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应该要知道的中古器材分级系统

2023-01-26 22:08 作者:琉璃汐阳  | 我要投稿

本专栏近5000余字,阅读时间预计需要11分钟。

原文标题:你應該要知道的中古器材分級系統

原文概述:亟待上路的中古器材分级系统

除了运气、缘分与信任之外,二手器材的网路交易应该有的基础

原文更新时间2021年10月22日

原文作者Weifu Lin | 林渭富(https://medium.com/@weifulin)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one-eyed-poet/%E4%BD%A0%E6%87%89%E8%A9%B2%E8%A6%81%E7%9F%A5%E9%81%93%E7%9A%84%E4%B8%AD%E5%8F%A4%E5%99%A8%E6%9D%90%E5%88%86%E7%B4%9A%E7%B3%BB%E7%B5%B1-ad665ca7a38

声明:本专栏的内容搬自那篇文章,并使用网站工具将繁体中文转换为简体中文,侵权删。

二手市场交易,首先要建立的概念就是:「买卖交易的物件,经常不是全新商品,标价与成交价格也有高有低」。那么,我愿意支付的价钱,是否能买到接近我心目中想像的二手商品呢?或者反过来说,我出让的价値,是否得到童叟无欺的估价?


中古二手市场交易经常出现纠纷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买卖双方对于交易物件的品相认知上产生差距,认知差距过大就会造成冲突。表面上看起来,只要这冲突没发生在我身上,没有实质损失,就与我无关。


然而,冲突没有解决,就不会消失。


当你有二手相机器材的买卖需求时,坏事情可能发生在你身上,不用太多,只要一两次就足以浇熄你对于老相机器材与摄影的热情。甚至失去对陌生人的信任。


信任的基础是什么?它来自于二手交易区(或专业交易者)应有的基本道德素养。这个基本道德素养并不因为你是买家或卖家而有所差别,也不能归因于「运气」或「人品爆表」,成熟文明社会中的交易双方,彼此并不是猎食者与猎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也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主奴关系。更不是弱肉强食的鱿鱼游戏。

我们先从品相说起。


什么是品相?

开宗明义,先来一段说文解字,定义何谓「品相」。如果你早已熟知这一用典,这段冗文你也可以直接跳过不看。

《说文解字》:「品,众庶也。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又说:「物件曰品」,「事物的种类、标准、评价、法度」。

中国古代中负责为王试食物的「膳夫」,工作内容是「品尝食」。《周礼》中提到:「品者,每物皆尝之,道尊者也。」

「每物皆尝之」,就是什么都必须试吃。这解释对照当代二手交易市场的现况,有一点微妙而古怪的趣味,就像神农尝百草吃到中毒可能是家常便饭,在现代二手交易市场上买东西,也需要冒险精神。

至于「相」,《说文解字》表示:「相,省视也」,意思是「察看、仔细观看」;后来也衍生指称「人的外貌」。

两字结合成「品相」一词,意义就不难理解了。我们可以这样说:


品相就是「将事物加以评价、分类的标准」。


顺便一提,很多人打字只求快速不求正解,经常误写成「品项」,要注意。

主观价値vs.客观价値

我们把玩昂贵的古董、字画、邮票钱币、欣赏的是它们的精巧与艺术性。这个心态也合理地转移到名厂相机、镜头等所费不赀的摄影器材上。


我们花费心思,仔细检视,最后认定某物「品相极好」,另一物则「品相不佳」,这是一种价値判断。有一说认为每人喜好不同,所以价値是主观的。这意味着「我所喜欢的」与「他人喜欢的」,很可能不同。


诚哉斯言。


然而,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价値也能从客观面体现,亦即:价値也是客观的。我们简单地提出一个问题: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认知的「我喜欢」与决定他人认知的「他喜欢」?


一定存在着一个「共通的、客观的概念」影响我与他人的「喜欢」。那会是什么?


我们认为,千百年来祖先告诉我们的「童叟无欺」客观价値是存在的,不妨称之为「善」。


把伦理学的价値哲学运用在中古二手相机买卖交易上,似乎太沈重。暂时先把复杂的哲学论辩放进括号中,「存而不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在人类的道德基础上,建立一个大家都能认可的标准。

分级制度的标准

说来有趣,收藏界如硬币、纸钞、书法、国画等艺术品的交易,采用分级制度已经行之有年了。中古二手相机业界借用了「品相」这个词汇,同时也沿用了这一套分级制度(grading system


走访一趟中古相机交易热络的市场就能发现:eBay、日本雅虎拍卖的资深卖家、美、日各大知名中古相机店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分级制度。最重要的是这个分级不受物价涨跌、景气高低影响,始终能维持一个稳定状态。


A卖家与B卖家的分级,可能会因为人的「主观喜好」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在「完整描述、真实呈现商品内容」的前提下,分级仍然有效。


以美国知名相机销售店家KEH为例,他的分级标准如下:

这张图表可以同时看到其他相机中古器材贩售店家的分级方式与KEH的比较,相当方便

从「新品」(NEW)到「依现状出售」(As is),一共有八个阶层。一般分级系统采用八阶层分级,但根据各自的销售需求而调整,也有采用六阶层的分级。


至于其他产业的中古二手交易也有自家的分级标准,相对反映了买卖双方的需求与交易热络程度。eBay上关于二手漫画书的品相分级系统就非常细腻,多达26级!

日本中古二手分级标准

我特地搜寻了日本四家知名相机商社的在线销售网站,将他们的分级系统整理摘录如下。你会发现卖家对分级看法不见得完全相同,但上位与下位的关系却是一致的:不会有卖家把美品排在新品之上。


有别于日本雅虎拍卖上「极上美品」标示泛滥成灾,这些实体店面的分级显得十分保守,也不使用「极上美品」这种形容词。或许这种说词不一定能帮他们带来业绩?


フジヤカメラ店

フジヤカメラ店中古商品的分级标准

マップカメラ店

マップ商社中古商品的分级标准

キタムラカメラ店

キタムラ店中古商品的分级标准

カメラのナニワ:

カメラのナニワ中古商品的分级标准

不要滥用「Mint」标示商品

海外拍卖市场最常出现的交易纠纷,毫无意外也是「品相描述与实物不符合」。这问题牵涉到人性,不分古今中外皆然,不是只有中国台湾卖家才有这种「过度美化自己商品」的坏毛病。


针对这现象,eBay的买卖守则中针对分类的遣词用字提出建言。有些用词,像是「Mint」,是完全没有模糊空间的。


「Mint」原意是「造币厂」,这一词后来被收藏界人士用来指称「全新出厂、100%维持原样的未使用状态」。

买家须知:eBay资深用家撰写的买家必读文章

无论你堆砌了多少外观的美化形容词,如果它不符合定义,就不应该随便使用。如果有卖家敢大力拍胸脯保证自己的商品是「Mint」的最高等级,那么也应该用最严苛的眼光来检验它。


另一位资深用家针对卖家提出了相同的看法:

卖家卖东西时,对于品相描述更要谨慎。

参考美、日中古二手买卖的习惯与标准,我们先提出一个可供比较的指标,分别说明如下:

中文使用的词汇大多与日文汉字相同,重点在于每一阶层的上下关系不能错乱。


未使用品、全新品、Mint,Brand new,New in box:

全新未拆、未使用、包装完整干净无伤、收藏品等级的最高标准。老相机拍卖社管理阶层曾公开表示不接受此一等级的商品销售,理由是考虑到现行数位器材如果大量流入贩卖,就失去了老相机买卖的趣味与意义。


目前各大拍卖网站或脸书社团都充斥这类商品,甚至有专业卖家只卖新品。然而,社团名称明确标示「老相机拍卖」,属性明确不容易走错棚;再加上摄影耗材如「底片、相纸」这类感光材料本来就必须要买新品,因此也默许继续刊登销售,偶尔出现经典老相机的全新未拆封品,往往也能引起一阵赞叹与骚动。


老器材大多年华不再,拍卖文中标示Mint要非常小心谨慎,因为完全符合条件非常不容易。


新同品、Like new:

拆封过但未使用的商品。功能完整正常。这一等级除了功能正常外,还包含完整包装盒、保证书,盒单缺一不可。拆封过但未使用的新同品非常接近新品,但拆封后就不一定视为「Mint」,要注意。


極上美品、Excellent:

本体已使用过,但很少或几乎没有使用痕迹;外观没有凹陷、刮伤或损伤,功能完整正常。虽然经常有拍卖物件标示「极上美品」,可别被形容词迷昏头了,它在分级中也比不上Mint,实际上仍是中古二手。这一等级的物件可能有完整配件盒单;也可能不齐全。


这个等级很受买卖双方欢迎,有些卖家会根据物件的实际情况(如配件完整度),再细分出如:Excellent+、Excellent++、Excellent+++的等级。但分类过细容易造成认知差异,买卖双方需要再进一步沟通交涉。


美品、Very good:

本体有轻微使用的感觉,肉眼可见使用痕迹,外观没有明显损伤。功能完整正常。同上,物件外观多多少少有使用的痕迹,没有明显碰装造成的凹痕或损伤。很多分级系统有Very good和Good的分别,但对一般业余消费者来说,这两种说法没什么差别。


这一分级内,很多物件配件盒单皆不完整。


良品、Good:

本体外观有正常合理使用的痕迹,功能完整正常。


实用品、並品、fair:

「並品」是日文汉字,意为「堪用品」。本体长年使用有明显磨损,外观有一个或以上的凹陷或伤痕,但功能堪用。


基本上,社团内常见到的中古器材,大多属于这个等级,但很多卖家不愿意将自己的商品归到这一类中。他们自认为商品的等级都是「美品或以上」,但买家不见得同意这个说法,尤其是经过多次转手的商品,长年经过不同的使用者摧残,外观岁月痕迹非常明显。说它是「实用品」、「战斗级」也无不可。但要注意,功能必须要正常,如果有一个或以上的功能故障,就只能分到下一级了。


瑕疵品、難有(难あり)、poor:

日文汉字的「難有」,意思并不是「很难见到」而是指「有瑕疵」。除了外观有明显磨损或凹痕,部分功能故障不能使用也算在内:如对焦环转动不顺畅、快门帘幕、光圈叶片动作失灵、五棱镜退化、反光镜松脱、金属锈蚀、尚可挽救的发霉或脱胶……等各式瑕疵,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清洁、润滑、调整的保养维护(CLA),可能会花上你一大笔额外支出。


有些器材如标示「APO」等级的高价位镜头,对组装精密度要求非常严谨,没有专业仪器辅助校正的情况下拆装,镜头光学表现就会失常,最好找经过原厂认证的专家,以专业仪器处理。如果你有拆装机械装置的丰富经验,自己动手CLA无妨,但买卖时应该诚实告知对方并非由专业人员拆装,以免横生枝节。


有些卖场写了很多华丽文藻来形容自己卖的器材,但对于需要修理这件事则轻描淡写一句话带过,如果没有非常仔细检阅,很可能会误判为「问题不大」,收到东西之后悔恨莫及;更有美其名为「福袋」的大量物件,其实可能从没检查过就抛售。价格看似很低,最终成本却很高,购买前务必留意。


故障品、垃圾、ジャンク品、Junk:

简单地说,就是不能用的垃圾。你说为何要把垃圾卖给别人?为何有人要买?我也不知道。这个分级或许有它的目的。


这类物件多半以「零件机」、「研究用部品」、「现状」标示,贱价出售。同理,如果你是新手,收购这类器材前务必要留意,不要以为有机会买到珍品,或者觉得卖家不识货,想要赌自己的手气,垃圾就是垃圾。

分级与价位不一定相关

同一物件的品相分级有上下,价格自然也有高低。然而,特殊目的、特殊材料、限量发行、名人加持、蓄意炒作……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物件的最终价格,但并不影响分级。


去中心化后的价値纷扰

社团内买卖纠纷事件频传,每隔一段日子就有投诉无门,浮上台面讨公道的苦主;更多案例根本没浮出水面,受害者宁可「自己吞下去」,甚至退出这个圈子,也不愿浪费时间自寻苦恼。长久下去,对日益萎缩的传统摄影生态来说,是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有些案例卖家用大量文字修饰美化、掩饰问题;绝大多数的纠纷,追根究底并不在于「卖家买空卖空赚了你多少钱」,也不是「没有做好品相分级」,而在「没有如实陈述,品相与描述不符」。


有些案例则是买家以「品相不如预期」作为杀价手段,但如果在交涉过程有一个双方都能理解并且接受的尺度,就无法再用这种理由作为遁词,因为这只会伤害买家自己的信誉,不可不慎。


脸书社团这类的社群媒体,天生就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在面对复杂的交易时,无法产生一致的分级标准,再加上仲裁系统付之阙如,管理员力有未逮,一旦发生纠纷,其他人旁观之余也帮不上忙,只能自求多福。


受害者想藉由社团舆论施压,不是两面刀就是雪上加霜;也曾发生过买卖两造对质后加害者受害者立场对调的尴尬场面,更有一出现交易纠纷先检讨受害者的倾向。这些都不是我们乐见的社团交流。


诚信,才是「极上美品」

活跃的中古器材卖家,应该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标准、可长可久的分级制度。或者,管理阶层可以提出一套适用于社团的分级系统,倡导并鼓励活跃的卖家将自己的物件依据同样的标准来进行分级。


或许你是一位业余新手卖家或买家,也不妨试着利用分级系统来辅助自己的判断。最重要的是「如实陈述」,不要过度美化。诚实才是最上策。


虽然实际做起来一点也不容易,也不能药到病除,一劳永逸解决所有买卖纠纷;但建立一个中古器材分级系统,买卖双方都能共同遵守其分级标准,至少是个起跑点。

Q:为什么我要搬运这篇文章呢?

A:在逛日本中古网站时,我总是遇到什么什么分级,但我有时不太理解都是些什么意思,当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讲的不错,解答了我的一点疑惑。虽然这篇文章标题起的是中古(二手)器材分级制度,但是其中的某些内容对于其它的中古物品来说也同样使用,所以就想把这篇有用的文章给搬运到站内。

这位的博主在Medium上发表了很多有关摄影的文章,如果你对摄影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下他的文章。

你应该要知道的中古器材分级系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