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路的“老破小”变身惊艳两房公寓!


案例背景
本案来自CITY WALK最美路线的复兴中路,套内面积仅43平米,别人眼中的“老破小”!
老式的弄堂进入,略显斑驳的外墙,却是极富人文情怀,藏着许多民国时期人文轶事,毗邻传闻中的思南公馆,老洋房核心区,小区里每天充斥扛着“长枪短炮”采风的野生摄影师。
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业主夫妇购房于此也正是为2023年上小学的小朋友作为学区房居住,同时夫妇二人上班也在附近,实为一举两得,一家三口工作日常住于此,周末会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小聚……

难怪复兴中路是CITY WALK最美路线,这里一路走来都是老上海风情的代表建筑,本案小区还是优秀历史建筑。

进入小区,随手拍都是大片,这种砖红色的老建筑真的是越看越少。

户型图 VS 平面布置图

原始户型为逼仄的一室户,客餐厅为东西朝向,好在窗户够多,光线足够通透。
需满足一家三口的居住,于40多平米的“螺蛳壳里做道场”,需要设计师的无限巧思!

平面布置图
改 造 亮 点:
把室内能敲的墙全敲了,进行结构重塑;
2.客餐厅东西朝向变为南北朝向,南面超大采光窗不再为卧室独享,而是一分为二,站在客厅就能欣赏到室外老洋房的独有风味;
3.分隔出南北两个卧室,各自独立的私密空间;
4.储物功能最大化:两侧卧室各自储物柜,客厅整面立柜,餐厅吧台柜,三口之家的储物足够了。
玄关即厨房

厨房
玄关即为厨房,在原始功能上未做改变,设计上增加了左侧岛台,满足小户型厨房台面局促的难题。
岛台下方及侧面设计有储物空间,充当了入门兼厨房收纳。

厨房整体橱柜材质上选择白色PET肤感柜门,简约更显高级,同时提升视觉感,让狭长的走道更显宽敞。
台面则以黑色岩板,黑色水槽龙头、窗框百页帘与之形成视觉反差,通过局部细节突出质感。


厨房水槽区右侧为嵌入式冰箱,关上门外观和厨房一体更美观. 顶面设计为平顶,增加的筒灯设计,整体简约又高级,紧邻窗口,视觉感更通透。

空间不够大,所以争取利用上家里每一寸空间~
冰箱侧面空间也没有浪费,设计为洞洞板,解决了厨房小工具的收纳问题。
独立就餐区

餐厅
岛台作为厨房与餐厅的区域划分,留出独立的就餐区,由厨房岛台顺势到餐桌,更便捷的动线。


餐桌为实木搭配四张黑色木质椅,满足三口之家的用餐。黑色喇叭吊灯暖黄色灯光,让餐厅空间聚集,温馨感十足。


背景处增加了抽象画作,上方的筒灯恰到好处的提亮,增加了艺术气息。

餐厅侧面增加了矮柜作为书柜,餐桌变身为业主夫妇的书桌满足偶尔的居家办公区和小朋友的互动区,更多功能待继续解锁中!

颠覆性改造客厅

客厅
客厅在原来户型上做了颠覆性改造,原始户型此区域为卧室,大阳台为卧室独享。
改造后,客厅朝南连阳台并入,客餐厅南北朝向方正,空间敞亮无遮挡更通透。

客厅作为一家三口的互动区,没有过多的家具堆积,而是选用小型沙发及坐垫,留出更开阔的活动区,把阳台并入,增加地台设计,大落地窗无遮挡,静坐窗台欣赏人文风情老洋房景致也是别有风味……
没有采用常规的沙发电视组合设计,而是去电视化,打造悬空柜体满足格调与功能的融合,整面柜体满足日常杂物的收纳,留出开放格及嵌入灯带,氛围感十足。
打造全屋平顶解决老房子隔音问题,客厅无主灯设计避免主灯遮挡视野压迫层高更显宽阔,嵌入筒灯及暗藏光源,显色均匀不炫目。
全屋通铺橡木纹实木地板,于简约中增加温润而沉静的氛围,爸爸坐窗台欣赏美景,妈妈窝在沙发看书,而学子于书桌完成自己的作业,互不干扰又宁静祥和。
南北双卧室
南主卧
主卧为原始卧室一分为二隔断而成,由阳台设置移门进入。
阳台地台顺延到卧室,床垫置于地台上,无需床头床架大大简化了家具拥挤感,小型边几便于床头置物,一切只为留出更多开放空间。
柜门下方做了固定,而选择中段对开门开关,床垫靠衣柜并不影响衣柜日常开关使用。
北面儿童房
次卧为原始客厅区域,经改造位于现在主卧室的北面。功能为儿童房,采用磨砂玻璃和钢结构做分隔,让空间既通透又有隐私。
靠墙设置为儿童床,床下为抽屉,增加了储物功能。中间靠窗为书桌,视线和使用都很开阔,左侧为一排衣柜兼书柜,整体功能性为主没有过多花哨的设计。
儿童房也兼顾学子的书房,开放格作为书架和放置打印机等学习工具。
面积仅3㎡的"螺蛳壳"卫生间
卫生间
卫生间几乎在整个家中隐形了,靠近厨房冰箱侧面,隐形边框门进入,便是卫生间。
入门的正对面,采用隐框门降低视觉上的存在感,同时化解入门直对卫生间的风水问题。


仅3平米使用空间的卫生间,却也容纳了台盆马桶淋浴房一应俱全,真乃螺蛳壳中的“道场”。
墙地砖台面统一奶白色,镜柜扩宽到马桶背面,增加储物同时也为增强视觉膨胀感让空间更显大!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家是宁静的,家是温暖的,家是甜蜜的,家也是安定的。
而装修,就是给你一个期望中的“家”。
装修找境远,让回家成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