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学园 | 每天《伤寒论》—第40、41、42条
更多优质文章、名老中医免费直播、中医临床验案、书方药学习库,尽在“甘草学园”——纯粹、专业、平等、开放的中医学习交流社区,与中医同道共成长。
文章来源:甘草学园
原文链接:https://www.igancao.com/aq
作者:陈永刚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半升)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则止也。
字面意思:患外感病,表证还在,若出现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等症状,是中焦有水饮,用小青龙汤治疗。
引申意思:太阳病表征不解,先解其外即可,若兼水饮则另当别论。心下有水气是指中焦有水饮,水饮影响了脾胃的功能则会有干呕、下利、噎等症不难理解。中焦之病会影响到肺,中医叫做"土生金",所以会咳嗽和喘也在情理之中,需要明确的是"土生金"乃古人对人体现象的发现,并非由"土生金"这条定理推导出来的可能出现的症状,这非常重要,稍不留神就会把中医带入玄学、迷信的境地。小便不利、少腹满是膀胱有蓄水,水液代谢与太阳密切相关,表证不解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推测其症状应比五苓散证轻。发热亦是表证不解的表现之一,不在赘述。
逻辑分析:病人当下所处的状态就是太阳病兼内有水饮,我们现在假设分两步治疗,第一步先解太阳伤寒,第二步再除水饮。这样每一次给患者开的方剂均是小方,分量也轻,既可逐步取效,也可显示医者高超的水平。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根据大多数人的临床观察发现(如果有人能够以循证方法证明就再好不过了),当表证和水饮时,解表和祛除水饮必须同时应用方可取效,这一点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证可以看得出。所以这种情况下必须对方剂进行"改造",或合方治疗,于是小青龙汤就应运而生,其以麻黄汤为基础方进行改造,麻黄、桂枝是解表的主力,半夏、干姜、细辛温燥之品用以化水饮,肺主秋,其性燥,故以芍药、五味子酸敛、阴柔之物防止耗散津液而伤肺,甘草调和诸药,并缓和病情之急迫。整个方剂的目的就是要在解表的同时兼去水饮。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字面意思:既有外感病,同时内有水气,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服小青龙汤之后若出现口渴,这是邪气将去,疾病将要痊愈的表现。
引申意思:外有伤寒,内有水气,这是小青龙汤的适应症,在上条分析方剂组成的时候曾说过芍药、五味子的作用,这里的口渴便是津液耗上之明证。
逻辑分析:本条可看作上一条的补充说明,无需多言。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桂枝(去皮)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助药力,取微汗。
字面意思:太阳病当先解外,脉象浮弱,所以用桂枝汤治疗。
引申意思:太阳病外证未解当先解外,用哪个方剂?假如病人的脉象是浮缓该当何治?浮是表证的象征,弱是津液不足,正邪斗争不甚剧烈的表现,如若无其他兼夹症状,将其当做中风证治疗最为合适,因此用桂枝汤。
逻辑分析:中医的脉象完全凭感觉判断,主观性非常强,缓和弱有时很难分辨,只要患者的脉象不是过分微弱,即可将脉浮弱的弱和缓等同。浮中有弱与沉弱不同,与浮缓也有差异。浮中有弱的脉象也可当作桂枝汤证的另一种脉象,两种理解方法均可,并不影响疗效。另外,在理解本条文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外证未解加上脉象浮弱并不一定使用桂枝汤,须灵活看待。
I 原创声明
本文为甘草学园论坛医生原创,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
授权后转载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
I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