬼魂》+2《暮秋》”的构筑,也是希望用更多的循环效应提升我们“当回合赢”的概率,从而在对抗差对局【掘密师】时不要总是掉一半血之后被对面无情踢死。而反过来说,在不需要急着“当回合赢”的对局中,质量较差的《暮秋》甚至《街道鬼魂》也经常在备牌局换下。
(3.3)脑力激荡的pile
《脑力激荡》不仅算是薪传赛制极具象征意义的单卡,在【末日】中也是一张非常特别的牌。它允许我们用更少的资源(1点蓝色法术力)像《思绪奔逸》一样在同一个回合中抓起复数张pile中的牌。因此当我们结算末日时如果手上有剩余的《脑力激荡》,就有机会仅消耗很少的资源做到“当回合赢”。

想象我们结算《末日》时手牌有一张《脑力激荡》和一张废牌,场上有一张未横置的《地下海》的情况。我们摆出“《思绪奔逸》-《狮眼钻》-《暮秋》-《塔萨的先知》-《莲花瓣》”的pile。末日结算之后,我们施放脑力激荡,抓起pile顶的三张牌,然后把《狮眼钻》和《暮秋》留在手上,把手上的那张废牌和《思绪奔逸》分别放回牌库顶。这时我们的牌库是4张,分别是“《思绪奔逸》-废牌-《塔萨的先知》-《莲花瓣》”,手牌是《狮眼钻》和《暮秋》两张。我们出《狮眼钻》,启动《暮秋》循环异能并响应牺牲《狮眼钻》产三点蓝。循环异能结算使得我们抓起牌库顶的《思绪奔逸》,用产出的三费将其施放抓三,正好把剩余的3张牌库抓到手牌里面:废牌,《塔萨的先知》,《莲花瓣》。法术力池中剩余的一点蓝色和花瓣正好供我们施放先知取胜,牌库也恰好为零张,可以“防杀”。当然了,如果这回合可以下地,最后的《莲花瓣》也可以换成《灵魂洞窟》“防康”。
这个pile在实战中出现的概率非常高,也是我们实现“当回合赢”的常用手段,它只要求我们手上有《脑力激荡》和一张废牌,并且场面上有一点费施放这个脑激即可,所需的资源量可以说是非常少了。和之前一样,这个pile里面的具体顺序也有微调的空间,只要保证前三张(脑激将会抓起的三张)的组合不变就好,这里不再赘述各种不同顺序的利弊。

这个pile还有很多变体。比如我们可能在结算末日之前被迫把《思绪奔逸》喂给了替费康放逐,那么在相同的情境下就可以把pile改为“《沉思》-《狮眼钻》-《暮秋》-《塔萨的先知》-废牌”。操作和之前讲的一样,只是循环响应掰狮眼之后抓起来的不是《思绪奔逸》而是《沉思》。我们用一费施放《沉思》,此时牌库是“手上的废牌-《塔萨的先知》-pile的废牌”。用《沉思》把先知放到两张废牌的顶上并且抓起来,法术力池中剩余的两点蓝色正好可以施放,只不过此时的牌库为2,不能“防杀”——除非我们手上的“废牌”恰好为一张循环。那样的话,我们在pile的末端再放一个循环,用《沉思》调整最后3张牌库的时候就可以把牌库变成“手上的循环-pile的循环-《塔萨的先知》”的状态,从而“防杀”取胜。
还有一种值得一提的情况是《脑力激荡》并没有直接掏到手上的情况。想象我们结算末日时手上有一张《街道鬼魂》和一张废牌,场上有一张未横置的《地下海》的情况。之前讨论《思绪奔逸》的时候我们提到,如果此时场上有两费,就可以用《末日》找到牌库的《思绪奔逸》置顶,然后用手上的循环把它抓起来施放获胜。那么这种场上只有一费的情况,是不是也可以把pile顶的《思绪奔逸》换成《脑力激荡》,达到类似的效果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不过这里由于“牌库张数”的问题,会产生一点小小的瑕疵:因为进入pile的《脑力激荡》占据了一个位置,所以我们不能再用《思绪奔逸》了——不然会因为牌库张数不够而抓干牌库落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摆出“《脑力激荡》-《狮眼钻》-《暮秋》-《沉思》-《塔萨的先知》”的pile。循环抓起《脑力激荡》并且施放,抓起pile中段的3张牌之后将手上的废牌和《沉思》依次放到牌库顶。此时我们手上是经典的《狮眼钻》+《暮秋》,牌库是“《沉思》-废牌-《塔萨的先知》”。和之前一样,循环响应掰狮眼抓起沉思,把先知放到废牌上面,抓起来用剩余的两费施放获胜,牌库为1张,不能“防杀”。这种pile也算是相当常见,毕竟我们并不总是有余力在手上存一张《脑力激荡》作为获胜组件。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撰文时尚未合法的《详加考虑》对这种pile有奇妙并且无可替代的加强作用。在这个pile里面把《沉思》替换为《详加考虑》,就可以非常恰好地用它把废牌磨进坟场抓起先知,“防杀”取胜——这是只有来自未来的《详加考虑》才能达成的神奇互动,它把本来不能“防杀”的不完美《脑力激荡》pile变得可以“防杀”。
(3.4)还有无限多的pile
上面讲了这么多,已经涉及到了很多各不相同的pile,不知道有没有把笔者的思考准确地传达给读者朋友们。当然了,就像之前说过的一样,用《塔萨的先知》致胜的【末日】具备非常高的pile自由度,想要把所有可能出现的pile列举出来是完全不可能的。下面我们介绍一些不算罕见的pile思路。希望读者朋友们可以将这些作为示例的pile作为思考的起点,在冥想和实战中逐渐对pile形成自己的理解。

首先介绍一个来自未来的pile。想象我们结算《末日》时手牌只有一张(来自未来的)《详加考虑》,而场上有一张未横置的《地下海》。我们可以摆出“《深入分析》-《狮眼钻》-《塔萨的先知》-《莲花瓣》-《废牌》”,施放《详加考虑》磨掉《深入分析》,用抓起来的《狮眼钻》产费返照《深入分析》,抓起先知和花瓣,配合法术力池剩余的一点蓝色出先知获胜。文章写到这里,我相信已经不必赘述这个pile如何“防杀”。读者会发现,之前利用《脑力激荡》实现“当回合赢”的情景都要求我们手上有一张额外的废牌——这样才可以用脑激把pile中的《狮眼钻》和《暮秋》两张牌都转移到手上。而这种借助《深入分析》的pile则只需要手上的一张《详加考虑》和一点蓝,是比上一节的脑激pile还要节省资源的“当回合赢”pile。其代价自不必说,就是要在构筑中增加《深入分析》这张组件,其强度和必要性由于缺乏实际的测试,总归见仁见智。不过因为着实有趣,还是先作为未来的可能性列在这里。

在希望用《壳坞岛》+《万世创伤伊莫库》对抗《坚忍》的备牌局,我们可能会摆出类似“《壳坞岛》-《塔萨的先知》-《红元素冲击波》-《灵魂洞窟》-《万世创伤伊莫库》”的pile。掩蔽异能不仅可以把大姐藏到《壳坞岛》下面准备再等一回合施放,还恰好可以让我们根据场面的状态,自由地调整pile中段三张牌的顺序。pile的中段自然也是可以根据情况自由调整的,这里特意列出红波是因为它恰好可以应对绝大多数会干扰我们《壳坞岛》计划的单卡:《扰咒法师》、《阻抑》、《返璞归真》、《理时泰菲力》。

我们在这一章的开头提到,pile总是以赢为目的,并且尽量不死。之前提到的所有pile都是先考虑赢再试着不死,而在我们比较怕死的时候,自然也可以用《末日》作为保命的导师。想象我们结算《末日》时场上有一张《聚污三角洲》,而手牌只有一张《街道鬼魂》。我们可以试着摆出这样的pile:“《逼从》-《暮秋》-《暮秋》-《塔萨的先知》-《地下海》”。《末日》结算后用手上的鬼魂循环抓起《逼从》,然后掰找地找出《地下海》,用《逼从》尽量打乱对手的游戏计划。我们的牌库是打乱顺序的两张《暮秋》和一张先知,不过下回合无论抓起哪一张,都可以循环出先知取胜——虽然未必可以“防杀”。
(4)尾声
结算《末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思考和分析,给同样喜欢掉一半血的读者朋友们传递一些基础的知识和通泛的思路。欢迎一切相关的意见、建议、讨论;
在文章的末尾,笔者要感谢末日维基(https://ddft.wiki)。一群热爱掉一半血的万智牌手用爱维护这个网站,无数内容贡献者无偿地为它添砖加瓦,让它成为了包括笔者在内的无数新人学习这套牌的宝贵资料。笔者还想要感谢整个末日Discord社群,这里有很多认真友善的牌手,也令笔者获益匪浅。感谢法克菲尔战队一起聊牌、打牌的朋友们。最后必须要感谢的是愿意把这篇冗长啰嗦的文章读到最后的你,祝每一位看到这里的读者都少爆一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