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ome words to say

2022-04-11 13:10 作者:小小与记事  | 我要投稿

去年张老师上课期间给我们看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说道做人的十层境界,其中最高的一层便是达到悲天悯人。我第一眼看到这个词时便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纪录片,纪录片里是一位90多岁的医学泰斗,属于出现在教科书封面上的人物。纪录片里的场景我现在依旧记得清楚,老先生带着一批学生去查房,病床上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老人因常年的呼吸系统疾病总要来医院住个几次。老先生查房时握着病床上老人的手,闲聊似的谈,你今天怎么样了,感觉有没有好点,走的时候老先生还低头亲吻了老人的额头。老人突然就像个孩子般哭了起来。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悲天悯人”以及“大师”这两个词真正的含义。

因为知道众生皆苦,所以常怀悲悯之心,不忍苛责任何一个人。也有人说悲天悯人这个词反映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看待他人,把自己置于圣佛的地位,觉得别人都很惨,这反而体现了一种高傲。我并不认同后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在老先生身上真正的看到了一种称之为“爱的悲悯”。悲天悯人者从没有把自己置于一种更高的位置,而是他深刻认识到了人在这世间所遭受的苦难的事实,也深刻的认识到人之局限性导致我们受苦的必然,而一个人还有余力去关爱他人已是莫大的仁慈与善良。何来居高临下之说呢?

而那些指责他人居高临下的可能恰恰自己就是居高临下看人之人。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人几乎没有,即便是面对至亲,我们也不过是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去对待对方。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奶奶,她一生辛苦,及至老年,留下一身疾病。伯父伯母、爸妈、甚至是哥哥和我都会无法理解,明明已经是不需要那么辛苦就可以好好生活下去的环境了,为什么还是要拖着一条病腿去下田地务农,没有收益还倒贴成本。而某一天当我站在我奶奶的角度去想我才终于明白一位老人如此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一辈子劳作的老人的生命体现在他们自己守护的田地里,那里是他们的人生价值所在,是自己还有用、还不会拖累子女的证明。想明白这一点,我才发现我们对奶奶说的那些话是那般浅薄无知且伤人心。

我们受困于自身的局限,难道我们要因为这局限去指责、去嘲讽、去鄙视他人抑或我们自己么?我不知道。能好好活着就已经很艰难了,为什么还是止不住的给自己加那么多枷锁。

Some words to say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