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从游戏里认识武器了,看看这些。近代火器发展史(1)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开始,新式枪械才逐渐发展起来,后装枪取代了前装枪,并大批生产装备军队,射速、射程和精度的明显提高,使之成为战场的主要兵器之一。

据史料记载,后装枪最早出现于1840年,是德国人德莱赛发明的,故谓德莱赛针刺击发枪,采用的是定装枪弹。定装枪弹,就是将弹丸、发射药和火帽用弹药筒联成- -个整体, 便于射手采用各种姿势装弹。它在普鲁士首先使用,其弹药从枪管后端装入,并用击针发火,单发装填,射速为每分钟6-7发。该枪.在普军中很吃香。普奧战争中,此枪大显神威,普鲁士军队把奥地利军队打得落荒而逃。不过当时后装枪的枪弹采用的是纸弹壳,也有少数采用布弹壳。铜壳定装枪弹是1865年之后才研制成功的。击针后装枪的出现,标志着兵器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1856年击针后装枪才被正式定名为步枪。

为了提高射速,1860年英国亨利设计出前托弹仓步枪,1867年英国斯宾塞设计出后托弹仓步枪,1871 年德国设计师毛瑟设计出的“盒形弹仓”能容纳5发子弹,使步枪的射速提高到每分钟发射10-12发。
步枪出现后,尽管其射程、射速、精度和威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战场上大规模作战的需要。19 世纪50年代,在自动武器未出现以前,为了解决发射速度问题,1851 年,一个叫伐商的比利时工程师(此人曾经任拿破仑军队的上尉)设计了一挺有架座的速射武器。由于它是由蒙蒂尼工厂监制的,因而定名为蒙蒂尼机枪。伐商最初研制的这挺速射武器共有50根枪管,分九行排列,每行5-6根,使用硬纸板制成的弹壳枪弹。伐商的手动机枪后被法国军方改为手动曲柄操纵,由25个击发装置组成的排枪,称为“25 管排枪”。最大射速为330发|分。手动击发的第二挺机枪是美国著名机枪发明家加特林于1861年发明的多管转轮机枪,口径分别为25.4毫米和12.7毫米。1874 年又将口径改为11.43毫米,膛线12条,枪管由4根改为6根,最后增至10根,采用定装式枪弹,在转动鼓轮时可以机械化进行重新装填。它解决了射速问题,射速每分钟可达300- 350发。
上述两种枪由于弹壳制造不良,经常出现故障,加之过于笨重,灵活性差,有效射程又小,在军队中未受到欢迎,不久就销声匿迹了。

为了进-步减轻重量和提高机动性,1878 年美国的诺登飞发明了多管排列机枪。该枪有5根枪管,-.字排列,固定不动,射击时,向前推机柄,完成送弹、闭锁,发射后,向后拉机柄完成开锁、抛壳,并使击锤成待发状态,且5根枪管同时发射,弹匣垂直****身上方,利用子弹的重量自行下降供弹。在白动武器的发展中,多管排列式机枪为枪械自动化创造了条件,只是还没有利用火药的能量来完成送弹、退壳等动作。

1884年英国籍美国人H.S.马克沁发明了自动机枪,并获得了机枪第-次专利权,这是被军队使用的第一种自动武器。它利用发射时枪管的后坐力作为连续射击的原动力,使一向被认为有害的后坐力,变为有用的能量,采用曲柄连杆机构闭锁,用帆布做成弹带以供连续射击,发射速度每分钟约600发。该枪采用水冷,总重量超过40千克,机动性稍差。马克沁机枪开始时采用黑火药,由于火药压力不稳定,自动结构工作的-一致性差。1885年维尔发明了无烟火药,成力比黑色火药大得多,马克沁改用无.烟火药后,解决了,上述问题,终于研制出具有实用价值的自动武器。目前有些大口径机枪仍采用马克沁机枪的自动原理。马克沁机枪的出现,开创了自动武器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