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千多年前,唐朝的陈子昂在写下这首《登幽州台歌》时,谁也无法体会到他心中的感觉。
如今时间过去了一千多年,古人早已远逝,唯独这句话成为了千古名句。
今天,我们拿它来形容一切无法形容的孤楚心境。
鲁迅说,人间的悲观并不相通。这话对了一半,因为在一些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悲欢,还是能够与共的。
只是,条件很为艰难罢了。
写了这么久的东西,也在所谓的自媒体上“试炼”了一阵子,我发现,很多的东西,并不能很好的传递给想要传递的人群。
举个例子,我所有的文章里,在全平台阅读量最高、流量最大的那几篇,恰恰是我理解不了的、认为整体的含金量在所有的文章里并不算高的、信息和价值量不算靠前的…
而真正我觉得应该被更多人看到、价值量高的、信息量大而广广而真的、呕心沥血写出的东西,反而问津者无几。
究其原因,有句话叫做“自媒体的尽头是垃圾场”,这话虽然是调侃,但是也一半悲哀、一半有理。
为什么“自媒体的尽头是垃圾场”呢,这话怎么说?
你看看现在的网络环境,虽然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成为创作者,你有好的内容和价值,你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有人看到你的内容,有人看到你的价值,认可你,你们可以产生链接。
这没有错,但这只是理想情况。
目前的现实是:即使释迦牟尼佛陀在世,在网络平台注册一个小号,发表一下佛理佛说……结果大概是,马上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被迫退网。或者是真理无人问津,佛祖一天也收获不了几个赞,长此下来,我佛嗟叹。
更别提鲁迅、屈原、李白、尼采,孔子了。
这是什么原因?
你看看现在自媒体上的内容,千篇一律的“同质”、“低质化”,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你看看现在的网上,有几件“好事”?
不是世界上没有好事,而是互联网只是我们人性的放大器,太快的网络发展又没有得到相应文化的驯服和引领。那些大数据和网络流量的推荐算法机制,也把真正好的自媒体创作者往火坑里推。
有个up主做过一个实验,同样的内容用上两个不同的标题,一个标题很正常,就是他自己平常用的和内容相符的标题;另外一个标题,起得和内容基本上关系不大,但是惊天地、泣鬼神!语不惊人死不休!用了一句匪夷所思、毫无逻辑但是足够惊世骇俗的话…
结果可想而知,头一个内容的播放量平淡无奇,用着惊世骇俗标题的后一个,播放量是前者的数倍,甚至有的能达到数十倍。
这让这位up主苦笑:辛辛苦苦做内容天下不知,平台不推,用户不看。起个惊世的名字,或者夸张、吸眼球的信息,哪管真假虚实,流量马上就肉眼可见的起来了。都是现在在打击“标题党”,打击低质、图文不符、封面不符的作品,但是,真正监管起来,你会发现:仍然是劣币驱逐良币,垃圾赶走宝贝。
古人说,“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师不顺路,医不叩门!”
现在的真师者、真医者,难啊!
你看自媒体上的内容,越来越趋势化、一致化,朝着肤浅、吸睛、同质、从众、极端对立、所谓“热点”的方向不断蠕动着,蠕动到了尽头,不是垃圾场又是什么?
网络上的事情没有办法说,流量和推荐算法机制,既是一门玄学,也是哲学家尼采口中的“深渊”。
但愿我们的机制还在不断完善,让真正的创作者有光可被看见,真正生产良好产品、创造优秀价值的手工艺人们,得到应有的回报。
不光是在自媒体领域吧,全社会,每一个发光的个体,都应该被看到!
最后,打个广告,我新开了知识星球,想进的话可以进,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