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三大宫之长庚宫,历史记载稀缺,在警校的遗址来历成谜
朋友,假如今天你机会到泸州警校,其实这个称呼不正确,这是泸州民间因为它所处的位置习惯才这么叫,应该叫“四川警察学院”。它位于泸州龙透关附近,在全国都是比较有名望的警察学校。
当然,这次我们不是聊警校的历史,而是聊里面的一处残迹,“长庚宫”,作为泸州川南三大宫之一的“长庚宫”,与通滩的“悠游宫”、丹林的“丹棱(也写作林)宫”并称。

只是,包括“悠游宫”在内,其实今天知道它们过往的泸州人都不多。
沽酒客曾经专门去拍摄过“悠游宫”,也曾经说过“丹棱宫”和“长庚宫”。奈何“长庚宫”在学校,本身的文史资料就少之又少,而且当年很多亲历者都已经作古了,所以这个地方它的成因和来历反而成谜。
沽酒客并不想去对它定性,我想把自己所搜集和了解到的相关信息,给大家分享一下,家中如有老一辈人知晓更多的朋友,也欢迎不吝赐教,多多分享。

“四川警察学院”这个地方,在民国时期,叫珠屏山,与龙透关相连。或许它在当地还有其他的称呼,长庚宫就建在这里。
听名字,长庚宫好像是祭祀太白金星的庙宇,黄昏时出现在西方天空的金星的名称我们国家就叫太白或者长庚。先秦时期就有这个说法了,你们看《诗经》有云:“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史记·天官书》曰:“察日行以处位太白。”民间称为太白金星。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知名度最高的神灵之一。
显然,应该是一座道家的庄观,据说是一位白发苍苍、表情慈祥的老人,忠厚善良,主要职务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负责传达各种命令,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是实际上,太白金星可是一位武神,掌管战争之事,主杀伐。只要金星在特殊时间、区域出现,便是"变天"的象征,是爆发革命或政府变异的前兆,代表要发生大事了。而在《广异志》中曾经记载,四川有太白山神。
不过,当我们了解一些当时长庚宫的情况后,发现跟正统的道家关系不大。甚至它的历史比之悠游宫和丹棱宫来说,建成的年代最早也不会超过1940年。当然是否是根据过去这里某个道观庙宇改建那就不得而知了。

据一部分亲历者口述资料和相关说法,泸州长庚宫和悠游宫皆是由解放前的国民党泸县慈善会筹款修建,且悠游宫修筑在前,长庚宫修筑在后。长庚宫是在悠游宫修筑好以后,仿照其建筑形制和建筑风格所修建的,但是“悠游宫”追溯有一定历史渊源。然而而“长庚宫”则缺乏。

由于后来打着慈善的幌子,被当时的“一贯道”这种危害一方的邪派组织掌控,可想而知,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这里还起到了一定遏制泸州解放的副作用,当然都被英勇的消灭了。还有老一辈人,三宫里面的三教神灵都有供奉,基本上说不好到底是哪个宗教的道场,透出一种乱作一团的模样。

到了1954年,泸州专署拨钱开始修建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当时老百姓称为"青年高中"),最初其校址就选择在泸州长庚宫的原址上,至1955年又迁移至今日的校区。这个就是我们熟知的泸州六中,今天的泸州高中,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最早的原校址在这里吧?
我在想,要说一直没有搬迁,那么龙透关附近会不会地价更厉害呢?

俱往矣,泸州的过去,由于当时资料留存稀少,重视不够,以及时代的局限,其实留下很多未解之谜和不为人知的过往,当地生活的老一辈有了解没有来得及交代,也有一知半解自我理解添油加醋的,这就使得不少地方,给人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但是这就是地方人文的特殊。
至于,一些今天二十到四十岁左右,甚至年龄更长的部分泸州人,张口就是我怎么没有听过,就对过去轻蔑的否定,那更是糊涂的做法。
有人可能一辈子活动半径,就是自己的两条街,没有拆迁或者旧房改造,他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但是还是希望大家更多的对方人文感兴趣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