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范式#1」现象学的一些简单理解

2022-11-06 00:26 作者:夏休みの約束  | 我要投稿

「哲学范式#1」(非精神分析) 这次重刊哲学,尤是现代哲学、欧陆哲学,期间包括但不仅限于Marxism(马克思主义)、existentialism(存在主义)、phenomenology(现象学)和先验、辩证法、形而上学和一点点逻辑学。由此,决定从胡塞尔切入,以现象学说起。 胡塞尔 及其生平 胡塞尔(husserl),德国人,父母都是犹太人。知名的哲学家,开辟了现象学。大学时期他学的大抵是数学,直到硕士(master)还是博士(PhD)的时候转到哲学系。他,深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包括黑格尔、康德等人。同时期(contemporary)的海德格尔曾与他深度交流,并仰慕已久。不过在中后期,因为理论的偏差,导致二人的友谊走向了尽头。他的著作过多,难以罗列清楚,就如《逻辑研究》《算术研究》。关于大学任教和种族(race)歧视而拒绝担任教授之事暂且不谈,搁置不谈。 现象学(phenomenology)「笛卡尔及背景」 谈到胡塞尔的现象学,必然要谈到笛卡尔——现代哲学的开辟者。笛卡尔名言“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正确翻译应为“我思考所以我是”】我思故我在这句话,表明了笛卡尔在怀疑主义的冲击和思考下,得出了一个结论:世间万物都是不可实证,都是可以怀疑的,但唯有一点,是无法怀疑的——便是我在思考。由此看出来,笛卡尔认为我思是值得信赖的,除了我思之外,包括“我”本身,都是可以怀疑的。“我”也许只是一个大肉块罢了,如是而已。不难看出,笛卡尔将心与物进行了一个两分,即二元对立,同样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在这里,你可以试着想想略有谄媚色彩的陆王心学,便全是属于唯心,缩小点说,主观唯心主义的。 那么在吸收了前人,即笛卡尔的思想下,胡塞尔对当时的自然科学进行了批判(个人认为这般自然科学的僵化已然延续至今):即自然科学在物理主义、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愈演愈烈之势下,缺少了主体,即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讲的两点: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超越性。自然科学走向了僵化,过分追求客观与客体,忽视了主体。即陷入了极限化的思考,认为待在实验室里便可以求知宇宙一切。更有甚者,认为科学(science)无法解释,无法自洽的便是无意义的事。这里我并未批判科学实在论这种庸俗的实在论和神化的欲望投射。而是自然科学本身。这种背景下,“悬置”开启,一切的现象学开始,是经验主义、怀疑主义下的辩,是康德的先验、笛卡尔的“主唯”下的产物。 「悬置及现象学复原」 前面说了,笛卡尔将物心二分。显然,胡塞尔不赞同这种想法。实质上,胡塞尔走了一个极端,好如虚无主义向存在主义的转变那般,胡赛尔将心物改为“心心”。毋宁说,天人合一,再走一遍黑格尔的路。 我观察到的世界便是这个世界,他是存在的,除此以外,我一概不知。因为我没接触到,除非我看到了,我摸到了,否则我无法确定其是否存在,用神秘海域的英译来说,就是uncharted。这种疑问态度 这种审视、怀疑的态度,悬置,就是现象学还原。 先验与存在 我们再谈谈海德格尔和康德——存在主义和先验。 先验,其实以我之见 是一种经验主义的再现。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狗看到了一个食物,比如说苹果,会去咬,抢夺,确定其确然存在。而人,看到了一个苹果,就认为它是苹果。但它究竟是不是苹果呢?不一定。也许只是一个形似苹果的新品种。这就是先验。人会主动的先验,但是先验会欺骗我们,就像芝诺说的”感官会欺骗我们”那般。这种物质世界的先验会导致如柏拉图那般的“超理性世界”,超越物质、甚至灵魂之物。当然,胡塞尔对此是持驳斥态度的。前面说了,他认为物人一体。这般是超超感性的,却是回归于现实的。饿了总得吃饭,困了总得睡觉。于是这般,关注得便是目光所及之处,再把握客体本身,想象出主体。主客便不需、也不必分了。如此看来,n个人有n个世界。我不知道你的世界是如何的,我不知道第二天醒来还是不是我,但唯有一点我可以深信不疑,作为先验主体的我:至少在现在 不是在过去那0.1s,也不是未来,而是真真切切的我,存在。 这里的存在,可以想象出海德格尔般的,存在需要他者,如果没有他人,便无法得知我是“我”,我就“不存在”。这便是著名的“共在”当然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认为存在是建立在虚无之上的,不过与此关系不大,便不过多赘述。当然,这种存在是自在且自为的,需要感知,才能被证明,它必然不能是经验主义塑造的人,这在大卫·休谟时便被推翻,“缸中之脑”足以产生动荡和危机。而这般存在,必然是此在。笛卡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何厉害,因为它有原点,在这个(0,0)的点之下,相对地,我们获得了另外的点,将一个抽象的事物直观体现下来。这样不就是现象学吗?我,或者说我思便是这个原点。一切我所接触的世界便是这个原点外的一切,无穷无尽,但我知道我所能目及之点。 马哲及后言 其实马与现象学并不是排斥关系,同样地,我也并不认为唯物唯心的区分有何重要。从上述分析不难看过,现象学是唯心的,但这套范式具有实践论,理应又有唯物的范畴。马也是这般。在马克思大学时期,深受黑格尔的影响,但是之后,他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部分,立足于费尔巴哈,但辩证法用的是黑格尔那套。马哲其实严格意义上,并不一定是最伟大的理论,但在实践层面,马是社科的典范。当然,无论是马,阿尔都塞,还是齐泽克,都不说自己是Marxist。或许,称马是女性主义更为合适。回到原点,回到混沌,再把世界悬置,打破枷锁罢。 参考文献及资料:《存在与虚无》——萨特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萨特 《西方哲学史》——后浪出版社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   幽灵漫游指南 BV14e4y1i7m5c Acknowledgement及后日谈   许多部分参考幽灵和未明子的例子,并延伸和发散自己的思维,感谢他们的例子。这次是纯哲学范畴,并未涉及我所熟知的精神分析。所以整体内容偏水,专业术语不算多,相对通俗易懂。对于现象学还原部分应仔细读原书,反复揣摩。而我所谓现象学,或是经过我思考后魔改过的版本。无论怎样,这算是第一个解析。之后试着着手古希腊,看看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派,还是新柏拉图主义,亦或是更早的米利都学派。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也不知是否会实施。

「哲学范式#1」现象学的一些简单理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