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依恋创伤的预防与修复——安全感圆环干预

2023-03-11 15:28 作者:今夜我将走向新生  | 我要投稿

序言 仅作书籍推荐参考 【美】 Bert Powell, Glen Cooper, Kent Hoffman, Bob Marvin 著 刘剑箫 陈昉 译 万千心理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前 言 在社会和情感发展的领域,依恋理论是最清晰且最具实证基础的概念框架。 ——Jude Cassidy and Philp Shaven(2008) 四十多年前,约翰·鲍尔比写道,“一个人的生活以对其他人的亲密依恋为中心。”仅仅5年前,Cassidy和Shaver在《依恋手册: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Handbook of attach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Clinial Applications,第二版)的序言中提出了上述观点,他们把依恋理论称为“20世纪(以及21世纪)心理学界最广泛、最深刻、最有创意的研究之一”(2008)。直觉上,很少有人会怀疑父母或其他主要照顾者对于年龄非常小的孩子的重要性。然而,最早的亲密关系对我们的滋养一直在持续讨论中:我们是否仅仅需要父母来确保我们在可以照顾自己之前得以存活?不知为何,尽管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安全依恋更有利,但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努力却显得非常滞后。健康心理发展的行为研究法盛行了几十年,实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测量行为似乎比测量亲密关系或一个人的内部工作模型容易得多。那么,资金掌控者们倾向于支持行为研究就不足为奇了。当然,所有的行为研究也都得到了回报:曾经,包括现在,行为研究的结果都很容易应用于临床,那些收到过星状图或学过如何使用暂时隔离和激励的父母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有资格的教师、社会工作者或家庭治疗师都可以确认,至少对于管理行为来说,这些古老而经典的行为管理技巧是有效的。但是,涉及健康儿童的发展,行为的管理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一个行为被管理得更好的孩子就可能完全实现其幸福吗?技巧和自我控制一定能带来童年期最理想的心理发育和成功吗?刺激和强化能帮助孩子对抗不良的家庭动力而弥补脆弱的亲子联结吗?即使一个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向题看似得到了解决,他成年后是否能免于代际困扰的循环? 简而言之,人类不仅仅是行为的总和。就像依恋理论提出的,我们是彼此间存在亲密联结的生命体,通过这些联结,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到被理解。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便无比强烈地依赖着充满爱的依恋关系,乃至这个星球所能提供的所有食物和庇护所,都依然无法保证我们可以在没有亲密关系的情况下茁壮成长。 鲍尔比提出具有标志性转折意义的理论之后数年,我们很幸运地获得了能够支持我们直观思维的数据。研究人员已经清楚地表明,依恋不仅在儿童心理发育和幸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是成年人一生中情感健康的重要一环。在帮助塑造成年人方面,依恋有助于决定他们将会变成什么样的父母,并如何影响他们孩子的心理发展。 十多年前,Sroufe(1989)大胆地宣布,虽然生命前三年的临床症状令人心酸地表现为孩子的行为问题,但被概念化为关系障碍更为有效。随着这个观点被不断强调,婴儿与父母的关系正在成为大多数婴儿心理健康干预和预防措施的目标(Zeanah, Larrieu,Heller, & Valliere,2000)。 Sroufe在二十多年前就发表了这个革命性的言论,但在今天,大多数儿童保育中心仍然主要聚焦于管理孩子的行为,却几乎不重视孩子的关系需求。通过全世界发展领域数百个研究人员的努力和贡献,在对养育者和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临床工作领域中,依恋理论已经成为21世纪一个可靠、有效、细节丰富的资源。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精神卫生专业人士和儿童保育工作者,最多也仅仅做到大概了解依恋理论及依恋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已。 经过近十年临时走廊会议、电子邮件、深夜会议以及临床经验的共享,我们得出了不可回避的结论,是时候消除依恋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鸿沟了。这本书中描述的安全感圆环(COS)干预是我们做出的尝试,该尝试展示了: 幼儿的大部分行为和情感问题如何能够追溯到与主要养育者的依恋问题。 如何教导这些养育者增强依恋关系,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并赋予儿童在成年后和自己的孩子形成安全依恋的能力。 在关系中感到有安全感的儿童如何能够在探索他们的世界时变得更加坚定有力。 虽然养育者几乎普遍希望能够为他们的孩子竭尽所能,但实际上他们与孩子互动的方式,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从儿童时期被照料的经历中发展出的自己的潜意识表达、信条、做法和策略。COS方法假定,通过觉察和反思支配亲子互动的内在模式,能够提高养育者改善这个问题模式的能力。 为了使依恋理论更容易被理解,我们开展了一个项目,创作了一张图解来说明安全依恋的显著特点,并称之为安全感圆环(COS),它成为了我们干预的基础。 通过一项联邦儿童启蒙研究拨款,我们把COS图整合到早期干预治疗方案中。COS方案是一个20次会面的小组模型,父母每周见面,回顾一些经过编辑的他们与孩子互动的视频。 我们已经发表了三项关于COS方案科研结果的研究。第一个研究总结了初始儿童启蒙研究的结果,这项研究检验了COS小组干预(Hoffman, Marvin,Powell,& Cooper,2006)是否被证明对减少紊乱型和不安全依恋是有效的。结果表明,从干预前到干预后,紊乱型依恋和不安全依恋都有显著降低,分别从60%降低到25%、从80%降低到46%。这本书描述的正是这种干预模式(Hoffman et al, 2006)。 第二个研究总结了一个COS家访干预随机对照实验,实验对象为易怒的新生儿及其有经济压力的母亲(Cooper,toftnan&Powell,2000)。结果表明对很多有着明显不安全依恋风题的婴儿和母亲来说(例如,一个忽略/回避型妈妈和极其易怒的婴儿),干预显著地降低了不安全依恋的风险(Cassidy,Woodhouse, Sherman, Stupica, & Lejuez, 2011)。 第三个研究总结了COS模型对监狱分流项目中的婴儿的作用(Cope,Hofmmn & Powvell,2000)。结果表明,在项目结束时,接受治疗的母婴中安全型依恋的比例显著高出(70%)在高风险母亲样本中通常观察到的安全型比例,并与代表性低风险中产阶级样本的安全依恋比例基本持平(Cassidy et al, 2010)。 初始COS小组方案的成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版本。在斯波坎市、华盛顿市,COS治疗方法是“儿童方舟”(为参与“儿童保护服务”的父母儿童提供的日间治疗项目)的基础。COS也被一家当地收容所当作主要方法来帮助没有工作但已为人父母的青少年。它还被用于以下项目:早期儿童启蒙家访项目,以提高课堂中师生关系为目标的儿童启蒙项目,旨在帮助那些在主流学校中不顺利、有行为问题的学生的初高中项目。一项全社会的活动整合了幼儿评估、治疗和法院的相关服务,并已经把COS方法吸收了进来。此外,一些斯波坎的社会服务机构正在使用COS治疗方法来与婴儿、幼儿、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一起工作。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和挪威,COS的方法分别在全州和全国范围的基础上被应用来与养父母开展工作。在这两个地方的住宅治疗中心,COS被整合和协调,用于对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完成后的儿童和家长提供照顾。在挪威,COS教养干预正在被全国各地使用。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专门的评估治疗中心正在用COS方法来为省内其他中心和机构的成员进行培训和咨询。在日本,它被用于亲子治疗。在德国,它是一个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将COS方案用于治疗被诊断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母亲。 在美国马里兰州,COS的方法已被用于家访项目,同时也是一个社区住宅项目的核心,这个项目准许被监禁的母亲与她们的宝宝生活在一起。在澳大利亚,该方法被用于亲子治疗和家长教育,并有几个项目将安全感圆环纳入儿童保健设施。COS是依恋理论大学课程中的一部分,并在很多国家开展了专题讨论会,其中包括英国、爱尔兰、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德国、以色列、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挪威、新西兰、瑞典、丹麦、日本、西班牙和整个美国。 随着社会中青少年儿童早期干预压力越来越大,婴幼儿依恋关系的概念在该领域的决策者和专业人士中已越来越受到欢迎。COS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因为它使依恋理论更具用户友好性:以一种直接清晰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应该如何创建至关重要的基础,以确保儿童的成长是健康、快乐且适应良好的。 然而,可以预见的是,当“依恋”成为一个流行词时,错误的信息和混淆比比皆是。因此,在这本书的开篇,第一部分用一章来回顾依恋理论的细节,包括核心术语和概念。考虑到转变育儿方式的所有要求,COS的治疗方法蕴涵着大量的复杂性,尽管COS图形看似很简单。第一部分剩余的内容讨论了儿童对于安全感圆环的需求,养育者对于安全感圆环的回应,儿童健康心理发展的需要,依恋模式是如何在孩子和养育者的互动中形成的,以及不安全依恋的循环和紊乱的心理发展如何能被COS干预打破。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COS方案,包括各种COS方法能够被传播的方式。第三部分提供了三个详细的案例。 不论是面对养育者无法避免的缺陷,还是要应对严重的儿童期虐待或忽视,儿童都会创造出行为策略,来与养育者保持足够的亲近以使自己能够存活下去。这些策略基于儿童的本能,这些本能告诉他们怎么做做是足够亲近但不或许亲近,什么时候要靠近或是后退,以及什么会引发养育者的接纳或抛弃。 这些策略是儿童在语前期发展出来的 这个时候儿童非常脆弱,能否与人保持联结是涉及生死问题的关键。即便到了成年期,要在这些无意识的、非语言的、性命攸关的策略中做出基本的改变也是很复杂的任务,这一点就不足为奇了。 核心关系策略往往隐藏于人类的互动和情绪的复杂性中,COS治疗方法把这些策略带入意识中来。然而,即使当养育者意识到他们的核心关系策略时,一旦要对那些仿佛要维持终生的策略反其道而行之,对他们而言仍然是非常观难的任务。它就像走在梯子上,洒了盐或打碎了镜子,即使你不相信迷信,你知道自己是安全的,你的身体仍然可能会因为警觉而有所反应。当成年人不遵从他们自童年期就已经形成的保护性依恋策略时,他们就会收到微妙的情绪警报,告诚他们不要踏出从前学到的这些策略。COS能应对这个警觉和防御的过程,因为它能对关系以及教养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旦养育者了解到维持这些策略的方法和防御措施,COS便会有助于他们观察到,过往这些问题信条和问题行为的保持使他们自己和孩子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当养育者既有意识又有动机时,他们就能够明智地选择是保持还是改变他们的互动模式。 通过提高养育者对满足孩子依恋需求的互动模式的选择能力,COS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帮助发展安全依恋关系:用COS图形指导养育者回顾视频,与养育者展开反思性对话。由于儿童的基本能力在安全依恋的背景下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所以COS可以被看作一种帮助养育者创造健康环境的方法,这种健康环境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社交、情感、身体和认知发展,以及培养他们最终作为成年人的自主性。 然而,写他人的安全依恋和自主性共同组成了一个情感健康的人的经纬,这是理解COS方法的关键前提。儿童需要发展的是关系内的自主性和自主内的关系。物理世界就是如此,看上去很明显,个人要么与他人在一起,要么独自一人。当然,并没有这样明确的二分法。即使没有他人在场,个人也不是离散的个体。即便独自一人,与他人在一起的这种内在感觉也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人们的生活体验中。 当儿童从心里感觉到他们的养育者是关心他们的,对他们是有兴趣的,并且一且需要就会出现时,他们的自主性就能得到发展。如果儿童缺乏这样的联结,他们为了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而做出的努力就往往是一种绝望的行为,而不是真正的自主性。真正的自主性是在安全依恋中实现的。自给自足并不是一种情感力量或心理健康的标志,甚至不是一个真正的选择。自我与他人的心灵发展和谐关系的潜力才是人类意识的核心。“婴儿感受到自己是被他人感受着的”(Beebe等,2010)。从生到死,概莫能外:作为人类,我们需要感受到自己是被他人所感受着的,需要被理解并且感觉到足够的安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自己并探索世界。 由于上述原因,婴儿依恋研究不仅在专业上博大精深,而且带有深邃的个人体验性。正是这样的事实推动了依恋科学的发展:好也罢,坏也罢,我们都是通过我们最初的依恋关系来了解这个世界的。依恋科学之所以对我本人充满吸引力,是因为依恋是爱的故事。而且,依恋何止是爱的故事,更确切地说,依恋是我们最初的爱的希望、爱的成就以及爱的心碎。 带着不容妥协的诚实和紧迫感,依恋研究把你我彼此的故事植入生命,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诸多学习是以通过视频观察养育者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为基础而实现的。观看远古的人类依恋过程在一个个家庭中展开,可能是令人振奋的,也可能是难以承受却无法逃避的,因为我们自己过往的体验会在观察亲密互动的过程中被激活。有些时候,看到孩子们得到了我们曾经渴望却不曾得到的妥善的照顾,我们会感到痛苦;而另外一些时候,看到婴儿经历着我们也曾经历过的最大的痛苦和最糟糕的恐惧,我们同样感到心碎。不过最美好的是,对婴儿依恋的研究使我们对孩子的需求敞开了心扉。我们希望它将成为你爱的故事,因为它已经成为我们爱的故事。

依恋创伤的预防与修复——安全感圆环干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