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
注意:本评论并不会介绍剧情和介绍电影,只是观后感,推荐优先观看电影。
哪怕我看过介绍的视频依旧被震撼了,不足之处有且很多,有些心理描写太隐藏和节奏太快,我这种没看过原著的多少有点跟不上,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有代入感,甚至可以无视它的不足,后面的的确确震撼,节奏如果不要求看的斤斤计较依旧引人入胜。
以我这么一个观众视觉来说,科幻电影不太严谨不太逻辑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电影的描绘重点在哪里,如果你单纯想以科幻来拍科幻,哪你哪怕一点逻辑性的错误我都接受不了,因为你的重点在于科幻,而流浪地球的科幻是背景,是故事的衬板,而非故事本体,一个合理的科幻背景是占用最少的单独时长,交代最多的背景。
刘培强,姥爷,刘启和韩朵朵的亲情线,队长带领的171-11救援队的友情线,中途加入的中澳合资,李一一和其他人,这些才是故事本体,讲述的是他们的遭遇和情感而非流浪地球计划也不是科幻的世界观。
如果人类需要延续,那么延续文明还是延续人类,这一选择我无法给出答案,因为我大概到时候根本接受不了现实吧,光有文明的记载没有人类,我不得不承认我无法接受,因为我想活下去,文明记录人类的历程,人类如果消亡,还需要文明的记载干什么,就像我们知道恐龙一样,人类知道恐龙存在过,但对恐龙来说,根本毫无意义。
我认为自己无法决定电影中他们的取舍到底是对还是错,我只能看着他们惊慌,失望,希望,死亡,现实是残酷的,而人类从不现实的看待这个世界。
“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果然是一种奢侈”
情感是人类最大的弊端,也是人类之所以脱颖地球生物的优势。
电影结尾,我知道了人类的两种方案,我的理智告诉我这两种方法成功的可能性等同于太空掉下一个陨石砸中我而我没死,
方案一,流浪地球计划:几百代人的努力,地球一半的人口消亡,路途过程中毫无安全,任何细微的可能性都被放大到最大化(比如木星引力重心偏移),地球运动轨迹根本不可能有应急反应,一旦发现突然的危险,人类所有努力付之东流。
方案二,“火种”计划:4.2光年外的星系,2500年(查找资料有人说这时间还说短了,哪怕有重聚变)人类依靠冬眠哪怕一直不吃不喝,我估计到地方人也死了,而且能源也是问题,电影里还没出太阳系就花费了太空站的5.2125%(最后有镜头,一共8个燃料罐)的燃料,没有地球作为燃料供给,哪怕一直节省燃料,加速和减速也需要耗费很多燃料,MOSS无法照顾新生生物,只能保存,而长期接受辐射空间站的使用寿命也更别提了。
但是我依旧在想它的可能性,能不能减少危险,有没有补救措施,我看完整个电影之后试图带入到电影中他们所想,他们面临的问题,然而突然发现,做这些事是没用的,它是科幻的电影,是假的,是虚构的,我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想证明它的可能性,可能答案是它带来的问题却是现实的,他们在做,他们知道我所描述的危险,但仍旧有希望,哪怕希望如此暗淡。
“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牛顿
疯狂一词或褒或贬,谁又能知道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