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柳暗花明又一村——汉瑙战役

2020-04-24 16:01 作者:近卫掷弹骑兵官  | 我要投稿


霍勒斯·弗内特的油画《汉瑙战役》,保存于伦敦国家美术馆 。这一幕描绘了奥地利-巴伐利亚骑兵对法国炮兵群的冲击,以及南苏蒂率领法国近卫骑兵发起的反击。

  基本信息

  交战时间:1813年10月30日——31日

  交战地点:法兰克福大公国,汉瑙。

  交战结果:法军赢得最后胜利。

  交战双方:法兰西第一帝国/巴伐利亚王国

  双方指挥:拿破仑一世/卡尔・菲利普・冯・

  兵力对比:17,000人,60门火炮/43,000人,134门火炮

  损伤对比:4500人伤亡,1300人被俘/9000人伤亡

  大致介绍

  继10月初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战败后,拿破仑开始试图从德意志撤退到相对安全的法国。在10月30日的时候,维尔德试图在汉瑙阻止拿破仑的。拿破仑带着增援部队抵达汉瑙后,打败了维尔德的军队。10月31日,法军控制了汉瑙,重新打通了拿破仑的撤退道路。

  汉瑙之战是一场次要的战役,但却是一场重要的战术胜利,使得拿破仑的军队能够撤退到法国土地上,以恢复部分实力和面对联军即将对法国展开的入侵。

  背景

  

汉瑙战役地图

  莱比锡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规模最大、最血腥的一次交锋,始于1813年10月16日,历时三天,以第六次反法同盟联军的决定性胜利而告终。拿破仑被迫放弃德意志中部而落入联军之手,仓促向西撤退。他的策略是在莱茵河畔重新集结所有可用的部队,在那里,他的主力部队和其他部队之间的通讯线路会更短,他的后方也不太可能受到威胁。

莱比锡战役中的波兰枪骑兵的决死冲锋。
        莱比锡战役是在第1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大陆上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来自十多个民族的将近50万人参加了这场战役,所以说又被称为民族会战。拿破仑的战败代表着拿破仑统治德意志的最后希望已经幻灭,同时也标志着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欧洲的霸权的结束,但是这场战役中,虽然联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伤亡却远远大于法军,五万四千名官兵成了法军的枪下鬼,比法军多出近两万。

        皇帝担心,他的已经饱受摧残的军队可能会被迫再次同敌人拥有绝对优势的军队作战,于是下令迅速撤退。如果联军在莱比锡战役后的几天里能够以最大的力度前进,本来已经脆弱不堪的法国军队很可能会被摧毁,但联军本身在莱比锡遭受了如此巨大的损失之后,无法展开有效的追击。由于军事行动仅限于组织次要的后卫防线,拿破仑得以于10月23日在埃尔福特重新设立统帅部,并且开始重组军队。10月26日,他向各兵团发出命令,指示他们经由艾森纳赫和富尔达前往法兰克福。拿破仑他们指定的目的地是莱茵河畔的美因茨市。

  法国的前盟友巴伐利亚根据莱比锡战役前缔结的《里德条约》同意加入第六次反法同盟的消息大大鼓舞了联军的士气。这使得联军在卡尔・菲利普・冯・维尔德的指挥下,将一支45000——50000人的奥地利-巴伐利亚联军开进拿破仑的后方,占领了法国的维尔茨堡,从而威胁到了法军的整体军事部署。

        法国在维尔茨堡的部署的小规模驻军并没有试图抵抗,仅仅只是在当地的路口设置了路障,让敌人没有费一枪一炮就占领了这个城镇。维尔德继续从维尔茨堡出发,沿着拿破仑的主要撤退路线,向战略城市汉瑙进发。维尔德的先遣部队于10月28日抵达哈瑙,占领了这个城市,阻断了拿破仑前往法兰克福的路线。虽然维尔德认为法国军队的主力有可能正在沿着一条更偏北的路撤退到科布伦茨,因此他预计自己将面对一支只有两万人的部队,但他依旧抱有希望,他将能够在击败拿破仑中发挥重要作用。他还认为,法国军队完全没有了组织——但这并不是事实——紧随其后的是联军的主力“波希米亚军团”,它实际上离拿破仑的军队很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密切接触。

  战役指挥官

  

德意志联军曾经在汉瑙驻扎的纪念碑

   联军方面

  哈瑙战役中的奥地利和巴伐利亚组成的联军由两个兵团组成,一个是奥地利军团,一个是巴伐利亚军团,人数不少于42000人——其中步兵33000人,骑兵9000人,炮兵94门。他们均由巴伐利亚将军卡尔・菲利普・冯・维尔德统帅。

        

卡尔・菲利普・冯・维尔德将军

  奥地利军团由陆军元帅弗雷斯内特男爵(Baron Fresnet)指挥,人数为24000人:步兵18000人(18个营),骑兵6000人(32个中队),炮兵34门。分为三个师:巴赫将军的第一师,特劳滕贝格将军的第二师,斯皮雷将军的第三师(包括骑兵和后备炮兵)。巴伐利亚军团归属于维尔德指挥下,共有18000人:15000名步兵(17个营)、3000名骑兵(20个中队)和60门火炮。分成两个师,以及一个骑兵预备队和一个炮兵预备队:贝克尔斯将军手下的第二师,拉莫特将军手下的第三师,骑兵预备队分别由比雷格、埃尔布拉特、迪茨将军指挥,科隆将军则负责炮兵预备队。

  法军方面

  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国大军团遭受了可怕的损伤,这使得法国大军团的兵力只有以前的一小部分。拿破仑一世皇帝亲自指挥法军作战。他们的人数在40000到50000之间,但只有一小部分人做好了战斗准备,拿破仑只能指望手下能达到30000人之多:第二、五、十一军、第一、二骑兵师和帝国近卫军。撇开近卫军不谈,汉瑙战役中的许多法国步兵营只有100人,骑兵中队也是严重缺编的状态。

  参战的部队只有克劳德・维克多-佩林元帅的第二军的一个师(让・路易-迪布勒东将军指挥, 拥有15门火炮)   和另外一个麦克唐纳元帅的第十一军的师 (由亨利-弗朗索瓦-马里・沙尔庞捷将军指挥,拥有11门火炮),总计7000至8000人。 骑兵支援来自于塞巴斯蒂亚尼的第二骑兵军,大约3000人,南苏蒂的帝国近卫军骑兵,大约4000人。以及帝国近卫军的全部步兵和火炮,大约6000人和52门火炮,也被投入战斗。因此,拿破仑在哈瑙战役中手下拥有大约20000人(40个步兵营,113个骑兵中队)。

  双方军事部署

  

巴伐利亚士兵正在沿着金泽河大桥逃跑

  10月29日,维尔德正确地预计到自己的兵力足以阻止一支支离破碎的敌军的撤退,于是决定发起战役。他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他的部署,并以相对狭窄和大纵深的次序来部署他的军队,这是相当明智的,因为他的计划是保持守势。维尔德的左翼是通往法兰克福和美因茨的公路,这是法国人想走的主要撤退路线。他的大部分兵力部署在金泽河沿岸,与哈瑙城相对的河岸上,而在他的右侧,埃尔布拉赫特师和特劳滕贝格师则部署在金泽河南岸。贝克尔斯的巴伐利亚部队被分派在最右翼,部署在金泽河的两岸。,奥地利的将军塞克勒指挥的一个团中的两个战斗力较强的两个步兵营,还有许多脱离了大部队的小规模分队被安置在兰博伊森林附近的一个高地上。大部分骑兵被安置在第二条战线的中间,大炮在整个战场上分布得相当均匀。

  与此同时,拿破仑于10月29日至30日在格伦豪森附近的伊森城堡过夜,并收到了有关奥地利-巴伐利亚联军的军事部署的详细情报,确认了敌人想要截断自己的撤退路线。于是,在让・图桑・阿里吉・德・卡萨诺瓦的骑兵团军的保护下,拿破仑开始指挥法军的辎重和马车部队,远离联军,同时率领剩余部队开始准备同维尔德的正面阻击部队进行交锋。

让・图桑・阿里吉・德・卡萨诺瓦将军

        他命令维克多尔元帅和他的军队组成左翼,沿着金泽河前进,而麦克唐纳元帅的部队和近卫军则要深入兰博伊森林。查尔斯・列斐伏尔・德斯努埃茨将军领导的一部分近卫军骑兵被进一步向北前进,以掩护军队的侧翼。拿破仑仔细研究了维尔德的军队部署的位置,发现了维尔德的主要弱点,即维尔德的大部分部队都被他部署在了他身后的河流延岸,如果有可能的话,这将成为一道天然的阻挡敌军之间联系的障碍。拿破仑觉察到了维尔德的性格,讽刺地说:“我把维尔德提升为伯爵,可不应该让他成为一个将军。”然而,为了利用维尔德的部署中的这一潜在的致命弱点,拿破仑首先必须先要打败他,而且还必须要利用比对手更少的步兵,骑兵和火炮,因为对手有足够的时间来部署他的防线。

  战斗打响

  

汉瑙战役的决定性时刻之一——法军近卫掷弹骑兵向巴伐利亚轻骑兵发起冲锋

  

冲锋中向皇帝致敬的红色枪骑兵

  维尔德在成功抵御住了法军的小规模进攻之后,开始对他的部队进行部署,以面对法军2万人的主力。10月30日,雷德把他的阵线中央调到了金泽河的后方,但是他的右翼部队却位于金泽河南部的一个孤立的位置,只有一座桥来连接其和主力军之间的联系。拿破仑麾下只有17000名士兵,其中包括麦克唐纳元帅的步兵和塞巴斯蒂亚尼将军的骑兵,以面对敌人的阻击。由于维尔德阵地东面的森林茂密,被阻挡了视线的法国人几乎看不到敌人的踪影,因而能够前进并与盟军保持密切联系。拿破仑决定动用所有可用的部队攻击联军的左翼防线。到了中午的时候,维克多和麦克唐纳两位元帅已经清除了盟军防线中央前沿的森林。不久之后,德鲁奥将军在森林里找到了一条通向雷德左翼的可以移动大炮的小路。三个小时后,来自老近卫军的掷弹兵已经清除了联军留守在此的部队,德鲁奥开始部署麾下的50门火炮,由近卫军骑兵和塞巴斯蒂亚尼的骑兵负责掩护。德鲁奥大炮的猛烈炮击压制了维尔德的28门大炮。法国骑兵随后开始冲锋,并击退维尔德布置在左翼,然后攻击雷德中心的侧翼。维尔德的阵线中央开始不得不向后撤退,在绕过绕过金泽河岸的时候,巴伐利亚-奥地利联军伤亡惨重。在右翼,维尔德的部队试图通过金泽河上的桥梁来加固阵中央,但是许多人在这次尝试中被挤下了桥然后淹死在了河里。维尔德最终还是成功地召集了他的部队,在兰博伊桥到哈瑙镇之间形成了一道临时的防线。联军在夜间放弃了汉瑙。法军于10月31日占领了此地,几乎没有遇见任何的抵抗。拿破仑不遗余力地追赶着维尔德,通往法兰克福的大路现在已经重新敞开,法军继续撤退。

  战役后续

  维尔德伤亡9000人,拿破仑伤亡相对较少,但10月28日至31日期间,约10000多法军掉队的散兵游勇成为了联军的战俘。法国人于11月2日抵达法兰克福,距离美因茨这个相对安全的后方基地仅20英里。

  1813年10月31日下午,拿破仑到达法兰克福,在这个过程中法军部队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或干扰。从战术层面上来讲,这场战斗对拿破仑来说是一场的胜利。维尔德没有挡住拿破仑的退路,尽管俄国人、普鲁士人和奥地利人的联军切断了拿破仑的撤退路线。然而拿破仑躲过了一劫。巴伐利亚王国希望通过这场战斗,在军事上正式倒向盟军一方。巴伐利亚的政治家和军人们并不关心这场战争的胜负,只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就可以了。总共有4500名法国士兵和9000名盟军士兵在战斗中丧生。与此同时,盟军还抓获了大约10000名法军掉队的散兵游勇。1813年11月5日,亚历山大一世开始率领军队进军法兰克福。

  战斗英雄

  战斗中最优秀的军官受到晋升的表彰,并获得许多奖牌。例如,卡尔・菲利普・冯・维尔德从奥地利帝国那里获得了两枚勋章:利奥波德勋章和玛丽亚·特雷莎军事勋章,两枚来自俄罗斯帝国方面: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和圣乔治勋章。

  为了纪念这次战役,汉瑙市中建起了五座纪念碑,其中五座保存完好:兰博伊斯、卡尔・马克思・斯特拉斯和罗伯特・布鲁姆・斯特拉斯,还有两座伫立在金泽河大桥。这场战役在巴黎凯旋门上的地位也不亚于拿破仑所赢得的其他战役。

  

位于凯旋门上的汉瑙战役题词

  2015年,约200具阵亡的法国士兵遗骸在战斗现场被挖掘出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汉瑙战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