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地摊,没那么容易》

地摊经济#杂记
文字|乡村网络基础建设
封面|乡村网络基础建设
我家外的一条街,以前就摆夜市摊,说是政府为低收入人群设的。
入夜后不单两侧人行道,连正道都塞满了摊位,卖啥的都有。衣裤、皮带、布鞋、香水、台扇、玩具、盆栽、美甲,还有各种小吃。
卖衣裤皮带的,或住附近,或在街边有店面,摊子算高级。要不,是用钢管搭个四方阁,顶上吊蓝或白灯;要不,是钢管架撑木板,长布拉块顶。起码是带顶的。
卖其他的就逊了些。比如美甲的,四张塑料椅,一张红布桌,加上些搞不清楚的瓶瓶罐罐,两姐妹左右开工很简单。卖盆栽、玩具的更简单,三四个纸箱,面包车拉来面包车拉走。
这些能讨价还价,一砍砍五成的,我不会,也不感兴趣。
我喜欢吃。
出门时,已经晚11点了,但小吃摊还香气四溢。摊位也比疫情前密了很多。卖肠粉的、炒面的、串串的、臭豆腐的、烤生蚝的,把路口旁的大型超市给围了个严实。不只堵了超市,他们连自己都堵。有门店的被地摊堵,地摊内层的又被外层的堵,有桌椅的又被没桌椅的堵。吵杂的人声上是青白色的油烟。
又逛了一圈,我该说,别把地摊想得那么容易。
光抢位置就要你绞尽脑汁。一个烤生蚝的刚到,左挪右挪,递烟收烟,才在内圈两个摊子中间有个位子。这些里面,有的是新摊子,电三轮、QQ车都是崭新泛漆光的,老板们也就二十来三十,手套口罩的很干净。但位置都出路口了,哪还有什么人呢?比起那些搞过几年的老手,价格也是真心比不上了。
位置难得,竞争更是激烈。烤生蚝的就有5摊,串串4摊,炸豆腐3摊,买炒面炒粉的也有2摊,僧多粥少啊。特别是卖生蚝的,连酱料都一样,蒜蓉的。选谁不一样?
有个烤鸡的,十几块一只,闻着诱人,烤架黄火光往上一打,糖红带油,滋滋作响。不过直到我回家时,五大叉子也没买出一只,也不清楚他们要如何处理这些烤鸡了。


闲言杂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