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y! 机构发的最后一张提纲2023高考新高考语文答题的kdy 感动死了...

2023届语文实战
考前我已经熟悉2022年高考全国卷的几份试题,并能在不看试卷的情况,下回忆起每一道题型
一.语文考前5分钟
1.语文是高考第一科,我能消除紧张感,迅速投入认真做题中。
2.拿到试卷,我会花一分钟浏览全卷,尤其是关注作文材料和任务。
3.看完试卷后,我会告诉自己,卷子就是之前熟悉的题型,很多题都是老师带我们复习过的。
4.开考三分钟之前,我能用目光搞定默写题成语题。
二.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5.我知道信息类阅读,第一题考信息筛选,第二题考文内推断,第三题考文外推断。
6.对于信息类文本阅读的论证方式题目,我会从整体方面把握,并进行恰当切分对比。
7.我能熟练掌握了一标二找三比对的解题方法,分辨五大陷阱。我对信息类文本阅读的选项和敏感,凡是过于绝对的话语,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进行大概括的词语,我会特别敏感。
8.我能准确区分论证思路题(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题(论证方式)。
9.对于信息类文本阅读的行文脉络题,我会结合文本不会空谈。
10.我知道新高考有可能考“非连续性”的实用类和文学类,对于“非连续性的信息类文本阅读”,我知道材料有同一个中心,但是侧重不同;“非连续性文学类文本阅读”,我知道文本一是文学文本,文本二是文学理论,文本二的设置是为了最后一道主观题。
11.对于小说的“内涵题”,如问题目或者画线句子的含义这一类的题目,我习惯从表面意、深层意和主旨意去分点作答。
12.对于小说的“作用题”,如问“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受到什么效果”“这样处理好不好”一类的题目,我会优先从“情节”“人物”和“主旨”这方面组织答题。
13.我知道小说最近常考“革命小说”“表现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当代小说”,我已经做过此类复习。
14.对于小说的“反复描写题”如多次描写了某景、某物,某动作、某神态、某语言等,我习惯逐一分析再整体分析。
15.我知道无论是信息类还是文学类,都会有“反套路”试题,但是我不担心,我会严格按照题干来作答。
三.古诗文阅读
16.文言文阅读我习惯先看选择题的文意理解题,再看文章。
17.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重点看人名,同时告诉自己地名、官职名、朝代名、器物名等,在翻译的时候可以保留。
18.我掌握了断句的方法,特别关注核心动词、对称结构、特殊句式和固定搭配。
19.对于文意理解题,我会优先考虑人物、事件、时间和地点方面可能出错,陷阱常常是张冠李戴和曲解文意。
20.我能比较准确的找到翻译句子的得分点,优先找实词(名动形数)看看他们是否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再找虚词和句式,并且我习惯于补充文言文中常常省略的主语和宾语。
21.我能区分文言特殊句式,能在文言翻译的时候有意识地通过“增”和“调”的方式把意思理顺。
22.文言翻译题我能采用自“字字落实,一一对译”的直译法,努力做到信(准确)答(通顺)。非必要时,不直译。
23.对于文言文最后一道3分的简答题,我不会陌生。我不会用原文作答,而是用概括后的语言分点作答。
24.对于古诗鉴赏,我会先看4选1的选择题的选项,然后再看古诗的标题、内容和注释。
25.对于古诗鉴赏“手法题”,像“最后两句诗是如何表达感情的”一类的题目,我会下意识的从最常见的手法中进行筛选。
26.对于古诗鉴赏“鉴赏题”,我能从“内容”“手法”和“感情”这“三步走”去组织答案。对于“情感题”,我能从选择题和注释中获取启发。
27.在做古诗文默写题时,我会格外小心,参考情景式的上下文推断句子,并把字写好。
四.语言文字应用题
28.修辞类选择题和标点符号题。我对于课文中的经典例句已经了然于心,参考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我已经很熟悉。
29.主观改病句题。我会先看敏感词(如介词开头、双面词、否定词、并列词、数量词、关联词和代词),再划分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我知道,考纲中的6种病句类型,考得最多的就是“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30.语句衔接题(考察逻辑思维),我一定能“瞻前顾后,承上启下”,而且我会特别关注后面的内容,并习惯从后文推出前文。
31.长句改短句题,我会先提取主干句,再将附加成分改写成2~3个短句(主谓短语或动宾短语才可以单独成句)。
32.语句补写题,我会特别关注语段中的标点符号和关联词语。
33.我知道今年的新高考语用题还会有新题型,无论什么题型我都不担心,越是新题型难度越低。
五.写作
34.在写作前我习惯花3~5分钟“涂画”一下提纲,字可以写在草稿纸上潦草点都行。
35.我每一篇考场作文都能写到850~900字这个区间。我的作文,虽然字写的字不算很美观,但能保证卷面整洁,几乎没有涂改。
36.我的作文,一般都是6~8段,段落较为匀称,比较美观。
37.作文开头,我一定会定向引述材料,一定不会绕圈子。首段写作一定是先引后提,提论点时一定要加上“我认为”“吾以为”“在我看来”让中心论点闪亮登场。
38.作文的中间段落,我会按照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外到内,剥笋式展开分析论证。
39.作文的素材,我会优先使用自己日常考试中熟练使用的素材,还会对新教材的课文、新闻热点素材都加以引用。
40.作文的结尾,我会回扣开头和材料,确保不偏题。
41.每次新写一段前,我都会再看一次作文试题和材料,确保自己没有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