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烬
2021.
第一次读陌生作者的书,倘使还令你惊喜,那真是莫大的幸运了。
读到一小半的时候就要闭馆了,那时候将军正吩咐妮妮要点上蓝色的蜡烛。
我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位将要到来的客人以及这客人将要揭露的真相,手里拿着书舍不得放下,到底还是借了回来,一口气读完了。
中间有一个刹那令我产生了厌烦……
因为你在心里不断累积“发生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情绪,几乎已经按捺不住要从胸膛里漫出来!
将军却仍然那样慢慢吞吞慢条斯理悠哉游哉地絮絮叨叨他在遥远的蜜月之旅如何观看当地人宰杀绵羊……
我甚至于要怒而摔书了,直到将军轻飘飘地说“当你在密林中,在隐蔽处,当你举起猎枪向我瞄准并想杀死我时,你可能有史以来第一次体会到这种感觉”。
那一下,就像一颗子弹穿透我的头颅,我的心似被重锤砸中,接下来整个的回忆都仿佛一马平川,枪林弹雨一泄如注。
作者的行文是极引人入胜的,借用译者的形容,是“语言最精美考究、故事最动人、情感最深沉、风格最强烈”,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我在阅读这些文字时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论起摘引,似乎整篇故事都值得被摘引。我摘录其中的某一段:
“我来告诉你在过去的四十一年里,当你在热带和世界上闯荡时,我一个人在森林里隐居的体验吧。就连孤独都与众不同……有的时候,它就像一片原始森林,充满危险和惊喜。我熟悉它的一切。那种无聊,无论你想用何种人为之建立的生活秩序将它驱逐都无济于事。随后是突然的爆发。孤独也跟热带雨林一样神秘。”他的语气又变得执拗,“一个人活在严格的秩序里,有一天突然变成杀人狂,就像你的马来人。尽管他拥有许多房间,拥有爵位、官衔和病态恪守的生活模式。有一天,他突然冲破所有的一切,手里拿着枪或没有拿枪……后者恐怕更加危险。他冲到世界上,面对严峻的目光;同伴和老友躲闪让路。他去到大城市,花钱玩女人,周围的一切轰然引爆。他寻找争斗,并能随处找到。我要说的是,这还不是最糟的。也许他在狂奔中像癞皮的疯狗一样遭到殴打。也许撞到墙壁,遇到生活中的无数阻碍,撞得粉身碎骨。更糟的是,一个人在自己的体内扼杀掉了那种由孤独在灵魂深处酿生的愤怒。他哪儿都不去。谁也不杀。他该怎么办?只有活着,等待,恪守秩序。像僧侣那样,像恪守某种处事原则的异教徒那样活着……但是对僧侣来说这很容易,因为他们有信仰。这类将自己的灵魂和命运交付给孤独的人没有信仰,只有等待。等待那一天或那一刻的到来,直到能够再次与那些使他陷入这一境地的人进行争论,争论迫使他坠入孤独的所有一切。十年,四十年,准确地说是四十一年,他时刻都在准备迎接这一刻的到来,就像决斗者准备决斗那样。他这样安排好生活里的一切,即使在决斗中丧生,也不要亏欠任何人。他像一位职业击剑手那样每天训练。训练什么?依靠记忆,不让孤独和时间的欣狂往心里和灵魂里放入任何东西。因为在人生中有一场决斗,不用剑的决斗,他必须全力以赴准备应战。这是最危险的事情。但这一时刻总有一天会到来。你是不是也这么想?”
仅仅是通过文字,在并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我已经全然领会到了他内心的情感。
一个人在遭受背叛(姑且用这个词吧)后,长达四十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睁眼看着这个世界覆灭、新生、再度覆灭,天崩地裂,天翻地覆,可他心里幽灵般的情感却永远在那里,不生不灭。
国家的毁灭,民族的存亡,生死浮沉,也大不过人的一颗心。
读完整个故事,我是很受到感动的。
封底评论用了”贵族品德“和”君子情谊“,于将军而言,纵然傲慢如他,这两个词他是完全担当得起的。
即便是他身上那几分无伤大雅的傲慢,在漆黑的世道,漆黑的阴谋里,这几分如刺眼明光一般的傲慢,难道不是理所应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