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2.10 庄周

2023-03-13 11:22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0、庄周(约公元前369—前286年)


  道家的主要代表,主观唯心主义者。战国中期宋国人,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以后靠编草鞋为生,属于破落的中小奴隶主阶级。庄周处于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已不可避免的时代。但他不肯转变立场依附新兴地主阶级,叫嚷“终身不仕”。但他和奴隶主贵族也有矛盾,主要表现在他对儒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他们的一套已无法改变既成的局面,他利用老子的一些思想加以发挥,炮制虚无主义的哲学,作为失去“天堂”的奴隶主阶级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并以此来腐蚀新兴地主阶级的斗争意志。

  庄周的政治思想是很反动的。他把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说成漆黑一团,“方今之时,仅免刑焉”[1],认为这个时代用尽心机才能免于刑戮。“福轻乎羽”、“祸重乎地”,幸福比羽毛还轻,灾祸比大地还重。充分暴露了他仇视社会变革的阴暗心理。他说“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2]奴隶主阶级的天下一去不复返,使他感到无限悲哀,然而又无可奈何。他安慰自已说,贵贱、毁誉、得失、生死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别,从“道”的观点来看,“物无贵贱”,贵就是贱,贱就是贵,用不着去分别,更无须计较,否则就要陷入苦恼。他提出要“坐忘”,忘彼此,忘物我,甚至忘掉自己,做到“无己”,和草木一样“无人之情”,那末“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3],我也就取得了绝对的自由,可以超然于一切之上,达到“逍遥游”。这充分反映出破落的中小奴隶主阶级的绝望和消极思想。

  庄周具有相对主义思想。他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看到事物“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认为大小、有无、美丑、是非、生死等等都是相对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之中。这些思想虽含有辩证法的因素,但他却由此陷入相对主义泥坑,否定事物质的规定性,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得出“万物皆一也”,“莫得有偶[4]”的荒唐结论。他胡说什么“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5],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理根本无客观标准可言,即否定客观真理的存在。

  庄周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使自己抛弃聪明,废掉知识,形如枯木,心如死灰,处于无知无觉的“浑沌”状态,才可以和“道”同体。可见他的所谓“道”完全是自己头脑里的东西。在他看来,客观世界不过是主观世界的产物。

  庄周在哲学上否定物质世界、否定客观真理,是为了在政治上否定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的必要性。他一方面竭力诅咒新的封建制,另一方面为已趋崩溃的奴隶制唱挽歌。后来一切没落阶级在他们执政时尊孔读经,一旦失势,都喜欢从庄周哲学中寻找精神寄托,以此来欺骗自己和欺骗别人。著作有《庄子》。


注:

[1] 《庄子·人间世》。

[2] 《庄子·人间世》。

[3] 《庄子·齐物论》。

[4] 没有对立。

[5] 《庄子·齐物论》。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2.10 庄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