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摘玉补石||刘备败夷陵的反思

2023-08-24 22:44 作者:龙条的理解者  | 我要投稿

1.阶级固化也不一定不好,如果整体国民幸福指数高的话; 作为一个追求自由创业者来讲,自己的一点儿感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上升到财富和权力的高位,金字塔顶端永远只能是少数人。有些时代当政的系统讲的赤裸裸,有些给一定的上升通道,这都是自然+人工的选择结果。这是这然规律和人类社会进化的必然结果个规律。有追求但对此不抗争,活法这个东西都可以自己选。 所以并不会去自怨自艾或者感觉命运不公。就如同渤海兄反复强调的观点:上升的通道还在,学习知识、实用知识去争取。抑或不争,选择都在你本尊。 等我们年老,回味时候,你没有完全虚度一生,家庭、生活、事业乃至记得思考和思想,总会有一处可以证明你活过且精彩。就像老人与海讲的故事,那些和命运抗争过的人,其实都已经达到了彼岸,至少在他们心里是如此。

千万别这么想 阶层固化后咱们连想努力的机会都不会有的

2.这算不算历史的局限性,书本和教育在过去是垄断,现今互联网时代是做不到的。知识分子在过去是统治阶级,在现在是底层民工。知识和技术无法垄断,因为,你不知道哪里就会有颠覆性出现。垄断的本质就是垄断,跟书本和知识有直接联系,但没有必然联系

美国的互联网浪潮比咱们早 但现在基本上做到了让坐拥着互联网时代的底层人连努力的资格都没有 相信我 无论怎么变 底色和规律是永远万变不离其宗的

3.虢国夫人沐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皇城画栋今依旧,只有銮车变大奔。

4.认为中国的书本便宜很大程度是因为盗版猖獗,比如全国高等数学书有两千多种,基本从一本抄出来的。这种情况造成了中文图书的质量往往低到令人发指。基础课还能指望国家统一编纂教程,专业课的书质量已经越来越刷下限。所以书本便宜在中国也不是很好的现象

总体还是利大于弊的 对社会起飞的正能量还是比负能量要多的

5.张辽八百干翻孙权,但跟着许褚干比张辽强,还是没想到

权力和战力是不同的

6.大魏吴王日常被揍也就是说孙权之前能和曹老板打的有来有回,还能坐船出去溜达,基本上是因为曹老板心思在换房本过户上,北方真动起真格来没有淮河防线的长江政权很难守住?

有一定的关系 但也跟运气有关

7.当时的魏延呢,文长不能独当一面嘛?这么大的战役完全可以让子龙去汉中,文长随军

汉中得守啊 和游戏不一样 换将真不是想换就换的

8.刘备是不是只看出诸葛亮是萧何,没看出人家是萧何+韩信,弱化版的韩信。 说道将才,感觉诸葛亮比刘备强。

后面没人能替的 丞相后来也是捋了好多年才安心北伐的

9.先主为什么一定要亲征?何不派三爷统军,黄权或丞相作参谋辅佐,自己坐镇后方督后勤兼维稳?

老刘此时是蜀汉将星之首

10.如果没有三国这个变局,曹丕还算个合格的皇帝。

其实曹丕就算没抓住机会 他的表现仍然是合格的

11.不能让赵云督江北,黄权留在身边吗?翻然翱翔,丞相也是真会夸人,说话也是门艺术

子龙表态不赞成了 所以只能去总督后勤

12.为何夷陵之战不带诸葛丞相,难道只是为了让诸葛坐镇成都搞内政吗

丞相要是出征了后勤连仨月都耗不起 老刘动不动就一年的武装旅游 换别人后勤早崩了

时也命也,法正和庞统,看看曹操那边哪怕挂了郭嘉荀彧,还有钟繇陈昱刘晔等搞内政或者做谋臣。

13.老刘娶了孙小妹之后,努力生出个儿子,汉中称王之后立孙小妹为后,儿子为太子,学学光武,可能就没后面的背刺

孙夫人在史料中的评价是“才捷刚猛,多有诸兄之风,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 老刘那几年够呛敢跟孙夫人搞人才建设

14.所以关二爷的谥号两个字一褒一贬

壮谬侯 谬通穆 刘备的皇后是穆皇后 要避讳 史书原文是“於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 要是贬意不会“时论以为荣”的

二爷的谥号是壮穆,刘备的谥号是昭烈。 古人云左昭右穆。刘晔云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古人比现代人懂谥号的。这是美谥。 从孙权的瞎操作可以看出孙权作为年轻的政治家和老一辈政治家的差距。曹操和刘备都去过洛阳,都见识过大一统汉帝国的辉煌与伟大,这也是他们毕生追求的目标,只不过他们在老年都因为现实而放弃了理想。

15.吕蒙怎么死的吗?据说是给二爷的鬼魂吓死的。

那年荆州大疫 估计是推动江陵医保报销进程时被感染了 但是吧 咋他娘的别人没事呢

16.吴老二的脑血栓这个时候还没有发挥出来呀。

这一战孙权能一直由着陆逊这么拖下去 精神能量也是非常强大的 这孩子实话实说 真的不简单

国家还是靠人,魏国这一代的将帅确实应该坐江山,十万可能就算想趁着樊城之乱北上,没有够分量的牵头,他也很难上。弱者上位真的是得有天命。

17.你觉得孙权下去以后见到他爹和他哥会挨揍不

不会的 他爹他哥要是没死那么早可能他家早就自我核爆了

18.损失5万兵力为什么就伤元气了啊,蜀汉总兵力多少啊,为什么损失五万这么严重

魏国在建安末年是拢共20万兵 算算比例吧

19.别说曹操了,这要是曹睿早生二十年,估计柯基已经凉凉了。 后续剧情估计就是丞相逆天,以一州之地单扛强魏了

你说丞相这命啊!赶上曹叡了!

曹丕还是对了 吴国没了 给诸葛亮荆州 魏国拿扬州 这诸葛亮水路通了 未必还打不过曹丕?

发育的时间谁来拖  蜀国满打满算也就老刘那五万精锐 魏再拿了扬州 基本上就没法玩了

曹丕坐山观虎斗啊,万一出手导致第二次湘水盟约咋办呢?青徐的臧霸还没收回,手里也没那么多兵啊,看戏起码能保证老二老三当中至少有一个被打残啊

应该在等老刘把陆逊打哭跟着去收割 结果希望寄托太高了

曹丕在同年的九月出兵东吴,一如既往的在陆战中斩首千级,然后在水战中被人家打回原形,可以说,曹丕时代的,曹军战果都不太大,进攻东吴没有太大的战果

20.老三打老二,同时还指望着老大赶紧出手揍老二。把几万人性命寄托在外部的动作上去指望胜利,这脑洞比郭嘉当年劝曹操揍乌桓的提案还大吧。有点看不懂老刘这样做的底气。

他伐吴就是不得不伐的 吴老二已经把路给他走绝了 老刘的这个思路已经是没有选择后的选择了

21.曹丕就因为那个怕别人今后不敢投降的理由,就不打孙吴了?还是孙权当时也留着后手呢?

他可不怕今后不敢投降 老刘战败后不久他就出兵了 他估计在等老刘把陆逊干掉后收割去

22.曹丕封孙权为吴王,也是为了凸显自己的天子威仪,即自己皇权的合法性。在这一方面来方面来看,他是赚了的

他赚10块 十万赚十万

曹丕真的挺幽默的,自己写了本书夸自己左右开弓,百发百中,荀彧见了都说好,甚至把书寄给了张昭和孙权看,还立下规矩让大家都看。他儿子称帝后看不下去把这个规矩给废了。 不怪曹操想传位给曹植

23.三国志给刘备的统帅不到80,是不是很不合理

是低了

24.感觉老刘的攻城拔寨的战术能力不如他守城的能力啊 这辈子除了打人家已经战略抛弃的地盘(荆南)和出其不意(往南打刘璋)就没几下子战果了 汉中那次灵光一现也算不上他自己的战术吧 顶多在统御军队方面有些水准 毕竟这辈子除了夷陵这次也就被曹老板打崩过

早年汉末群雄时期大量战绩都没保留 但刘备集团越打名气越来越大 基本上应该都是通过攻击力体现出来的

25.汉朝鼎盛时5000万人口,到三国合计也就五六百万人,十存其一,这是真实数据吗?

并不太真实 三国时代已经分为民户、吏户、兵户的不同统计口径了 还有大量的人口被藏匿

26.蜀地天险,易守难攻,剑阁、白帝城极难突破。刘备明明可以原地不动,休养生息,等别人来打啊??为什么非要在主动攻击曹魏和攻击孙权之间二选一呢??再等等,待“天下有变”不好吗?  而且从丞相后来的感叹也说:“东行”实在不对啊……  是不是可见刘备还是战略上太糊涂,而且没有咨询丞相,没有听取赵云的劝阻……战略上比他的祖先:刘邦、刘秀差太远。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也不冤枉啊。

当时的趋势更可能是他要是不打 孙权就喊着曹丕来打他了 老刘将面临双线作战 虽然秦岭和白帝城是天险 但两国同时来攻的话 还是危险性很大的 对人心将领素质等等都是极大的考验

27.黄权在前线了解前线的战况,离老刘又不是很远,可不可以像三爷打张郃那样自己用计对付陆逊,或者想出计策派信使送给老刘?

黄权是巴西郡人 估计这辈子没到过宜都 一直在江北 不知道猇亭地貌是啥样的 这个不实地调研是谈不上发言权的

28.后来诸葛丞相是不是靠着蜀锦出口搞经济战薅魏吴跟罗马的羊毛当军费,才能打的中国不解甲。

有很大关系

29.曹丕不出兵的原因中,对青徐军事力量控制不强是不是一个重要因素?后来数次亲征仿佛也验证了这一点。另外,新君登基,首战一旦告负带来的政治震荡是否也成为曹丕投鼠忌器的原因?

曹操这辈子不搭理青徐也没耽误出兵江东 他登基后可没少打仗 取东三郡 烧芜湖营 和青徐关系不大 不过曹丕一朝最终通过后几次伐吴完成了对青徐的掌控 这是曹丕的政治功绩 要给与肯定的

30.当初老刘要没能请到丞相加盟,白帝归天后有没有人能扛起蜀汉大旗?蜀汉灭亡时间是否会大幅提前?

当时就亡国了

31.我想和女朋友换情侣头像,用诸葛亮和刘备,或者刘备和关羽。她为什么就不愿意呢!

怕其中一个人先走

32.真想给那些骂刘备虚伪的人看看。

千万别 观念是改不了的 只会增加敌人

33.曹丕在整场夷陵之战中的反应应该如何评价呢?毕竟刘备7月败,曹丕9月大军伐吴,再考虑大军的动员动辄要大半年甚至一年(记得昆阳大战的时候说过~),是不是说明曹丕至少是想收割夷陵之战成果的,只不过因刘备败得太快,曹丕没有及时反应过来?

老刘输的时候仗已经打了13个月了 曹丕再不及时也不应该的

34.曹操和曹丕打东吴的成败,为什么大多数都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崩…

细枝末节 不详细写总体而言还是因为无关大局

35.泪目了。 一个整个时代最仁德的人,临终遗言竟然说自己德行不够…

36.大多数人对刘备的了解停留在《三国演义》塑造的大耳儿形象:虚伪,无能,妇人之仁,这跟真实的刘备大相径庭:温仁敦厚,百折不挠,严于律己,体恤下属,作战时身先士卒,待下属如亲人朋友。出身草根,却能打破阶层固化做到皇帝,一次次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却能始终不放弃目标,从达成的功业相比,刘备不如曹操,甚至比不上孙权,但从人生起点和创业难度来说,曹操也只能甘拜下风,尤为可怕的是,面对一次次的诱惑,总能守住道德的底线,坚持用相对来说光明磊落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标。看三国的人大概会经历三个阶段,小时候受演义影响,以蜀汉为正统;进入社会后。受成功学和厚黑学影响,转而觉得曹操,郭嘉,司马懿,孙权才是厉害;等在社会遭遇各种波折,冷眼,诱惑和背叛后,才会明白到底刘备有多不容易,以及守住一份初心有多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说刘备是三国第一英雄都不为过。而且在人格修养上,刘备也近乎完美,他不像曹操好色,猜忌下属,屠戮人民;也不像孙权好酒,出卖盟友,对下属刻薄寡恩,三国中,蜀汉像个家庭,刘备最不可思议的一点是不管被人打得多惨,队伍如何分崩离析,他的下属总会放弃唾手可得地荣华富贵,千难万险也要回到他身边,这样的人格魅力,只有两千年后的毛主席才有。而就是这样一个牛逼人物,却被罗贯中塑造成类似唐僧般的形象,不得不说是种遗憾。三国故事的流传,演义有很大的功劳,但其在刘备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彻底失败的,鲁迅说的“显刘备长厚而近伪”,真是一语中的

37.在此有两个疑问请教 1.运粮问题,在我看来,和平时期的军队与后勤人员的给养消耗与战时的给养消耗的差别主要是运输工具的损耗区别吧?比如一个士兵平时一天一斤粮食,打仗的时候也基本上一天一斤粮食,只不过区别在于平时直接吃库存,战时是运过来的,后勤人员也是同理。我认为区别在于如果路难走,那一路上可能会不停的修车造车,速度慢效率低,有被截断的风险,水运的好处就是成本很低。总结起来就是打仗的粮食问题不在于粮食消耗量变大了,而是运粮过程中存在的那些不确定性,我这种理解对么? 2.水战,长江以南水军厉害的原因我有些疑问,长江以北也有很多江河,却很少有水战,是因为冬天结冰可以不用船,或者水流量小河流也窄比较方便渡河么?黄河为啥没有听说过水战呢?

1、对 此战蜀汉的物流损耗并不大。2、您说的很对 北面水战少主要和气温以及水量有关

38.看得心潮澎湃,总觉得关刘这大腰没曹老师那部分详细

要是史料全这好厨子可能不放菜嘛

39.地球撞火星,司马诸葛大对决



摘玉补石||刘备败夷陵的反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