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物测定仪器,从粒子测量到环境监测
悬浮物(PM)指的是在空气中悬浮的小颗粒物,这些颗粒物来源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活动。大多数悬浮物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而更细小的颗粒则需要用粒径测定仪器来测量。悬浮物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快速和准确地测量悬浮物浓度是非常关键的。

所谓悬浮物测定仪器,就是能够测量悬浮物浓度和粒径分布的仪器。这些仪器可以根据采集样品的方式来区分,包括质量测量法、光学测量法、电学测量法和气雾法。
质量测量法是利用滤膜上的悬浮物颗粒的质量来测量颗粒浓度和粒径分布。这种方法比较便宜和简单,但是需要经常更换滤膜,还容易受到其他杂质的干扰。
光学测量法则是通过光散射原理来测量悬浮物中的颗粒浓度和粒径分布。常用的光学测量仪器包括激光粒度仪和激光光散射仪。这种方法能够进行全天候连续监测,并且测量粒径范围较大,但对于黑烟、颜色深的粒子等问题仍需继续研究。
电学测量法是利用气体中的电场作用于悬浮颗粒的带电状态来测量悬浮物浓度和粒径分布。常用的仪器有电子多普勒粒子计数器和电动力导型法。这种方法能够挑选出需要测量的颗粒物,排除其他杂质,但仍有对其他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等的干扰。
气雾法通过将悬浮颗粒物吸附在一定条件下的据测面积进行计数测量。这种方法的操作简单,不需要对悬浮物进行化学前处理,但只适用于测量大于一定粒径的颗粒。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监测和粉尘控制等领域需求的增加,悬浮物测定仪器也不断得到改进。目前,一些悬浮物测定仪器已经可以从空气中收集微量颗粒,然后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颗粒进行化学分析、显微分析等,可以分析出颗粒的化学成分、组分特征等更为详细的信息。
悬浮物测定仪器在环境保护、健康监测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悬浮物测定仪器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