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大于努力的最好例证!2023年370分上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金融专硕的备考经验

石油金专431考研,专注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金融专硕
个人情况
2023年一站上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金融专硕,总分370,政治68分,英语83分,396联考114分,431金融学综合105分,初试排名第12名,复试总成绩第8名。本科是双非金融学专业。
择校心路历程——庆幸、感恩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距离备考已过去一年之久,我仍因我的选择而庆幸、感恩。我的择校是一个大工程,或许有些繁琐,但如果你想一站上岸,且没有明确的目标院校的话,可以将其作为参考。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但我希望你能找到绝对适合你的选择,然后坚持下去。行则将至,做则必成。
在各科复习流程的回顾之前,我想先谈谈择校的问题,我考研的经历就是“选择大于努力”的一个例证,我在择校上花了很多精力,直到七八月份我才确定下来学校(在确定之前,专业课一直学的黄达和罗斯)。之所以选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我经历了重重筛选的阶段。首先,由于我本专业是金融专硕,而且没有更感兴趣的专业,所以我选择继续攻读金融专硕。之后我结合自身对于逻辑和写作的兴趣,在396和数三里选择了396。而后,我将地区选定在北京和东北地区。我将北京和东北地区考396的院校的招生信息列成了一张表格,之后在其中筛选难度适中且性价比较高的学校。
我是打算一站上岸的,丝毫没有考虑二战的可能性,所以我规避掉了那些较难考的央财、对外贸等学校,最后我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犹豫不决。二者专业课难度相差不大,但首经贸可能更热门,报考人数较多。况且对比二者的优势来看,首经贸的金融专业实力较强,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211,结合我自身的考量,我未来就业方向是公务员或国企央企,我并不向往那些证券公司的就业机会,所以对我来说211的加持可能更突出一些。综上,我最终选择了中国石油大学。
政治(68分)——错题反复做
我高中是理科生,对于马原丝毫不熟悉。我的政治是七月开始的,刚开始时就只听了徐涛的课,做了他的课后题,但我听的过程中没有注重总结和梳理,所以听完一遍基础班之后没有记住什么,题也还是会错很多。九月份左右我开始政治强化班,并且选择跟了腿姐,同时着手做肖1000题,感觉有了不错的积累和提高。之后,我又跟了腿姐的冲刺班,并且把肖1000完整做了两遍,其中的错题做了三遍。为了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我还做了两遍肖四肖八的选择,最后考研政治的选择我只扣了11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最后大题背诵时我也是跟的腿姐,背了大概有九页纸的内容,但由于我大题的背诵开始较晚,所以临考前也没有背熟,因此大题丢分比较严重,最终政治只有68分。
英语(78分)——死磕真题
我的英语是六级压线通过的水平,但距离我备考六级已经过去两年多,所以我英语开始的也比较早。
从寒假期间开始用墨墨背单词,但每天背的并不多,从三月开始听了田静老师的语法课,主要练习分析长难句,之后我做了历年真题的阅读,八月返校后我又开始做第二遍,截止到考前我一共做了三遍真题阅读,达到了四篇阅读只错1-3个的准确率。
我从三月开始一直到考前都坚持背单词,高频词大概过了5-6遍,中低频大概2-3遍。我从十月开始学翻译并做了十年的翻译真题。十一月开始学新题型,真题也做了十道。临考前简单看了看完型,只练习过三篇。关于英语写作,我从十月份开始尝试背诵作文,但这一过程实在太痛苦了,我背了四篇小作文、两篇大作文后就放弃了。十二月时我开始准备作文模版,最后考试是按照自己总结的模版写的,并没有用到前期背诵的内容。最后我阅读错了两个,完型错了4-6个,写作和翻译共扣10分左右,共得到83分。
396(114分)——远远不够!
396数学:
寒假期间看了一遍《2014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但没有做题,三月份开始看考虫刘玮宇的网课,只做了他的课后习题集,大概一直到八月跟完了他的基础班和强化班,也做完了习题集。八月底返校之后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背专业课上,数学就每天从习题集里抽十道题做(这是远远不够的,学弟学妹们要避雷💥)。然后大概十月份叭,我开始做396模拟卷的时候,数学的大问题就显露出来了。我发现自己数学选择一直错很多,有时甚至10+,所以我就意识到自己的基础知识存在问题。十一月份的时候我就找到了周洋鑫老师的冲刺班,然后开始边听课、边做课后题和模拟卷,虽然感觉自己知识点掌握的扎实了一些,但由于前期题做得少,很多提速的方法和技巧都没有练会,而且一些题型的固定解法也不熟悉,所以我的数学直到考前也还会错6-10个选择。最终考试的时候也没有出现奇迹,而且再加上今年的数学偏难,我最终可能错了13个左右,是我396的重灾区了。
396逻辑:
逻辑是我最感兴趣的一科,备考期间我最愉悦的学习时光就是听王诚的课,也正是由于这种兴趣,导致我在这一学科上浪费了太多时间。我寒假期间就听了一遍王诚之前的逻辑课,并且在3月-8月期间按照他的要求做了三遍1998-2020年的管综逻辑真题。返校后,我每天只会看半套做过的真题,大概只需15分钟,一直持续到做十月份模拟卷的时候,我的逻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将王诚的强化课又看了一遍,之后再做逻辑题时就不怎么费时费力了。10月到考前,我就一边做模拟卷的逻辑题,一边看做过的历年真题,所以最后我只错了1-2个逻辑题。但其实回顾我的备考过程,我在逻辑上投入的时间太多了,而它又只占40分,所以我觉得是得不偿失了。
396写作:
由于我个人参与过多次辩论赛,而且撰写过很多党支部的宣传材料,所以这一部分我投入较少。我十月份才开始准备写作,简单看了看王诚的写作课,然后按照他的要求练了10篇左右论效、8篇左右论说文,其中每篇都是经历了“写-看例文-改-再回顾”的过程。最终我的写作应该只扣了6分左右,并且时间掌控的也比较合适。
专业课(105分)——心存侥幸达咩!
专业课是我复习过程中最折磨的一部分,我从3月开始简单学了一下教材,听了一下基础课,但是没有做公司理财的计算题,所以对公司理财的很多知识点都没有厘清。
八月开始,我一边上强化的网课,一边开始背专业课,同时还练习了一些基础的公司理财习题。现在看来,我当时的问题在于没有认识到公司理财计算题的重要性,总是心存侥幸,认为较难的计算考研不会考,所以直到临考前仍有许多没有搞懂的题型,面对考卷上占比较大的计算题懊悔不已。
好在我基础知识点背诵得还可以,我共背了5遍背诵材料,基本上从八月到临考前平均每天背诵2-3小时。最终,在我计算题惨不忍睹的情况下,我的专业课还拿到了105分,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