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游戏VS弥留之国的爱丽丝
最近网飞推出了两款「大逃杀」类型的电视剧,一款是今年韩国分部拍的原创剧集《鱿鱼游戏》,另一部则是去年日本分部拍的漫改作品《弥留之国的爱丽丝》,前者一经播出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收视热潮,而经由好评如潮、被读者奉为涅槃的原作改编的后者播出时却默默无闻,引起了粉丝的不解。

知乎问题

《鱿鱼游戏》
《鱿鱼游戏》讲述的是中年创业失败自甘堕落的人渣男主角双门洞的陈奇勋为了给身患糖尿病的老母亲凑医药费而参加神秘组织举办的杀戮游戏的故事。举行的游戏都很简单,但醉翁之意不在酒,《鱿鱼游戏》其实是借游戏叙述底层人的生活,随着游戏的进行频频推翻角色前期所立的人设、使角色本身更立体才是这部剧的看点。比如说陈奇勋前期是一个会偷老母亲钱去赌马、之前甚至停掉了老母亲医保的坏儿子,说是给女儿庆生结果是敷衍的赠送手枪打火机的废柴父亲,但在游戏中,自身难保的他屡屡展现善意,维护更弱者,成为了小团体的领头人。片尾关于「家庭欠债增速率」的叙述(韩国欠债增速率升至世界第二,第一我不敢讲)升华主题,提醒观众主人公这类人只是大环境下最极端的少部分人,大多数普通人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同样岌岌可危,因为交易的本质,我们无法逃脱贷款,我们同样深陷房贷、车贷等各种消费贷之中。

《弥留之国的爱丽丝》
《弥留之国的爱丽丝》讲述的是游戏宅「爱丽丝」离家出走后因意外与另外两个兄弟误入“无人的涩谷“「弥留之国」为了活下去而被迫参加死亡游戏的故事。举行的游戏丰富多彩,游戏以扑克牌花色区分为四大类,分别为体能性、智力型、平衡型、心理型,每个游戏必有全员生还解法,但同为玩家的游戏设计者会通过文字游戏和安插间谍的手段引导局中玩家思维定式,从而使玩家自相残杀。我一直在讲游戏,因为这部作品的看点就是游戏,整部剧看下来可以将《弥留之国的爱丽丝》简单的概括为多个游戏的单元剧。纯粹以漫画评鉴的角度看,下半场在全员必须穿泳衣的「海滨」别墅中上演的心理型游戏「狩猎女巫」拥有最简单的规则与最精彩的过程和反转,同时极大推进了主线,成功将作品的趣味性推到了巅峰。
《鱿鱼游戏》算是群像剧,而《弥留之国的爱丽丝》只是青春偶像剧。《鱿鱼游戏》更侧重人设的塑造与关于社会为了发展而产生的经济问题的探讨,而《弥留之国的爱丽丝》更侧重于对游戏的设计。在观感上,《鱿鱼游戏》会更优秀,因为演员演技在线,角色更接近普通人,人设更丰满,故事更贴近现实,而《弥留之国的爱丽丝》脸谱化太严重,身体素质强的人脑子通常不好,坏人就是纯粹的坏,好人也是纯粹的好,比如女主就是拥有出众的运动能力,但天然呆无法理解父亲的离去,将希望寄托于自己的爱好爬山,没有主见,听从于男主。两者都高开低走,《鱿鱼游戏》的主线比较拖沓,支线也支离破碎,随着主线的临近而匆匆收尾,男主角全程滑水却活到最后却不能让人信服,但你能感受到他的叙事本就是平缓的、循序渐进的,结尾虽然“抄袭”《赌博默示录》的高吊桥导致既视感太强代入感有所缺失但总体来说是平稳向下落地,《弥留之国的爱丽丝》的剧情则是很紧凑,全程高能,但节奏很奇怪,后期更是自己跳崖跌入谷底,第一集反复暗示「弥留之国」是收留「厌世群体」的国度,我以为可以展现很棒的大道理,结果结尾放飞自我,作者直接不装了,他就是要玩游戏,什么立意、隐喻,不存在的,自己走进了「无限恐怖」式的单元剧中,最多只是提及原始人类的不合群,我很失望——单元剧无论再怎么精彩,终究是单元剧,他就是一个盒子,盒子中装得再满,他也不过是一个盒子的程度。双方都有逻辑上的漏洞,但《鱿鱼游戏》更多的是无关紧要的地方出错,而《弥留之国的爱丽丝》为了冲突更强烈的自洽牺牲了很多逻辑,比如下图这个女人。我给《鱿鱼游戏》打7.5分,而给《弥留之国的爱丽丝》打6分,后者没有避免日漫改病态还原的通病,如果《弥留之国的爱丽丝》仅仅是漫画,我的评分会更高。

这个自称法医的女人一开始说要研究所有人的「不在场证明」,
后面却自顾自研究指纹去了,而说是研究指纹,在那种混乱的情况下她哪有什么机会一个个验证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