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装涌入街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定义街头品牌



在时装产业越发街头化的当下,时装与街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但二者之间始终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是双方最本质的区别。

若任何一方在融合的过程中遗忘了自己的本质,那结果便是彻底的消亡。
事物存在所需要的各种支撑,在时装品牌与街头品牌上同样一个不差。
而探究其中的奥秘,以及简单回顾街头品牌的本质,便是本篇文章的核心。
01|井水混入了河水
自从80年代来自哈莱姆的剪裁大师——Dapper Dan用高超的剪裁技巧把LV、Gucci、Fendi等时装品牌全部“糟蹋”了一遍后,这位时装界的Fake之鼠,Hiphop界的潮流之父凭借一己之力把悬于天上的高级时装品牌给拉到了地面,拉到了暴力与混乱、肮脏与死亡并存的哈莱姆。

好巧不巧,80年代正是Hiphop文化即将起飞的黄金年代。搭上潮流快车的Dapper Dan与当时追求个性,与众不同的Rapper们相互成全。

在80年代初期,真正走起来的Rapper少之又少。大部分明日之星还在贫民窟里为了生存Hustle,空闲之余做做音乐,这时候由Dapper Dan提供的Fake产品,如同饥饿者眼前的过期罐头,日期只是一串数字罢了。
于是,经由大师之手,哈莱姆出现了人皆奢品的壮观景象。
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各大时装品牌的反击。那时候的大品牌所表现出的反应,如同天使被流浪汉玷污一般,激烈而厌恶。
92年,Fendi通过各种方式,最终技高一筹——Dapper Dan's Boutique(DD的店铺名称)出局。
可街头文化不吃这一套,N.W.A.也正是在FBI的警告下名声大噪。“黑粉也是粉”早就是街头文化里人尽皆知的商业模式了。

时间拨回到2018年,Gucci早春系列的一件泡泡袖外套便被人扒出来与Dapper Dan 在1989年为女短跑运动员 Diane Dixon 定制的外套十分相似,只是当初的袖套印花是 LV 的老花。

角色互换下,天神主动来到人间,Fake与致敬再也不分彼此。
对比之下,90年代邀请Tupac参与走秀的奢侈品牌Versace,就显得更为“务实”。或许是看到了Hiphop文化的潜力,也或许是创始人Gianni Versace的一点偏好。总之,因为这个小小的动作,Versace获得了Hiphop圈子的尊敬与喜爱,从此搭上快车道。

从以上不难看出,在近几十年以来,时装品牌或多或少的都开始被街头文化盯上,甚至纠缠在一起。
但2000年以前的这些奢侈品牌,仍然将自己放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眼里只有自己所划分出来的客户画像里的高级客户们。
当时即使最先锋的设计师们,也仍然没有意识到,一个属于街头文化的时代已经悄然降临。
02|时装与街头,悖论14
说到时装品牌,大家第一反应应该都是:高级、定制、奢侈、华丽、经典、贵族、阶层标志等等。
但站在服装的角度来看,抛开各种形容词的赋值外,时装品牌应该是对服装的无穷探索,而这其中所有附带的文化,是为设计灵感服务,最终作用于服装剪裁之上,用以追求不同的可能性。
更像是一门裁剪的艺术。
而百度对于时装品牌的定义如下:
简单地说,时尚就是“时间”与“崇尚”的相加。时尚就是短时间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追求时尚不在于被动的追随而在于理智而熟练的驾驭。 它的触角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一直对它争论不休。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人类对时尚的追求,促进了人类生活更加美好,无论是精神的或是物质的。
虽然十分抽象,但从中提炼两个关键词:精神、追求。还是可以感受到一种更高层面的对服装本身的创造力需求。

说到街头品牌,我突然想到Stussy。作为街头品牌的鼻祖,我想这个品牌可以很好的来诠释何为街头品牌。
由冲浪运动衍生出来的Stussy T恤,在当时看来并不能被称之为一件独立的单品。它是附着于Shawn Stussy的精神之上,依靠冲浪运动而诞生的。于是我更愿意称其为一件文化周边。
就是周边二字,诠释了我心中街头品牌的本质:附着于街头文化而诞生的非独立存在,并不依靠版型样式剪裁为表现力的服装。
街头品牌更像是一种媒介,承载了街头文化的种种,去向外介绍属于街头的一切。

当把街头文化单独拿出与时装所代表的文化做对比时,我们会看到天秤上的两个极端。
时装的代言词在前面已经说过,而街头,则是时装的一切反面。狂野、混乱、贫穷、危险、暴力、疾病等等。
光说这些词或许还不够具象,可以去看看《上帝之城》《Wild Style》等属于街头的电影。
总之,街头文化从诞生之初就与金钥匙无缘,所以街头品牌设计流露出的最吸引人的东西就属它的态度。
那种随性的、自由的、反主流的创作理念,往往能吸引无数年轻人,并与之共鸣。这与通过匠心与概念来包装产品的时装品牌就有了无法弥合的区别。
03|风马牛不相及的双向奔赴
早在2000年,Stussy的小老弟Supreme就因为产品使用了LV的Logo,荣获Louis Vuitton的一纸警告涵。
就这样,一个百年的皇室品牌,与一个94年出身,当时还在名不见经传的街头品牌有了一个照面。颇有一种小孩偷摸黄袍,被皇帝一个大嘴巴子的感觉。一个是捍卫者,一个是挑战者。
10多年的风平浪静,转瞬即逝。来到2017年,时任LV男装总监的Kim Jones首次打开了皇宫的大门,邀请曾经那个顽皮的小孩Supreme来宫殿做客。在巴黎男装周上,LV正式宣布与Supreme进行合作。
这个合作的重要性,堪称街头界的登月。直接或间接的打开了直到今天也层出不穷的街头奢品的作品。前文所提到的来自Gucci的致敬,也颇有一种见风使舵之感。

但狂热之后再冷静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老牌奢侈品牌,在新时代的海洋里其实也多了几分迷茫。他们终于也意识到了,光去赚取二八定律里的二,已经达到了峰值,随之而来的必然是阶段性的天花板甚至是下坡路。如果忽略庞大的长尾客户群体,就是与资本过不去,与钱过不去。
既然这样,皇帝来到市井与百姓同吃穿,除了头上虚晃晃的名誉略微有损,却能换来百姓的爱戴与实实际际的财富,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底都是生意
反观街头品牌获得与时装品牌合作的机会,更像一种出人头地的感觉。与Hiphop音乐不同,早期的大家都来自地下,当有一天你有了扬名立万的机会,还要去承受来自Keep real的拷问。而服装本来就是一门生意,曾经在街上打砸抢烧的穷小子们,如今一个个都走起来了。于是街头文化也走起来了。
这时候你们高高在上的时装品牌找到我们合作,那是我们的本事。
赚100也是赚,赚100万也是赚。街头品牌不仅要把钱赚了,还要站着把钱赚了。这就是态度。

不可否认,不少街头品牌在资本的包围圈里被迷的晕头转向。态度不要了,精神不要了,赖以生存的街头文化,也不要了。只要钱到位,你们说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部分品牌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街头的生存智慧的熏陶下,大家都不是傻子。你要远走高飞,那大家都“成全”你。
于是过街老鼠一只只朝着宫殿跑去。

来到2018年3月,当其他奢侈品还在影影绰绰玩着与街头品牌欲擒故纵的把戏时,LV再次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Virgil Abloh被任命为LV的男装成衣系列艺术总监。

这个炸弹标志着Virgil Abloh成为第一位领导该品牌男装系列的非洲裔人,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由主要法国人掌舵的黑人设计师之一。
这位工程师出身非科班的设计师,Kanye的同学,因为热爱而踏入时装行业。背靠嘻哈文化两大元素——DJ、MC一步一步走上神坛。这不仅仅是美国梦的实现,同时也是街头文化最好的代表。一步一步,永不言弃。
如果说“The Ten”系列成为他成神之路的第一步,被资本挖掘,便为他插上了翅膀,飞到了天上。

我们能说这事不对吗?这可太对了。时装品牌要的故事与噱头,他有,街头文化要的Real与街头审美,他也有。这样一个人成为连接时装与街头的代言人,实在太适合了。
当艺术与文化结合,那就是最完美的平衡点。
于是那些贵族精英阶层业接受了这样的设定,街头的兄弟们也接受了这样的存在。时尚街头化,成为了大家默认的新趋势。
04|街头品牌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当黄金雨越下越大,越来越多的街头品牌陷入了迷茫。是成为工业化印钞机,还是成为守护部落的勇士?
曾经反主流的精神与态度,终究在资本的裹挟下成为了主流。钱赚够了,可是存在的意义在哪?

街头文化的主流化,让每个街头的兄弟都不知所措。世界上最难平衡的,莫过于钱与精神。到底是站着赚钱,还是跪着赚钱,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
但是,街头品牌的本质,仍然是一种文化周边。如果牢记这个点,或许一切的角度就将截然不同。
时装街头化,是在接地气,那么街头时装化,何尝不能看做是对另一种文化的包容。
既然是文化周边,那不管是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都可以通过服装这个介质所表达。
只要牢牢守住街头文化的底线,那这个拥有无穷包容度的文化可以将一切外来文化综合,最后还是以街头文化所表现。
这时候,我们的文化周边仍然没有脱离它本来的含义。街头品牌也仍然在以街头的规矩赚钱。
即使最后资本退场,只要街头文化存在一天,那街头品牌就不会消亡。
这么想来,不要忘本或许便是最好的答案。

撰稿/排版:Snail
图源网络侵删
公主号:BTTS回到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