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看古人如何避暑

夏天烈日炎炎,对于生活在现代科技社会的我们来说,空调是必不可少的一件夏日利器。但没有这样的高科技产品的庇护,生活在古代社会的人们,在饱受夏日高温的折磨之时,他们是如何度过漫长的夏天的?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人的智慧,从四个方面看看他们如何度过炎炎夏日。
一.衣
古代人夏天的衣服很薄、很透,有钱的人家,就披起了丝绸,穷人就穿麻衣;丝袍和长裤,能覆盖皮肤,且造型宽大通风.
有钱人家爱穿纱,穿了感觉跟没穿一样。比如这件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素纱褝衣。重量非常轻,不到50克,比一枚小鸡蛋还要轻;超级薄,叠上十层,还能清清楚楚地看到纸上的字。

古代人也并非都裹得严严实实,据考证,魏晋前,男人和现代人一样也爱 “赤膊上阵”,女子则穿开裆裤,即胫衣:只有裤管包裹大腿,底下真空上阵。

古人一般外面套一件深衣(即上衣下裳连体的一种服装),里面穿胫衣。

到了唐代,女子普遍喜欢薄、透、露的半臂装(短袖),还有袒胸装。
所以电视剧里,大唐女子那些袒胸装可不只是为了好看。说起唐朝的开放风气,还是为了凉快。
二.食
二十四节气进入夏至,天气就逐渐热了起来,农历夏至后第三庚日起为初伏,进入炎热的伏日,就是一年中最为难熬的三四十天。
在三伏天中,人们有吃各种消暑清凉食物的习俗,其目的是防止因为暑热而伤身、生病,而且在一定程度这些消暑清凉的食物也起到食疗保健作用。
冷饮,古代称之为冰食,约起源于商代。春秋末期人们已学会储冰用冰,《楚辞》中就有关于冰镇糯米酒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时期,伏日的饮食消暑避暑有了进一步发展。有食汤饼以避暑。汤饼是一种放在水里煮熟的面食,虽然汤饼本身不是清凉食品,吃起来也很热,但正是因为在夏天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饼,却能让人畅快淋漓,出一身大汗,从而带走身体内大量热量,从而起到消暑的作用。老百姓还会将中草药煎熬出来之后服用,一次达到消暑的目的。还有各种用藿香做成的消暑丸。尤其是一种叫做“莲子汤”的东西,更是受人们追捧的消暑神器。

唐朝时冰的获取开始不受季节限制,市场上也出现了专做冰品买卖的商人,他们甚至在把糖加入冰中吸引顾客。到了宋代,曾出现过极端高温。当时,中国经济繁荣,伏日清热防暑食物就更多了,越来越多的食物被人们做成消暑的吃食,民间的各种冷食花样翻新,出现了果汁加冰块的“饮品”,人们开始喝起了“冰镇果汁”。
到了元代,蒙古人喜爱乳品,他们又把果汁、乳品和冰雪混合在一起食用,这就是皇家“冰激凌”——冰酪。这种冷饮其实就是冰淇淋的雏形。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有幸品尝到了皇家冰酪,并把制造冰酪的技术带回意大利,严加保密三百年后流传到英国,这才发明了今日所吃的冰激凌。

三.住
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找到大大的树叶来扇风,可是树叶太容易破,使得人们不得不经常寻找新的叶子,很麻烦。后来,人们发明了用竹编的扇子,称之为“摇风”。达官贵人们会用绢帛制成扇子,由仆人们在身旁扇风,主子惬意下人受罪。汉代还发明了一种名叫“叶轮拨风”的工具,有点像我们今天的风扇,当然这个也是要仆人手动操作,但是效果还是很不错的。雍正年间,皇宫内出现了“机械扇子”。它的造型就是普通的手握羽扇,但是只要开动发条,让太监宫女做动力,抓着把手,像手摇放映机那样,均匀而有力地摇着“风扇”,扇叶就能上下摇动或者旋转起来,产生习习凉风。

唐宋时期,避暑纳凉已成为皇家宫廷、高官显贵夏季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避暑方式也十分奢侈。唐代时,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用的含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传往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这种制冷设备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较高的降温能力。皇帝有凉殿,百姓有凉棚。普通凉棚的制作很简单,用竹子做骨架,用席子做棚顶,在房檐或者院子里搭一个高高的遮阳罩,把屋顶和院子罩起来,不让盛夏的阳光直射到墙壁上,这样房间就没那么热。


冰的使用,在我国很早就已经出现。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记载,在《诗经.七月》中"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说的是周代人们在冬天里把冰放到冰窖,把冰镇的羊肉进行祭祀。
古代有专门的藏冰之所,周王室为了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从每年冬天的十二月起,奴隶们开始凿取冰块,运到名为"凌阴"的冰窖中储存,等到酷暑便可取出供贵族享用。到了唐朝末期,人们发现用于制作火药的硝石遇水会吸收热量,甚至使水温降至冰点,于是他们学会了人工制冰。

冰放置在室内,可以有效的降温。在清代时期,上到皇宫贵族,下到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百姓,都会在家中放置一个冰桶来存储冰块,用来降低室内温度。箱内采用导热性很弱的铅和锡,延长冰块使用时间。
每天用的冰,冰窖的送冰车会在上午八九点时送来,价格颇为便宜。一般来说,整块冰大约从上午化到晚间才能化完。冰桶一般为木制,但有钱人家也会有用价格昂贵的琉璃冰桶、景泰蓝冰桶。
冰桶大都摆放在厅堂的八仙桌前,室中顿时清凉消暑,也就不觉得热了。
四.行
正如我们在许多古装电视剧中所看到的,皇帝后妃们在夏天总是会去避暑山庄,北京城中太热,他们就选择一处相对凉快的山间之地。这些个避暑山庄的选址,都是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想不凉快都难。除此之外,皇家也会有一些活动,在清代时期主要有皇家浴象浴马,喝酒赏莲,商铺攒聚香会等活动。

不仅仅是皇家贵族如此,普通百姓在夏天也都停下平日的农活,在家中歇息娱乐。普通百姓虽然不能像王侯贵族有特定享乐的别院,但他们也有独属于自己生活水平的快乐。
不管怎么说在古代人们也是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降温解暑。时代一步一步发展,科技也在慢慢的进步。我们可以说是时代的宠儿了,然而我们可不能因为这幸运,得上空调病就不好了。所以我们还是适当的享受这夏季流汗的乐趣,不要一直在空调房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