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狂欢节》
中文名称:狂欢节
外文名称:Carnaval(英文);Le Carnaval(法文);Карнавал(俄语)
剧本:米哈伊尔•福金(Michel Fokine)和莱昂•巴克斯特(Léon Bakst)
编舞:米哈伊尔•福金
音乐: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狂欢节》,作品第9号,由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阿纳托利•利亚多夫(Anatoly Lyadov),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Alexander Glazunov),尼古拉•切普宁(Nikolai Cherepnin),安东•阿伦斯基(Anton Arensky)配器)
布景和服装:莱昂•巴克斯特
舞台服装制作:莫里斯•安吉尔(Morris Angel)
指挥:皮埃尔•蒙特克斯(Pierre Monteux)
首演日期和地点:1910年2月20日,由帝国芭蕾舞团(Imperial Ballet)在圣彼得堡巴甫洛夫大厅(Pavlov Hall);1910年5月20日,由俄罗斯芭蕾舞团于柏林西部剧院(Theater des Westens, Berlin)
演员表:
帝国芭蕾舞团
塔玛拉•卡尔萨维娜(Tamara Karsavina)…………高隆比娜
列昂尼德•列昂蒂夫(Leonid Leontiev)…………小丑
维拉•福金纳(Vera Fokina)…………基亚里娜
卢德米拉•舒拉(Ludmila Schollar)…………埃斯特雷拉
布罗尼斯拉瓦•尼金斯卡(Bronislava Nijinska)…………巴比龙
维塞沃洛德•迈耶霍尔德(Vsevolod Meyerhold)…………皮埃罗
瓦西里•基瑟列夫(Vasily Kiselev)…………弗罗列斯坦
亚历山大•谢里亚耶夫(Aleksandr Shiryaev)…………尤西比厄斯
阿尔弗雷德•贝基菲(Alfred Beckefi)…………潘特龙
俄罗斯芭蕾舞团:
莱迪亚•洛波科娃(Lydia Lopokova)饰演高隆比娜
瓦斯拉夫•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饰演小丑

剧情简介:
人物表
小丑(Harlequin)
基亚里娜(Chiarina)…………
埃斯特雷拉(Estrella)…………
巴比龙(Papillon)…………蝴蝶
皮埃罗(Pierrot)…………法国传统剧中表情哀伤、脸上用粉涂成白色,头戴尖顶帽的白面男小丑
弗罗列斯坦(Florestan)…………
尤西比厄斯(Eusebius)…………
潘特龙(Pantalone)…………意大利喜剧中的小丑老人,
高隆比娜(Colombine)…………意大利喜剧中聪明伶俐的侍女
一.剧情简介:
芭蕾舞剧的内容与舒曼的钢琴套组有关。所有的剧本和顺序都保存了下来。芭蕾角色轮流在舞台上场和下场,每个片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场景。
芭蕾舞发生在一个化装舞会上。
1.序幕:狂欢节的庆祝活动。皮埃罗睡在花园里的一张桌子上,人们匆匆赶往化装舞会。
2.皮埃罗:皮埃罗很伤心,他很孤独和被抛弃,每个人都很开心。
3.小丑:穿着五颜六色的小丑情绪高昂地出现了,小丑扑向皮埃罗,皮耶罗悲伤的表情的表情让小丑发笑,他对那个可怜的家伙讥讽和嘲笑,小丑扑向皮埃罗,拉着他的长袖,把皮耶罗从狂欢节上扔了出去。小丑一出现就消失了。
4.高贵的圆舞曲:在华尔兹舞曲中,戴着面具的女士和男士来来去去。
5.尤塞比乌斯:尤西比乌斯缓缓上场。他被狂欢节的光彩和欢乐弄得心烦意乱。他正在寻找避难所。在狂欢节上,没有一个女孩是他感兴趣的,想和他一起享受快乐。突然他遇到一个漂亮的陌生人,就像只能在梦里出现的那样。这是基亚里娜。她在舞台上跳舞,追着尤西比乌斯一起走了。
6.弗罗列斯坦:充满激情的弗罗列斯坦奔波上来,寻找他的朋友埃斯特雷拉。哎呀!这就是他啊,埃斯特雷拉装作不屑。弗罗列斯坦扑向她,渴望向她表达他的爱。埃斯特蕾拉转过身来继续装出受伤的样子,但是坚持不懈的弗洛雷斯顿成功地让她和自已共舞。
7.卖弄风情的女人:基亚里娜再次出现,怀里抱着鲜花。她风骚地跳舞,将手臂伸向尤西比厄斯和他调情,她亲吻一朵花,扔给尤西比厄斯,然后躲起来跑掉了。
8. 表白:皮耶罗在这些爱情场景中是如此孤独。
9. 蝴蝶:皮埃罗很寂寞。蝴蝶飞舞着过去,轻浮地在舞台上飞来飞去。皮埃罗躺在那里等她。蝴蝶拍打着她的翅膀,试图飞走。
10. 跳舞的字母:皮埃罗似乎用帽子遮住了蝴蝶,就瞄准了她,把帽子扔了出去。皮埃罗认为他已经抓到了蝴蝶,抬起帽子之后,真令人失望!蝴蝶不在那里——她已经飞走了。他挥舞着长长的袖子悲伤地走开了。
11.基亚里娜: 基亚里娜和两个朋友的三人舞。她在讲她对尤西比厄斯的痴迷,取笑他。当尤西比厄斯出现时,他们会分开了,然后围住他。尤西比厄斯认不出基亚里娜,就离开了,他的两个朋友被这些事件激怒了。
12.肖邦:一首类似肖邦夜曲梦幻的旋律。就像一个年轻诗人在舞台上滑行的幻象。
13. 埃斯特雷拉:埃斯特雷拉在狂欢节音乐中跳舞。
14. 相逢:狂欢节人物到了。当高隆比娜在地板上滑动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快乐的小丑一把抓住了她。幸福的夫妻寻找机会私下里想表达他们的情感。当他们看到没人在看的时候,高隆比娜用他那件蓬松的裙子盖住了他,他们的第一个愿望就是亲吻。
15.潘特龙和高隆比娜:潘特龙,一个试图装扮年轻人的老人,以可怕的速度冲了进来。高隆比娜定了一个聚会地点开玩笑地和潘特龙老头约会。时钟显示时间已经到了,这就是信中指定的地方……但是他的女士不在那儿。潘特龙决定等待。他不耐烦地再次读了这封信。小丑用温柔手捂住了他眼睛,高隆比娜从他手里夺过了这封信,嘲笑他。当他看到高隆比娜时,他忘记了愤怒,小丑和高隆比娜已决定与这位可笑的忠实老者一起娱乐,但勇敢的小丑阻止了潘特龙亲吻高隆比娜的手。
16. 德国华尔兹:高隆比娜的舞蹈中吸引了潘特龙并在一起跳舞。小丑把信撕成碎片,然后把气喘吁吁地潘特龙踢下了舞台。
17. 帕格尼尼(间奏曲):小丑和高隆比娜共舞。
18.倾诉:小丑倾诉对高隆比娜的爱。丑角将心从胸膛里“挖”了出来,并放在高隆比娜的脚下。
19.散步:一对对相爱的恋人们出现了。他们寻求独处,但每个人都在舞台上相遇,他们也在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蝴蝶飞来,皮埃罗紧随其后追着。潘特龙是漫步情侣中的一员,他也在追蝴蝶,仍在努力寻找这封信的不知名作者。蝴蝶把他带到白日梦中的小丑和高隆比娜那里。潘特龙的举止让小丑感到非常愤怒。他高声宣布“我和高隆比娜要结婚了”。潘特龙抗议。皮埃罗让每个人都平静下来。 “不要争吵或争论。潘特龙和小丑,讲和吧。” 小丑伸出他的手,潘特龙勉强接受。
20.暂停:欢乐的爆发使每个人都为之着迷。在狂欢节的欢乐中,只有两个人感到不舒服:皮埃罗和潘特龙。高隆比娜呼吁潘特龙。他走向她。但是,小丑将他扔进了皮埃罗张开的的怀抱中,并将皮埃罗的长臂贴在潘特龙的背上。所有快乐的朋友牵手。
21.大卫同盟盟员进攻凡夫俗子进行曲:集体舞变成了游行。在狂欢节上,潘特龙把皮埃罗的袖子绑在一起。幕布落下了。皮埃罗和潘塔隆留在布后幕布前,被卷进袖子里。当他们出来的时候,他们徒劳地试图从幕布后面溜进去,徒劳地请求让他们去参加狂欢节。

二. 创作过程:
1910年,为了给《谐谑录》(Satyricon)杂志捐款,圣彼得堡巴甫洛夫大厅举行了一场慈善演出,而《狂欢节》是在三次自发排练中创作出来的,是福金和艺术家列夫•巴克斯特喜欢演奏的精致风格之一,该表演进入了编舞的历史。只有《狂欢节》充满了精致的卖弄风情,不如《阿尔米德的凉亭》、《玫瑰花魂》和《天方夜谭》首演时受到的热烈欢迎。他从未涉足戏剧传奇领域,只是偶尔出现在剧目中,要么以个人的炫示部舞出现,要么以全本芭蕾舞剧的形式出现。

当米歇尔•福金被两位参与出版的年轻人(后来成为出版人的米哈伊尔•科恩菲尔德(Mikhail Kornfeld)和后来著名的诗人波坦金(Potemkin))接触时,他们给了他自由,尽管他们提到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狂欢。这位编导立刻想到了罗伯特•舒曼1834年的钢琴套曲《狂欢节:可爱的场景,作品第9号》(Carnaval,Scenes mignonnes,op.9),这是他长久以来所欣赏并受到启发。
福金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他对作曲家真实生活的熟悉,舒曼首次赋予了狂欢节中的人物音乐特征,乐谱参考了弗雷德里克•肖邦(Frédéric Chopin)和尼古拉•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的音乐作品,其中22首钢琴小品代表了狂欢节上戴着面具的狂欢者的精神和性格。来自意大利喜剧中熟悉的人物,包括:皮埃罗,潘特龙,小丑,高隆比娜。舒曼他自已精神上的双重性体现在热情、冲动的一面的弗罗列斯坦和多愁善感、深思的孤独的一面的尤西比厄斯的形象上,同时加入了对舒曼生活中人物的生动刻画,美丽的埃斯特雷拉让人想起了他对初恋欧内斯廷•冯•弗里肯(Ernestine von Fricken)的迷恋,而娇艳的高隆比娜则体现了他对未来妻子克拉拉•维克(Clara Wieck)的爱,巴比龙(蝴蝶),一个飘飘然的女士,六对无忧无虑的夫妇和四名凡夫俗子。在舒曼的作品中,也有福金关于与非传统艺术的拥护者凡夫俗子斗争的心得和内心的想法。对于勇敢的男性、卖弄风情的女人和互相嘲弄地接受和拒绝的情人,福金设计了许多双人舞、三人舞和独舞。

《狂欢节》似乎是米歇尔•福金创作的最精致的芭蕾舞剧,同时也是最难确定的。
和他的许多作品一样,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演员的才能,如果只看舞步(除了小丑独舞),它们几乎是简单的。轻快、欢乐、害羞和自我理解的表现,加上潜在的悲伤——所有这些都必须由舞者贡献——导致了当时大多数评论家认为最有准确的对舒曼音乐和人物的改编。
剧本由米哈伊尔•福金和莱昂•巴克斯特联合创作,没有真正的情节:相反,它是一系列轻松、幽默、欢乐的事件,加上一些尖锐的时刻和讽刺的暗流相结合。

莱昂•巴克斯特的服装草图给了福金更多的灵感,让他创造出了精美的人物形象。简单的布景——宴会厅的前室,四周是贯穿整个舞台并一直延伸到舞台上方的幕布,上面有两个枝形吊灯和两个小条纹沙发,还有服装,都是按照比德迈尔(Biedermeier)的风格设计的。
即使是传统的喜剧人物也略有改动,以符合这一观点。这套布景显然有一种使舞者显得更小的效果,从而使观众更加强烈地感到他们正在观看一个精心调整的微型表演。

编舞者回忆说:“从所有这些乐谱上标注的标题来看,‘小丑’、‘高隆比娜’、‘潘特龙’、‘皮埃罗’和‘蝴蝶’——我立刻看到了一个芭蕾场景,这是一系列的个人特征,被游手好的皮埃罗的不断出现联系在一起,幽默的潘特龙和总是以恶作剧取胜的小丑。故事情节围绕着花衣小丑和高隆比娜之间的爱情,皮埃罗和潘特龙之间的失败——所有这些都是在排练时即兴创作的。这部芭蕾舞剧只排练了三次后就上演了。”一位第一次观看芭蕾舞表演的观众这样描述了剧中人物之间的和谐:“一个玩笑,一个恶作剧,加上小丑的运动能力,在他的搭档高隆比娜的柔情中得到了调和”。在这一系列迷人的场景中,这种魅力依赖于微小的、难以察觉的、转瞬即逝的手势、狡黠的微笑、卖弄风情的飞行和“传达时代的冷酷做作”。这部芭蕾舞剧的表演者不需要在复杂的舞段中用他们的技术让人眼花缭乱,舞者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表演和轻松的气氛。皮埃罗角色的首演是由崭露头角的编导弗谢沃洛德•迈耶霍尔德饰演的。
芭蕾舞剧的想法完全符合福金在他表演中复杂的戏剧风格。故事发生在19世纪早期的舒曼时代,角色扮演了意大利即兴喜剧《面具》中代表人物,这在当时的艺术中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在“面具”下的表演是卓有成效的用于创建严肃戏剧性场景和塑造化身。这个即兴表演似乎取得了重大成就,显然是在他表演之后才意识到这一点。
《狂欢节》是对一个逝去时代的回忆,是对一种逝去艺术的诠释。“艺术世界”和“佳吉列夫演出季”的同时代人再次出现了小丑和高隆比娜的哑剧。
令人好奇的是,新旧艺术在1910年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 尼金斯基(芭蕾舞改革家)、迈耶霍尔德(戏剧改革家)、卡尔萨维娜(福金的缪斯女神)、尼兹斯卡(尼金斯基的妹妹,未来的编导)和克舍辛斯基都是《狂欢节》的首演者。

三.上演:
《狂欢节》于1910年在帕夫洛夫大厅里上演时,布景显然并没有完成。只是用花环和类似的装饰物装饰了整个大厅,实际上创造了一个狂欢节的气氛。
巴克斯特1910年为俄罗斯芭蕾舞团设计的布景采用了19世纪早期的德国比德迈尔(Biedermeier)风格,暗示了舞厅的前厅,在那里,戴着面具人物以轻浮、轻松和深刻的小插曲相互交织。巴克斯特的服装广泛地基于喜剧的符号传统,每个角色都被精心描绘,暗示舒曼构思这部经久不衰的作品的那个时期的淡淡优雅。
当时佳吉列夫没有看到演出,但经过一阵犹豫后,他为俄罗斯演出季买下了这部芭蕾舞剧,并于1910年5月20日,在柏林西部剧院上演,艺术家是莱昂•巴克斯特,但佳吉列夫不赞成他在花园中画一个亭子的想法,演出就在幕布后面进行。舞台的背景上挂着一幅蓝色天鹅绒的幕布,上面画着巴克斯特的花环和鲜花。评论家认为,这种新奇的东西非常成功,以最简单的方式创造一种节日气氛。
1910年6月4日在巴黎歌剧院演出。演出阵容大多和彼得堡的一样:塔玛拉•卡尔萨维娜饰演高隆比娜,尼金斯基饰演小丑,布罗尼斯拉瓦•尼金斯卡饰演巴比龙,只有阿道夫•博尔姆(Adolph Bolm)饰演皮埃罗(后来饰演和福金饰演皮埃罗)。
1911年2月6日,福金在玛丽娅剧院的舞台上演出了这部芭蕾舞剧,巴克斯特再次设计布景和服装。由德里戈指挥。卡塔玛拉•卡尔萨维娜饰演高隆比娜,福金饰演小丑和阿道夫•博尔姆饰演皮埃罗。
1933年9月14日,芭蕾舞剧由俄罗斯蒙特卡洛芭蕾舞团在伦敦 (由莱昂•沃伊兹科夫斯基(Leon Woizikovsky)上演)为亚历山德拉•达尼洛娃(Alexandra Danilova)(饰演高隆比娜)复排上演。
福金在回忆录中写道,除了佳吉列夫和帝国剧院外,他还拥有芭蕾舞剧的表演权。除了佳吉列夫和帝国剧院之外,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许多私人芭蕾舞团等也从他那里购得了上演芭蕾舞剧的版权。因此,这部芭蕾舞剧似乎在许多世界舞台上演出。1940年,福金在纽约的舞台上再次上演了这部芭蕾舞剧。
这部芭蕾舞剧在列宁格勒的舞台上演出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就消失了。直到1962年12月15日,它才重现在舞台上。由基洛夫芭蕾舞团芭蕾大师康斯坦丁•米哈伊洛维奇•谢尔盖耶夫(Konstantin Mikhailovich Sergeyev)根据福金版本重新复排。塔蒂亚娜•盖奥吉耶夫娜•布鲁丽(Tatyana Georgievna Bruni)根据莱昂•巴克斯特的草图设计布景和服装,这个版本于1986年拍摄成电视电影,由谢尔盖•维哈列夫小丑。
2018年,由谢尔盖•维哈列夫(Sergei Vikharev)根据福金的原作复排上演,他在玛丽娅剧院博物馆和图书馆待了几个月。于是,他的《狂欢节》准确地再现了巴黎首演。由米哈伊尔•希什利亚尼科夫(Mikhail Shishliannikov)恢复布景;塔蒂亚娜•诺吉诺娃(Tatiana Noginova)复制的服装。
谢尔盖•维哈列夫复排的《狂欢节》,创造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看到的不是按照福金编导的舞蹈,而是一场化装舞会,一场珍贵的奇观,它重新演绎了当时剧院生活的所有主要事件。
由叶夫根尼娅•奥布拉佐娃(Evgenia Obraztsova)饰演高隆比娜;弗拉基米尔•什克利亚洛夫(Vladimir Shklyarov)饰演小丑;伊斯隆•贝穆拉多夫(Islom Baymuradov)饰演皮埃罗;谢尔盖•萨利霍夫(Sergey Salikhov)饰演埃塞比乌斯(Esebius)玛丽安娜•帕夫洛娃(Mariana Pavlova)饰演基亚里娜;谢尔盖•波波夫(Sergey Popov)饰演基亚里娜;叶夫根尼娅•多尔玛托娃(Evgeniya Dolmatova)饰演埃斯特雷拉和亚娜•塞利娜(Yana Selina)饰演蝴蝶(Butter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