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脸油腻、水肿肥胖、湿气重?别错过祛湿好时节!
不少朋友反映近来感觉面色发黄
舌苔厚腻
到了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食欲
经常感觉到身体沉重
浑身酸痛
极大地影响了工作生活的状态
注意!
你很可能是受到了湿气的侵袭!
湿气总是被人提起
那么什么叫湿气?湿气从哪里来的?
中医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气跟脾的关系最大。
如果一个人脾气健运,代谢水液能力正常,是不会有湿气的;相反,如果一个人脾气虚弱,代谢水液能力下降,水湿就会产生。
所以湿气产生的根本在于你的脾气是否强壮,湿气只是脾气虚的结果,脾气虚之后产生的标,脾气虚弱才是因,才是本。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过重?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判断自己是否湿气过重。推荐三个方法:一是关注自己的舌头,一般湿气重的朋友,舌头会比较胖大,有些甚至会有齿痕,此外舌苔会比较厚腻,像奶油一样。二是留心自己的精神状态,一般湿气重的朋友会有比较明显的疲乏感,甚至有些会有出现头晕、精神不振、食欲不振、胸闷、脘腹等症状。三是留意一下自己的大小便,湿气重的朋友一般容易出现大便粘腻、大便不成形、解之不尽,次数较多等情况,如厕时也会伴有灼热感。
中医祛湿调理方法
#泡脚#泡脚是一个很好的祛湿方法。通过刺激脚上的经络,使得气血被调动起来了,就能帮助我们排出身体的很多垃圾。
提醒一下泡脚注意事项:不要出大汗,微微出汗就停止。小孩子不要长期泡脚,有症状的时候可以泡几天。
#艾灸#
寒湿侵入人体后,往往会影响身体多个器官或部位,其中头部、心脏和肺脏,是寒湿为患的“重灾区”,极易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心慌、气喘咳嗽、口干不欲饮等症状。
此时运用艾灸的方法,温和施灸大椎、关元、阴陵泉、丰隆、足三里等穴位,能有效固本培元、提升阳气、驱寒祛湿,让你摆脱寒湿的困扰,无湿一身轻。
#拔罐#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目前也有一些不用燃烧的抽气罐),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位,产生温热刺激并造成局部淤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效。
#火龙灸#
火龙灸(督脉灸)是中医最为重要的一项治疗方法。由古时铺灸、长蛇灸演化而来,是一种在督脉的脊柱段上施以“隔药姜灸”,并使之发泡(或不发泡,临床观察发泡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作用更好)的中医外治特色技术。
具有单次治疗时间长、作用持久、疗效可靠、安全无副作用的优势。
通过经络、腧穴、药物、艾灸、发泡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发挥经络的调节作用,从而达到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的功效,对脊柱疾病的治疗更具有其他单一疗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被誉为“灸中之皇”。
#三伏贴#
三伏盛夏,正是趁热打“贴”好时机,也是一年养阳的黄金期。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对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预防性干预的中医药传统特色疗法。
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原则,气温高,天地阳气充沛,人体气血浮越于体表,五脏却阴寒的特点。
借三伏天炎热之气,趁着机体和自然阳气最旺盛的时机,在人体穴位上进行外用膏药的敷贴,可以激发和调动患者体内阳气、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增强抵御疾病能力。
*本文仅为健康知识科普,不用作商业广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