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让人焦虑抑郁?如何摆脱隔离期情绪困境?
“你好,荣教授,我是一名回国的居家隔离人员,最近我总是感觉很烦躁和焦虑,晚上睡觉容易心慌,失眠,请问您能帮忙做远程催眠疗愈吗?”
最近接到有不少关于这样的咨询电话,焦虑的情绪很是明显。

近日,本土疫情反弹严重,很多地方实行静默管理,一些回国的、高风险地区的民众难免都会经历“居家隔离”的情况,面对数日的隔离,不免让人感到焦虑、抑郁。对此,催眠专家、心理咨询师荣新奇教授建议,可以尝试每天与亲朋好友视频通话20~30分钟,以疏解内在的情绪与焦虑,维持心理健康。
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容易焦虑的人在居家隔离期间,可能会引起一些恐慌。在这2年多的疫情里,国外研究指出,新冠很能影响人的情绪,当情绪稳定被破坏以后,就会有很多的高高低低的起伏,有些时候会比较狂躁一点、有时候比较抑郁一点,情绪过往在一般正常生活,是可以寻求自身调解的方式。

但在疫情之下,很多解压的方式都被限定,因为只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面。有些隔离的住所、饭店没有比较大的窗户,甚至无法看到窗外的景色,就很容易有“空间狭小”的感受,出现恐慌发作的情况。居家隔离毕竟都是一人一室,单独一个人会让人跟人之间的连结感丧失,容易让人感到一种无助、无望的感受。
当然,在隔隔期间出现类似的心理状况,可以考虑线上的一些免费心理咨询、电话疏导等方式来调节情绪。很多地方都有针对隔离期间的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的,这个可以充分利用一下。

至于如何舒缓抑郁、焦虑的方式,比较有效的方式有催眠疗愈、冥想疗法、腹式呼吸等,它可以调节自律神经系统,并维持生理上放松的状态,以及情绪的平稳。此外,要让人际互动的机会变得更为频繁,最好是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来实现,增加感官上跟人靠近的刺激。
尽管是在家隔离,还是要维持一定的频率,让家人们可以通过视讯看到彼此,有一个固定说话的机会,人跟人的靠近、人跟人之间的一些对话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会远胜过于运动、饮食。如果家人被居家隔离或者住院,建议可以每天固定的联系20到30分钟的时间,让对方尽量多说说话。
因此,荣新奇教授建议,说话可以缓解内在的情绪、焦虑,也让隔隔的人有被陪伴的感觉,更能够维持心理的一个稳定。建议多用这种说话的形式来疏解被隔离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原文原创自荣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转载,请取得许可并标明出处。有任何疑问,可以点击头像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