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玩游戏是自私的
之前一段时间,陪朋友打游戏让我饱受折磨。
不同的好友邀请我参加不同的车队,下班后感觉挺累的,并没有多大热情,但碍于情面索性都答应了。好不容易等到人齐,还没打两把,结果游戏时因为一波大龙团的决策失误闹得不欢而散,顿时失去了继续游戏的兴趣。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打上头闹情绪实属少见,但相比于窝在床上追番,一个人逛逛夜之城,越来越觉得陪朋友打游戏的乐趣总是少了一些,不光是时间上需要妥协,游戏的选择面也窄了不少,成为打工人后,或许还少了些社交的热情。
有时候会感觉,游戏不再像以前那么纯粹了。游戏从小陪伴我长大,就像一个玩伴,但有时候成为负担,我对于他的情感难免会有些复杂。

很多时候,玩游戏更像是一种社交方式。客观上,游戏组局与饭局、酒局颇为相似,不免让人有完成任务之感。但时至今日,通过游戏进行社交已成为当代社交中的主流形式,类似于以前的麻将社交、运动社交,人们用游戏与朋友牵线搭桥,维护关系,如果不参与进去,好像的确会让朋友间的关系变得生疏。
有次看到关于删除微信好友的文章,提倡疲于社交的人“给朋友圈做减法”。要学会自己留空白,学会独处。一方面可以避免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类的观点,远离打扰可以让大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受岁月静好。另一方面,文章谈到有些美丽景色只能独享,因为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不可强求。宁可拒绝他人,不可委屈自己。
高中的老友最近沉迷于《荒野乱斗》,在这之前,群里的爆款游戏是《和平精英》,我手机里的《和平精英》也是那段时间下载的。这次《荒野乱斗》的走红我并没有参与,起初没太多异样,聊足球聊洋葱新闻一如平常。但没几天,便有些跟不上话题了,跟他们聊天的频率似乎少了,这么一想,我又有些不安之感。
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因此少了条维护关系的桥梁,多少会感到一丝剥离感,仿佛从群体里脱离开来,不安或许来源于此,这种不安是好是坏我也说不清楚。
大学时代睡我下铺的室友,是个游戏大师,《彩六》、《文明》、《饥荒》都是他带我入的坑,每天醒来都可以看到他已经坐在电脑前跟朋友玩不同的游戏,昨天是《EVE》,今天是《缺氧》,明天是《逃离塔科夫》,我曾一度以为他会进入游戏行业。但他现在是某地的选调生,算是个大学生村官吧,不知道他现在都玩些什么游戏,还有没有时间去捣鼓他那些装备。
我曾经问他,这么多朋友找你一起玩各种游戏,你不累嘛?
他回答道,虽然会有不太想玩的时候,但如果能让朋友们开心其实自己也会开心。
我调侃:“你是不是圣人?”
他笑了:“不是,但如果因为我跟他们玩,他们开心了,那下次我想玩的时候他们应该也会愿意陪我玩。”

这下我算是明白了,陪不陪朋友玩游戏都是自私的行为。
那天英雄联盟好友列表有个顶着极其中二ID的好友邀请我灵活组排,我思索许久都没能想起这人到底是谁,也没好意思问他身份,当作是陌生网友拒绝邀请独自匹配去了。直到后来元旦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很敬重的球队队长突然让我敬他一杯,我问为何,他才说起那天我拒绝邀请装高冷的事,让我好不尴尬,赶忙敬酒道歉。

我不愿意陪别人打游戏自私吗?自私,这就是为了自己一时舒服不顾友情。到头来朋友聊天话题少了,打游戏不带玩了,自己觉得不安,谁让我追求岁月静好无人打扰呢。
那我陪别人打游戏自私吗?也自私,因为我这次陪你打了游戏,到头来你还是得陪我打;你要是不陪我打了,一次两次或许没有大碍,但长此以往,我可能很难再认你这个朋友。也怪不了我残酷,只能说人性如此。
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最佳选项,但生活里没有答案的问题多了去了,何必纠结这一个呢。要是你身边有个无怨无悔一直陪着你打游戏的人,请你务必好好珍惜你的天使,别让TA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