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回顾】李少春在《野猪林》中高拨子的运用(沈玉才)

2022-08-01 23:14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图片
李少春《野猪林》剧照

每当我打开录音机,听到少春同志那柔美醇厚的歌唱时,他所创造的那些生动光彩的艺术形象便一个个地浮现在我眼前。对于少春同志的艺术造诣,无论戏曲界同行还是广大观众,都是有口皆碑。少春同志虽然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可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从他主演的《野猪林》电影到其他一些剧目的录音,都是我们京剧界继承和研究的难得资料。 


记得小时候看杨小楼、郝寿臣两位老先生合演的《野猪林》,没有〔高拨子]的调式,就我所知,《野猪林》中〔高拨子]唱段的运用是少春同志的首创。我认为少春同志所以在“发配”这场中选用了〔高拨子〕,是出于这样的艺术构思。


一,〔高拨子〕曲调在胡琴上是定15弦,演唱时采用低拉高唱,它既能表现〔反二黄〕的悲怆凄凉,又能表达〔二黄〕的雄壮深远,唱起来既悲又壮。这场戏的规定情境是:林冲中了高俅之计,怀着满腹冤屈登上了发配沧州的险途,一路上受尽了二解差的毒打习难。他一忍再忍。他的处境悲惨,他的心情愤懑。他的音乐形象必须是悲壮的,〔高拨子最适合表达这种情绪。


二,〔高拨子〕调式灵活,与锣鼓点交替衔接,水乳交融。它既能伴唱又能伴舞,富于动作感。为了表现林冲的行路艰难和遭到毒打的痛苦,他时而蹒跚珊行进,时而快步圆场,时而甩“甩发”,时而摔“吊毛”,同时还要边舞边唱,用〔高拨子〕来渲染这种气氛非常贴切、流畅。


三,从全剧唱腔来看,少春同志对调式的安排也非常巧妙得体。前面“游春”、“结拜”、“白虎堂”用〔西皮],“长亭送别”用〔二黄],“山神庙”用〔反二黄〕,“草料场”用〔吹腔〕,而“发配”这场则用〔高拨子〕。这种安排充分发挥了京剧唱腔调式丰富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每种调式都恰当地表达了当时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


下面分析一下少春同志演唱这段〔高拨子]的特点。〔倒板]句是〔拨子原板,有力地表现了林冲脚有烫伤被人催促上路、不得停歇的艰苦境遇。从“但愿得我妻无恙”以后八句转为〔摇板],这主要是为表现林冲在被逼、挨打、摔倒、强行、反抗时的一系列形体动作和技巧安排。〔高拨子摇板〕非常灵活,火爆有气势,弦乐敲击乐齐鸣,与演员的唱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上面谈到的无论是〔原板或〔摇板],腔都不多,也不华丽,但少春同志唱起来却字字千“一路上无情棍实难再忍”这句他唱得悲怆凄凉,委曲婉转,表现了林冲受尽折磨痛苦万分的心情,“实难”的“难”字有一个下迁回腔,表现了林冲的忍耐已经到了最大的限度。紧接着“再忍”二字冲口而出,比前面的尾腔翻高八度,这是林冲愤怒的吼声。下面的〔垛板回龙)“可叹我遭陷阱,平白的冤屈何处鸣?我到如今披枷带锁受非刑,我有翅难腾。”象珍珠脱线般地一泻而下,把林冲的满腹冤屈倾诉得畅快淋漓,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奸贼做事心太狠”以下四钩,充分发挥了京剧唱腔中以字传情的技巧,把情揉进字中,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


图片
《野猪林》曲谱

《野猪林》是少春同志五十年代创作的优秀剧目,成为了今天流传颇广的传统戏,这段〔高拨子]唱段已成为该剧不可缺少的精彩唱腔。从少春同志在对〔高拨子唱段的艺术处理可以看出他的艺术才华和对京剧的贡献。(夏永泉整理)


【作者:沈玉才  1982.6《人民戏剧》】

【旧文回顾】李少春在《野猪林》中高拨子的运用(沈玉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