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武将技能考——诸葛恪

@堕落轩泽

【傲才】:当你于回合外需要使用或打出一张基本牌时,你可以观看牌堆顶的两张牌。若你观看的牌中有此牌,你可以使用打出之。
恪父瑾面長似驢。孫權大會群臣,使人牽一驢入,長檢其面,題曰諸葛子瑜。恪跪曰:「乞請竺益兩字。」因聽與筆。恪績其下曰:「之驢」。舉座歡笑,乃以驢賜恪。他日復見,權問恪曰:「卿父與叔父孰賢?」對曰:「臣父為優。」權問其故。對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為優。」權又大噱。命恪行酒,至張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飲。曰:「此非養老之禮也。」權曰:「卿其能令張公辭屈,乃當飲之耳。」恪難昭曰:「昔師尚父九十,秉旄仗鉞,猶未告老也。今軍旅之事,將軍在後,酒食之事,將軍在先,何謂不養老也?」昭卒無辭,遂為盡爵。後蜀好,群臣並會,權謂使曰:「此諸葛恪雅使至騎乘,還告丞相,為致好馬。」恪因下謝,權曰:「馬未至面謝何也?」恪對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廄,今有恩詔,馬必至也,安敢不謝?」恪之才捷,皆此類也。《三国志·诸葛恪传》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脸长,像驴。孙权大宴群臣,让人牵一头驴子进来,在驴脸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诸葛子瑜(诸葛瑾的字)”。诸葛恪在后面添了“之驴”两个字,众人欢笑,于是孙权把驴赐给了诸葛恪。
某一天孙权问诸葛恪:“你叔父诸葛亮和你父亲诸葛瑾哪一个更优秀?”,诸葛恪回答:“我父亲更优秀。”孙权问为什么,诸葛恪回答:“我父亲知道该侍奉谁(指孙权),我叔父却不知道,因此我父亲更优秀。”孙权大为感叹。
某次诸葛恪敬酒,走到张昭面前,张昭有点醉了,不想再喝,说:“这不是对待老人的礼数啊!”,孙权说:“你能不能让张昭词穷,喝下这酒?”。诸葛恪对张昭说:“吕尚九十岁,还拿着白旄兵器指挥作战,还没有退休。如今军队打仗,您在后方,吃饭喝酒,您在前(吕尚九十还能领兵作战,你年纪比他小,连点酒也喝不了,太没用了),怎么能说是不尊敬老人呢?”张昭无话可说,只好喝酒。
后来有蜀汉的使者来到,大家一起吃饭,孙权对使者说:“诸葛恪好骑马,你回去以后告诉你家丞相(诸葛亮),给他弄一匹好马”。诸葛恪拜谢。孙权说:“马还没到,你谢我干嘛?”,诸葛恪说:“蜀国就好像陛下您的马厩,您一下诏,马就到了,怎么能不谢谢您? ”。
诸葛恪之才,多是如此,每有攻击挑战,必有以对。好听的叫机巧,难听的叫小聪明。「需要使用或打出一张基本牌时」对应外界的挑战,如同上面例子中的种种场合;「你可以观看牌堆顶的两张牌。若你观看的牌中有此牌,你可以使用打出之」对应诸葛恪的巧妙应答,巧则巧矣,然而要看运气,并不是百分百靠谱(靠谱不靠谱的具体事例在下面还会详细交待)。因此这个技能算是有理有据。
【黩武】:出牌阶段,你可以选择你攻击范围内的一名其他角色并弃置X张牌(X为该角色的体力值),然后对其造成1点伤害。若其因受到此伤害而进入濒死状态,则当此濒死结算结束后,你失去1点体力,且此技能失效,直到回合结束。
体现诸葛恪黩武的主要有两件事。
恪以丹楊山險,民多果勁,雖前發兵,徒得外縣平民而已。其餘深遠,莫能禽盡,屢自求乞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萬。眾···皆以為難。恪父瑾聞之,亦以事終不逮,歎曰:「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恪盛陳其必捷。權拜恪撫趙將軍,領丹楊太守,授棨戟武騎三百。拜畢,命恪備威儀,作鼓吹,導引歸家,時年三十二。恪到府,乃移書四部屬城長空。令各保其疆界,明立部伍,其從化平民,悉令屯居。乃分內諸將,羅兵幽阻,但繕藩籬,不與交鋒,候其穀稼將熟,輒縱兵芟刈,使無遺種。舊谷既盡,新田不收,平民屯居,略無所入,於是山民饑窮,漸出降首。恪乃復敕下曰:「山民去惡從化,皆當撫慰,徙出外縣,不得嫌疑,有所執拘。」臼陽長胡伉得降民周遺,遺舊惡民,困迫暫出,內圖叛逆,伉縛送言府。恪以伉違教,遂斬以徇,以狀表上。民聞伉坐執人被戮,知官惟欲出之而已,於是老幼相攜而出,歲期,人數皆如本規。《三国志·诸葛恪传》
其一。吴国有地丹阳,当地地形险要,民风彪悍,此前征兵,只能抓一些外围县的平民,而无法深入到山里征兵。诸葛恪多次请求去那里征兵,并许诺三年可以征四万兵。众人都认为不可行。诸葛瑾听说,也认为不可行,感叹道:“恪如果不使我家大为振兴,就要使我家遭遇血光之灾。”诸葛恪铁了心要干。孙权让他去做丹阳太守,给他三百兵。诸葛恪一路敲敲打打回家,当年只有三十二岁。诸葛恪一到任,下令属下县城保持长空(清空整个县城?),让其各自保卫各自的疆界,严整军纪,令手下平民屯居(聚居,可能县民原本住得分散,现在让他们集中住在一起)派遣各位将领陈兵于界,修缮藩篱,不和丹阳人交兵,等到他们的庄稼熟了,就派兵收割,一粒种子都不留下。这样一来,丹阳人虽有地形优势,可没有实物,渐渐开始有人投降。诸葛恪于是又下令道:“山民弃恶从善,都该好好抚慰,迁徙到外县的居民,不得盘查阻拦。”有一个叫胡伉的小官抓到一个名叫周遗的,周遗作恶多端,为大家所厌恶,他投降是迫不得已,其实一直准备反叛,胡伉把他送到官府。诸葛恪却以胡伉违令为有,把他砍了。民间听闻胡伉被砍,知道官府只是想让他们出来,而不会加害他们,于是老幼全都相携而出。
恪遂有輕敵之心,以十二月戰克,明年春,復欲出軍。諸大臣以為數出罷勞,同辭諫恪,恪不聽。於是違眾出軍,大發州郡二十萬眾,百姓騷動,始失人心。
恪...攻守連月,城不拔。士卒疲勞,因暑飲水,洩下、流腫,病者大半,死傷塗地。諸營吏日白病者多,恪以為作,欲斬之,自是莫敢言。恪內惟失計,而恥城不下,忿形於色。將軍朱異有所是非,恪怒,立奪其兵。都尉蔡林數陳軍計,恪不能用,策馬奔魏。魏知戰士罷病,乃進救兵。恪引軍而去。士卒傷病,流曳道路,或頓僕坑壑,或見略獲,存記忿痛,大小呼嗟。而恪宴然自若。出住江渚一月,圖起田於潯陽,詔召相銜,徐乃旋師。《三国志·诸葛恪传》
其二。东兴之战,诸葛恪作为孙吴都督,以四万军大败魏国七万军。诸葛恪想趁势再打,大臣们都劝他不要,他不听,发动二十万军队要打魏国。但是战事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顺利,进攻新城的时候,连攻数月都没攻破城池。兵士疲劳,因为中暑拉肚子水肿的有一大半,死伤遍地。各个营的军头向他报告,他却认为是诈报,要杀报告的人,从此以后大家都不敢说了。诸葛恪气急败坏,劝谏的将军朱异被夺了军权;都尉蔡林提了很多计策,诸葛恪也不采用,结果蔡林投降了魏国。魏国知道孙吴的军队中疾病横行,于是派救兵来攻。诸葛恪这才撤军。死伤无数,怨声载道,可是诸葛恪却镇定自若。退到江边一个月,诸葛恪又打算在浔阳屯田(积攒军粮,想要再次进攻),朝廷下诏,诸葛恪这才还师。
黩武,滥用武力,未必胜的仗也打,伤敌八百,自损一千。收服丹阳,诸葛恪牺牲了自己这边一个尽职的官员,其实原本不用要他性命,治罪也就是了;东兴一战,诸葛恪并非以智计取胜,而是手下将领出色,而魏军又轻敌之故。这样侥幸的胜利却让诸葛恪被冲昏了头脑,想要打魏国。结果自己这边死的死,降的降,穷兵黩武而不得胜。
秋八月軍還,陳兵導從,歸入府館。即召中書令孫嘿,厲聲謂曰:「卿等何敢妄數作詔?」嘿惶懼辭出,因病還家。恪徵行之後,曹所奏署令長職司,一罷更選,愈治威嚴,多所罪責,當進見者無不竦息。又改易宿衛,用其親近。復敕兵嚴,欲向責、徐。
孫峻因民之多怨,眾之所嫌,構恪欲為變,與亮謀,置酒請恪。
《三国志·诸葛恪传》
回国之后,诸葛恪马上找来中书令(为吴主写诏书的人)孙嘿,厉声斥责他:“你怎么敢妄自下诏?”孙嘿害怕,装病回家。诸葛恪出兵之时内朝任免的大小官员,他全都免了重换,行政极为严格,常常罪责手下,拜见他的全都很害怕。他把侍卫全换成亲信,重新整兵,想要重新向青州、徐州进发。孙峻怀疑诸葛恪里通外国,和叔父诸葛亮合谋造反,于是与孙亮摆下鸿门宴,诛杀诸葛恪,夷其三族。
「你可以选择你攻击范围内的一名其他角色并弃置X张牌(X为该角色的体力值),然后对其造成1点伤害」,虽然能够造成伤害,可是对方实力越强,自己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体力值”对应敌人的实力,“伤害”对应战争的收益。「若其因受到此伤害而进入濒死状态,则当此濒死结算结束后,你失去1点体力,且此技能失效」,濒死继而阵亡,诸葛恪虽然掉体力,但是对方不会还手,诸葛恪安全;濒死而复活,诸葛恪自己体力和卡牌都有消耗,那么轮到对方的回合,则诸葛恪凶险百倍。诸葛恪黩武,如果对方败了或者被灭了,那么诸葛恪不至于反噬己身,如同他收服丹阳县民时的情形;如果对方没败,那么自己这边反而要吃亏,如同诸葛恪伐魏。「进入濒死状态」对应诸葛恪围新城,「濒死结算结束后,你失去1点体力,且此技能失效」对应诸葛恪军中疫病横行,死伤无数,不再为吴主所信任。

下期预告: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