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新认识你自己

2023-02-24 20:25 作者:尽力发现与努力观察  | 我要投稿

这是克里希那穆提的一本书,对于书中的观念我不置可否,只是借此来阐述自己的一些思考,当然笔者能力有限,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首先,我们先从提出一个问题开始——你为什么总感到虚空与无力?

不加任何思考与准备,就如同危险来临时你做出的第一直觉反应,你的回答是什么?

就我而言,这个回答是:我没有成为真正的我。你可能会问我“真正的我”是什么样子,但我并不能回答你。这就好比你打开窗户,试图把春风邀请进来,不恰当的说,你仅能做到的就是打开窗户,至于微风什么时候进来,何时进来,这些全然是未知的。“真我”就如同这春风一样,它的来临对你我而言是全然不知的。从这个角度而言,似乎我们在等待着“真我”的来临,事实上,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就会产生矛盾与痛苦。

为什么?因为等待你有了时空观念,假设你的等待有了结果,得到了你会产生欣喜若狂的快感,得不到你则会失落而自暴自弃。所以在等待的过程中,你的内心是恐惧的,你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你对等待的结果忧心,可又不甘心如此轻易放下,一直怀揣着侥幸的心,幻想着在恶臭的水沟里面找到一朵芬香四溢的鲜花。这时,恐惧就在你的心中肆意泛滥生长,只是你不曾正视它的存在。

你可能又会问我什么是恐惧?

恐惧就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那么既然我们讨厌恐惧,能消灭它吗?克里希那穆提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当你意识到你就是恐惧本身时,恐惧自然就消失了。我们先不讨论这个命题的正确性与可行性,事实上,我们连自己都没有看清楚,又怎么能看清恐惧?

所以,认识你自己是一切行动的前提。

在这一点上,我们首先得意识到,认识你自己是你自己的事情,它不能掺杂也掺杂不了别人的意愿。所以,首先我们得摆脱从权威中认识自己的模式。这里的权威不仅限于一句至理名言,一本书,一位老师,长辈,这些权威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告诫你如何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斗争中的世界活下去,所谓的那些至理名言无非建立声誉,名望,权力,财富等基础之上。相信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过的不如人意,所以他们用自己仅有的经验教训建立起权威,告诫子女,希望他们处处小心,步步为营。然而,某种程度上这些权威真在教育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平庸之辈。

或许有不少人意识到我们处在枷锁之中,于是开始做出改变。我们不加思索的照猫画虎,盲目的进行“参禅悟道”,或者称之为“冥想”。他们努力做着这些看似可以与旁人的“平庸”划清界限的行为,似乎总是在自我追寻,自我探索的道路之上,时不时引经据典来向众人宣告:我与你们不同!

然而“悲泣是为自己还是为亡者?”,你忧心忡忡的不就是在未知的某一天你与你的平庸之间距离为零吗?这样似乎显得虚伪。但你能因此而批评他比那些正真碌碌无为的人更加自欺欺人吗?至少他在努力做出改变。

讲了那么多,究竟我要用什么来认识我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给出的答案是:觉察力。什么是觉察力?它是一种纯粹的观察,只为单纯了解真相,不加以任何的个人评判。你用觉察力来洞悉你的每一个念头,想法背后的动机,观察万事万物,真相就会悄然而至,真我也就蕴含在真相之中。

人们的矛盾与痛苦来源就在于理想的我与真实的我不相符合。事实上你真的能成为“理想的我"吗?

你的理想,追寻对象不就是一种新的权威吗?你认识的是追寻的对象,是权威本身并不是你自己。你之为你在于你,你得学会如何与真实的你和谐相处。这里的和谐不是一件宝藏等待着你的发掘,它存在于当下的每一刻。所以,活在当下是与你相处的不二法门。当然这是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因为这句话本省就是一种权威。

每时每刻都活在此时此刻,这是非常难的,因为我们早已树立起了时空观念,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有着”明天会更好“的念头。事实上,思想或者念头都属于过去,我们尽可能把他包装得华丽无比,但也改变不了它的本质属性。唯一属于现在的是”行动“,生活之中我们过于让行动迁就于观念,所以滋生出无限的矛盾。

就如我们所言,唯一属于现在的是”行动“,这是外在表现,那内在的事物又是什么?

克里希那穆提给出是——空寂,一个无思无念的心灵。它靠着觉察力而得以达到。总的来说,空寂的心与本能的行动会引领人通往真理之路,当然这是一个愚蠢而又不当的”公式“。




重新认识你自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