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和与小秋

2023-02-01 19:47 作者:小小与记事  | 我要投稿

1994年,大和20岁,因家贫无力支付大和继续上高中的学费,于是肄业待家。农村的一亩三分地支撑不起一个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人的未来,时代告诉青年们机遇在珠三角,于是,大和也加入了浩浩荡荡南下闯荡的队伍。初到珠海的大和在找工作屡屡碰壁的现实中意识到了社会的残酷,大和没有好的文凭,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那些遍地的工厂所提出的条件让这位年轻人陷入自我怀疑,我真的能在这个地方立足吗?大和最后还是放下了所有的幻想和要求,去了采石场做了个碎石工人。大和见到了城市的繁华,被商场里琳琅满目又少有人看管的商品晃花了眼,在远房表哥的带头和怂恿下,大和偷了第一双皮鞋。脚下破烂的拖鞋变成一双锃光瓦亮的皮鞋时的窃喜冲淡了偷窃的忐忑。之后大和又陆续随表哥偷拿了几次,均未被发现。人年轻的时候还不懂隐藏,虚荣战胜了胆怯,大和大剌剌地穿着新鞋就去上工了。但一个上身着汗衫,脚下却蹬着崭新皮鞋的工人,总是叫人生疑的。终于,他人的东窗事发到了大和身上。警察因为一桩抢劫案追踪到采石场,工友指认大和的远房表哥,说他经常换新鞋穿,绝对有问题。于是警察顺着工友的指认,找到了远房表哥,远房表哥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将大和也一并供了出来,或许是想拉个一起下水的,有人陪着也不至于太害怕。就这样,大和也被抓进了看守所。在看守所的几天后,大和趁着看管人员的疏漏,寻了机会逃了出来。大和在讲这段经历时显得异常兴奋。在大和的讲述下,这段经历的精彩程度并不亚于那些警匪片所呈现的追击片段。我彷佛看到了年轻时的大和是如何逃出看守所,又是如何躲过警察的追击搜索的。这段经历太过精彩,我想我必须将它记录下来。接下来我将从大和的视角出发尽可能还原这段惊险的故事。

那时在看守所羁押就是帮别人干活,美名其曰劳动改造。一天,一个警察叫我去搬个什么东西,在搬东西的途中我看到看守所的围墙附近有一颗碗口粗的竖杆,这时警察也正和别人聊天没注意到我。逃跑的念头早就在心中滋生,我马上放下东西,朝着那颗竖杆跑去。那时候年轻,体力也很好,三两下爬上竖杆,等到我跳下围墙时,那个警察才发现我人不见了,马上就有一批警察来追我。我心知跑不远,于是就近躲在用水泥做成的粗口管柱内,那些粗口管柱都是一堆堆摞好的。当时我浑身发抖,听见一个警察说,他肯定就在附近,跑不远,于是他们就在附近搜找我藏身的地方。最后是一个老警察发现我躲在管道里面,于是喝令叫我出来。等我哆哆嗦嗦地爬出来后,发现这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压根没法制服我,于是我掉头就往后山上跑。没跑多远,我又听见那警察说,再跑我开枪了,我当时听到这话,马上停下来了,生怕他一枪崩了我,等我回过头才发现这警察手里压根没枪,他只是将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对着我,其余三根手指内收,看到这幼稚的姿势,我心里大松一口气,继续往山里面跑,后面起码十几二十个人在追我。等我爬上山顶回头看,他们还在半山腰的位置。后面我就躲在了山下的一户农家的二楼。那户农家就只有一个老人在房子附近挖菜,不久,我听见几个警察去找那个老人问话,老人的回答均是没看见。我在二楼躲到天黑才出去。我知道警察肯定还在找我,而且肯定会在出去的路口堵人。果不其然,我躲在农田里,看见两个人站在桥边拿着大灯时不时的往四处照。我不能走上桥,我只能趁着月色,从桥底下游过去。夏天的夜晚,也有人会在江边游泳,所以下水之后我并没有暴露,当我游过那条江的时候,岸边刚好有一双拖鞋。于是,我穿上那双鞋在外面躲了一个多星期。等我感觉风声过去之后,才去找了阿爸,那时阿爸在采石场当个烧菜的厨子。阿爸给了我钱,叫我赶紧回家。

就这样,大和第一次南下闯荡的结果以失败告终。回村的大和也在媒人的介绍下开始了相亲。

那年小秋也因为在制作塑料花的工厂打工而生了一身疮,便辞工回家休息了。两个失意的年轻人就是在这样的机缘加媒人的介绍下遇见了。

我问大和,你第一次见着小秋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大和是这样描述的,当时小秋从楼梯上走下来,抬头看了下我,当时我就感觉大脑一片空白,脑瓜子嗡嗡的,什么也不知道,整个人像个傻子一样。大和又补了句,小秋年轻时很好看的,脸瓜子红扑扑的,满脸的胶原蛋白。当然,小秋现在也很好看,一点都不显老。

见了小秋之后,大和开始催促阿爸阿妈上门定亲,而小秋这边上门说亲的媒人并不见少,大和他着急了,于是大和开始“茶不思饭不想”,也不下地干活,在这种变相的威胁下,大和的阿妈又去找媒人打听了一回。借着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和小秋阿爸刻板印象的加持下,小秋就这样和大和定了亲。

定亲之后,大和和小秋又纷纷南下进行第二次闯荡之旅。小秋与大和工作的工厂并不在一地。我问大和,那你们怎么联系呢。大和说会时不时的给小秋写书信。我又问小秋,见过大和给你写的情书没,小秋说没见过,那时候工厂门口找书信的人太多,小秋识字也不多,所以并不曾去找过。我很遗憾大和的那些书信失落在了某个角落,那是他们的青春的见证呀。

当然,大和和小秋的感情并不是如此一帆风顺的。在定亲的第二年,大和就因为工厂里某个女工对大和嘘寒问暖而感到飘飘然。小秋得了信息,于是,那年冬天,小秋回家打算退了这门亲事。大和还未觉知事态的严重,但是被大和姐一顿暴揍,也灰溜溜的赶回家被摁着头认错了。小秋个人的不快似乎抵不过那些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和小秋阿爸的坚持,在来年的九月,小秋和大和结婚了。结婚那天是小秋的生日。

在婚后的第二年,大和再次南下务工,小秋则留在家里养猪种田。而日子没多久,又传来了大和二进看守所的消息。我问大和,怎么又被抓进去了。大和说第二次完全是被误抓,一起住在大通铺的人干了点啥事,于是警察一窝蜂把大通铺里所有人都抓走了。从大和的讲述中,我大概也能知道那时候整个社会又是欣欣向荣、快速发展,又是乱象丛生。大和要想出去得交二百的保释金,可是大和身上分文没得,因为兜里所有的东西在进去时已经被搜刮完了。大和说被送去劳改前,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必须脱光了换上统一的衣服,男人一列,女人一列,彼此背对背,中间没有任何格挡。这在我听来似乎有些不敢置信,我问大和,为什么不把男女分开呢,这样大家不会害羞么。大和有些生气地说,当然我知道生气的对象并不是指向我,到了那种地方怎么会有人把你当人看呢,而你要想生存下去,也不能把自己当人看。我似懂非懂,用如今时尚点的话说,这叫去人格化。我问大和在里面呆了多久,大和说两三个星期吧,记不大清了。大和二进宫的消息拖人传到了老家,于是,小秋卖了贱卖了养了近半年的猪,又东平西凑的凑齐了几百块,跑去了广东,把大和保释了出来。

后来的后来,大和与小秋有了小孩,日子开始稳定下来。就这样,四季三餐,年复年年,就这样过了二十多年。

我问大和和小秋,结婚后没有人继续向你们表示好感么,他两异口同声的说,别理他们就是了,大和还加了句,都是些歪瓜裂枣,还没小秋好看。我忍住一些话没问出口。大和和小秋都好好的,这就是最好的现在。

大和与小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