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准中 △E 和 JNCD 两者的区别和联系示什么?

简单来说:ΔE 和 JNCD 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衡量人眼感知之中,两种颜色差距的大小。
ΔE 和 JNCD 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衡量人眼感知之中,两种颜色差距的大小。
目标相同,所以它们的区别也就在名字和算法了。
我们最熟知的 ΔE, 其中的三角符号就是 delta, 在希腊字母中表示不同的意思;而 E 则 Empfindung, 也就是感觉的意思,所以 ΔE 也就是「感觉到的不同」的意思。
JNCD 就是 Just Noticeable Color Difference 这个大白话的缩写,直译就是刚好能感觉出来的差别,也叫 MPCD (Minimum Perceptible Color Difference),都代表的是人能分出来区别的极限。

由于 ΔE 只是一个「前缀说明」,所以在算法上就有了很大的不同,目前如果不额外说明的话,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所采用的标准都是基于 CIELAB 色彩空间的。

经历过了几次更新,最终发展到了最新的 CIE2000, 也就是 2000 年的时候更新的版本,它的符号是 ΔE00, 我的评测全都采用的是这个标准。
CIE2000 引入了很多新的影响因素 ,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之前 CIE94 和 CIE 76 的不完善,最终的公式长这样:

而另一边的 JNCD 则采用的是基于 CIELUV 色彩空间的算法:

具体的算法如下图,因为 CIELUV 是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在 1976 年首次提出,适用于光源的色度计算,它也是一种更加易于计算和转换且尝试达到更高感知均匀性的色彩空间,所以的计算方法并没有那么的复杂: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后来扯到 CIELUV 半天,跟 JNCD 有什么关系?
因为 JNCD 的算法是这样的:
1 JNCD =Δ(u'v')= 0.0040
因此 JNCD 和只能和 ΔEuv 互换,不能直接和大部分的 ΔEab 系列的标准互相转换。
一般来说如果不精确的话,JNCD = 1 时基本接近 ΔE2000 = 2.3
为了解决单纯数字的感知问题,我也尝试引入了一个新的方式来展示一块屏幕的色准,比如我在 MDT 专栏最近的几个评测里都能看到这样的测试结果:

这是一个平均 ΔE 为 3.53;最大 ΔE 为 6.98 的屏幕。

这是一个平均 ΔE 为 1.02;最大 ΔE 为 4.87 的屏幕。

这是一个只有 60% sRGB,平均 ΔE 为 3.46;最大 ΔE 为 6.45 的屏幕。
如果放大观看的话,就能比较直观和明显的看出它们的区别,所以我认为这也是目前较好展现屏幕色差的方式,我也会继续进行更多专业的测试,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