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申论学习:如何分析“热议”的原因?

2022-10-07 15:17 作者:千寻申论  | 我要投稿

表面是“分析原因”,实则是“概括题”,去依据材料概括出若干条原因即可。不过,题干以“分析”切入,其实是在暗示此题有一定难度,不能简单抄一抄关键词句,需要绕绕弯才能写出来。

那么,如何绕过这个弯?今天以3道真题为例,带大家梳理一下破题思路。

 

例1:2022年江苏申论B卷第二题

请根据“给定资料4”,分析“砍香樟树被罚”在执法效果上引发热议的原因。(15分)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透彻。篇幅250字左右。

 

我们思考,为何会引发热议?一定是关系到了某些群体的切身利益,并且执法者的做法不够完美,存在问题,如此,才会引发热议。

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从“主体”的角度去分析原因。这篇材料看完之后,群众都不支持执法者的做法,看来主要原因就是执法者做的不恰当,找到执法者做的不对的地方,正是我们要去概括的原因。

来看材料:

 

材料4:

①S市的李先生因采光问题,“修剪”了自己种的一棵香樟树,没想到被执法部门认定为“违规砍伐”,罚款十多万元。一时间,这件发生在该市古桥镇绿洲花园的行政处罚事件冲上了热搜。

执法工作违背了群众朴素的认知,我自己的树自己都没有处理权利了?好吧,真的不能自己随意处置,概括原因1——违背大众认知。

  

②20年前,李先生买了一棵香樟树的小树苗,种在自家花园里,后因长势太盛,挡住了窗户。10年前,李先生经物业管理办公室同意,把树挪到了花园外面的空地上。结果,香樟树长得更加肆意,遮光更严重。今年1月,李先生雇人剪掉了这棵香樟树的全部分枝。采光的问题解决了,没想到执法部门很快找上门来。李先生认为自己是修剪树木,没有什么不妥。执法人员解释,根据《S市居住区绿化调整技术规范》,针对不同的树种,修剪的技术、方法、尺度等都有具体的要求,连修剪的季节、时间等都有严格规定,未按照规定操作的,认定为过度修剪;过度修剪导致一个生长周期内未能恢复树木冠形的,认定为违规砍伐。李先生虽然保留了2米左右的主干,树没有死,但经技术部门鉴定,这棵树不可能在一个生长周期内恢复树冠形状,被认定为“违规砍伐”。

好了,执法者说有严格规定,但我作为普通群众,我不知道啊,你什么时候给我说了?说明执法机关做的不对,概括原因2——普法不足。

 

李先生感到很委屈:修剪时打电话问过区绿化部门是否需要审批,得到的回应是“我们这里不受理”,所以李先生才参照物业的做法进行了“修剪”【我问你们,你们不管,我剪了之后,你来罚款,太过分了,此处肯定也是执法机关做的不到位,如何概括?材料第4段中,有所提示——概括原因3:监管部门不作为】依据《S市绿化条例》,因严重影响居民采光、通风和居住安全,且树木无迁移价值等原因,确需砍伐树木的,养护单位应当向市或者区绿化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擅自砍伐树木的,由市或者区绿化管理部门处绿化补偿标准五至十倍的罚款。今年1月26日,执法人员开具执法协助函,请区绿化市容局对树木种类和价值进行认定。工作人员经现场核实,认定该树木补偿价格为28840元。考虑到李先生认错认罚的态度较好,古桥镇综合执法中队依据执法程序进行了集体讨论,根据“砍伐树木10棵以下处绿化补偿标准5至10倍的罚款”这一条款规定,对其进行最低档处罚,即绿化补偿标准5倍的罚款。执法人员依法送达《听证告知书》后,李先生表示需要听证。今年3月10日,相关部门举行行政处罚听证会,经过听证,依法作出罚款144200元的决定

【老天呀,我修剪个自家的树,你罚我十几万,肯定给你发抖音上热议一番,这与陕西菜贩卖5斤芹菜,被罚6.6万如出一辙,同学们可以关注一下这个案例,在申论执法卷中予以考察,非常好用。那么,可以概括原因4:处罚额度过高。】

 

④“自家种的花草树木都不能碰了吗【违背大众认知】究竟该如何合法合规地申请修剪树木【普法不足】”“为什么监管部门不早点发现和阻止呢【监管部门不作为】”……很多网友表示不解。针对网友的疑问,执法部门负责人通过官方微博进行了回应:不论是修剪,还是迁移、砍伐,都有一套法定程序【普法不足】根据S市综合执法局的指导意见,小区内树木的种植位置及种植人员不影响对树木的管理,均属于《S市绿化条例》的管辖范围。就是说,不论何人出资购买树种、不论何人实施种植行为、不论是否种植于私人庭院内,对该树木的修剪、迁移、砍伐都要遵照《S市绿化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执行。李先生的香樟树,早在多年前就移栽到了院内的业主共有绿地。既然绿地为业主共有,而树木必须附着于绿地才可生长。那么李先生对这棵香樟树的所有权理应受到限制。也就是说,曾经属于李先生的这棵香樟树现在和小区公共区域内的其他绿化树木一样,归全体业主共有,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置。如果需要修剪、迁移、砍伐,也应当征得全体业主的同意,并向相关部门进行申报。【段4中出现的几个原因,在前文中都有所体现,可以合并书写】

  

⑤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因居民自发处置树木导致的行政处罚案件激增【正是因为激增,受影响范围很广,才得以广泛关注与热议,概括原因5:利益相关群体广泛】有些当事人颇有苦衷:小区绿化布局不合理;多次呼吁尽快修剪、迁移、砍伐树木,但长时间得不到回音【监管部门不作为】“自己想办法”又不合规……某大学法学院陈教授说:“此案在社会上引发热议,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答案】

1、违背大众认知:大众认为有权修剪自己种植的树木,而相关法规对树木的修剪、迁移、砍伐都有法定程序,操作不当便会违法且被处罚。2、缺少普法宣传:相关法规条目繁多,却没有向大众科普宣传,导致群众无法合法合规处置树木。3、监管部门不作为:修剪前咨询绿化部门,被告知不受理,且没有及早发现与阻止,许多小区绿化布局不合理,群众诉求无回应。4、处罚额度过高:按照最低档处罚,依然在十几万元,让群众难以接受与承担。5、利益相关群体广泛:近年因居民自发处置树木导致的行政处罚案件激增,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例2:2016年国考地市卷第三题第1问

根据“给定资料3”,回答下列问题。

(1)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引发了社会热议。请你分析引发热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此题有2问,第二问是“对于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网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请你对网友们的意见进行梳理,概括他们赞成和反对的主要理由。”

事实上,第2问,比较好作答,直接来概括一下正反双方的理由。而第一问却不好作答,材料很难摘抄,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话去书写。如何作答?

我们依然可以考虑从“主体”的角度去分析原因,这里的热议有支持、有反对,那么,就不能仅仅去找政府哪里做的不对,可以从“群众”“政府”“政策本身”3个主体去分析原因。

 

【答案】

1、公众自身:各种“随礼”给百姓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此规定关系百姓切身利益。2、政府部门:以行政命令“一刀切”,存在庸政懒政之嫌,引发对政府行政能力的争议。3、规定本身:手段单一、范围过宽,其合法性、公平性、合理性、有效性存在争议。

 

 

例3:2020年江苏B卷第三题

请对“给定资料5”中的执法“治理洁癖”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15分)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透彻。篇幅250字左右。

 

此题和例1非常相似,虽说没有提到“热议”,但这个执法工作也是引发了群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通过阅读材料,可以感受到,对于“治理洁癖”,作者是持完全反对态度的,我们可以直接从“执法者”的角度切入,找一找执法者做的不好的地方,正是治理洁癖产生的原因。

 

材料5:

①张女士在S区三湘风情街上开了一家名叫“脆靓”的水果店,仿木纹的铝塑板招牌上,两个充满“汁水”的圆润字体活泼可爱,给店里引来不少客流。这个外挂式“大灯箱”招牌刚刚用了两年,就被拆掉了。

  

②事情是这样的:这条街上有许多老商户,他们各树各的牌,各立各的号,整条街貌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为提升街面整体形象,S区发布《户外招牌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由区、街镇两级财政补贴,开始了大规模的集中改造。

  

③张女士的“大灯箱”招牌还是她美院毕业的女儿设计的,“脆靓”的店名是老公特意请一位知名书法家题写的。执法部门拆除的那一天,她心里特别难受,几天都没缓过劲儿来。让张女士没想到的是,新的店牌两个月之后才换上,这两个月里营业额减少了三分之一。更让她心里发毛的是, 换上的新店牌居然是“黑底白字”,顾客们都私下里议论说太晦气。整条街上的店主满腹怨言,卖鲜花的、卖烟酒的、卖馒头的、卖五金的,还有饭店、理发店、干洗店……几乎所有的店铺店牌的大小、颜色、风格、字体都一模一样,连两家百年老店都没能幸免,“旧貌换了新颜”。路人经过这条街,放眼望去,“黑底白字”的店牌,配上黄白色的街花,好像是丧葬用品一条街。一位环卫工人说:“看上去整齐了,但人气没了。”张女士说:“我们按区里的要求,付了一半的招牌制作和安装费用,设计上为什么不征求一下店主们的意见呢?要是听听我女儿的意见,新店牌会漂亮得多。”

【这个原因比较直白,概括原因1:执法工作缺乏调研】

 

④无独有偶,张女士娘家所在的A镇,为了达到地方政府制定的环保标准,在执法中强推“无猪镇”“无鸡镇”,那些养猪养鸡专业户一时间都忙着宰杀或者转卖,尽管政府补贴了一些,但是损失仍然不小。依山傍水的B镇,为了打造文旅小镇,要求地上不能留有一片落叶。环卫工人担心受罚,拿高压水枪喷射,让树叶加速落下,以便集中清扫。【政策的制定就是拍拍脑门,根本不切实际,概括原因2:政策制定不切实际】S区的这类做法招致很多网友的批评。“城市论坛”上,网友“老K”留言:招牌的个性化与辨识度,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城市生活的温度与活力“整齐划一”的店铺招牌让街道变丑了。网友“一叶知秋”留言:执法者要善用“十个手指弹钢琴”,激活每一个“音符”,校准每一声琴音,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总是追求统一、整齐,没有深入考虑城市的内在温度与活力,说明执法工作存在问题——原因3:过度重视外在形式,或者说是过度形式主义】网友“天天向上”留言:同样的现象还有“小修摊”。现在城市格局越来越大,但“小修摊”往往难觅踪影。“小修摊”虽小却关乎城市生活的宜居程度,是市民切身利益之所在,应该多给“小修摊”留一点生存发展空间【原因4:不重视民生民需】不久前,天津市杨柳青镇首批26个便民修车修鞋铺投入使用,全部免费提供给经营者,我觉得这种做法具有借鉴意义。F大学发展学院丁教授表示,过于追求秩序和整洁,这是严重的“治理洁癖”,帮的是倒忙。“执法的琴键,只有随着群众的需求而跳动,才能奏出社会和谐的乐章。”

 

⑤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准确性,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越来越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更新观念,努力学习高新技术,提高执法能力,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是每一位执法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段5主要是一个政策性的材料,最后对执法工作应该往什么方向改进提出了要求,那么,有这样的要求,肯定是我们目前没有达到这个层面,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一下,这不正是执法洁癖产生的根本原因吗?——概括总原因:执法者欠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执法观念落后,执法技术和能力欠缺】

 

【答案】

根本原因在于执法者欠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执法观念落后,执法技术和能力欠缺,具体原因:1、工作前期缺乏调研。不征求群众意见,独断专行,治理结果不尽人意。2、政策制定不切实际。政府制定的标准不合理,执法中一刀切,给群众造成经济损失,基层工作人员执行困难。3、过度重视外在形式。过度追求秩序和整洁,破坏了城市的个性化和辨识度,丧失了城市生活的温度与活力。4、不重视民生民需。群众切身利益和需求不被重视,城市格局变大,但宜居程度降低。

 

【学习小结】

我们总体的思路,都是从“主体”的角度切入,例1、例3材料都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因此,我们只从“执法者”角度切入,去找到执法者不好的做法,即是“热议原因”。

例2的政策颁布,有好的影响,有坏的影响,原因就比较复杂一些,我们可以从多个主体切入,会概括的更加全面一些。

申论学习:如何分析“热议”的原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