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伪娘,男性女性化?我的一些小看法

2022-08-17 17:07 作者:卡尔的灯塔  | 我要投稿



一、前言

伪娘一词最初出现于日本动漫中,我们日常中通常将“伪娘”理解为外貌、衣着、行为等酷似女性的男性,社会学意义上理解为“女性化的男性,伪娘在ACG次文化中用以喻指那些先天或后天拥有接近于或等同于女性的相貌,且内在心理和行为举止类似女性刻板印象的男性角色。可爱的男孩子有时也专门指代伪娘。并且从这些个意义上来使用该词。在二次元文化中中喜爱穿着女装的男性被称为“女装大佬”,随着现代以来人们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人们对于社会性别颠倒错乱的行为和现象逐渐变得包容与审美化,伪娘这一词也逐渐融入社会成为亚文化的一种。



二、外国的女性男性化现象与对国内影响

将视野放到外海,不难发现日韩严重的女性化趋势。据统计有33%日本年轻男性有女性化倾向,而这个部分和日本征兵目标年龄组(18至26岁)相冲突。从日本的文化角度来看,不难发现二次元文化“万物皆可娘”的特点,从军舰飞机,到坦克驾驶员,甚至于五星天皇麦克阿瑟等传统的男性意象或角色都是被娘化的对象,并且这部分内容相当受日本青年的欢迎,这同时也一部分反映了日本青年对于男性与女性性别的的看法。

 

在国内,这一男性女性化的经典形象是刘著,刘著因为其女性化的容貌与打扮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广为人知。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与普及,越来越多伪娘形象被我们所知晓,越来越多的伪娘形象被创作,如博主墨轩宝宝,手游《明日方舟》角色安塞尔等。男性女性化也会是指男性带有女性刻板印象中的品格或性格,如安塞尔便是典型的温柔女性形象。在网络上,将自己打扮为可爱的女性不会被认为是媚俗的,有伤风化的,而往往是得到他的的赞赏,追捧。这反映出了当下青少年对女性化形象的审美化,取向的多元化。但这同时也诱发了当今青少年(尤其是男性  易性癖之类的心理疾病。易性癖简单的说就是心理性别错乱,如男身女性或者男心女身等,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生理性别并不认同,并且渴望更改自己的生理性别。

 


1.       教育中男性形象的缺失。当今的我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而男性无论是在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中的自我塑造  中的责任性角色还是天生具有的力量优势,都使男性比起女性更加适合外出打工。而父子间长时间缺少交流,父方就很容易以一种压迫的,不容置疑的态度相对,这又加剧了青少年对男性角色的错误认知。使其对于男性角色在小时候就产生反感这,便造成了我国教育体系中男性角色缺位,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往往是被母亲或者爷爷奶奶等一手带大的,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之下,男孩会萌发对温柔女性形象的憧憬和向往。在学校教育中男性教师是受到一定的社会歧视的,因而男性教师相较于女性教师数量较少。这更加加剧了青少年对于男性角色认知的缺失(加上网络上的伪娘,女装大佬等认知,何况前几年还推崇小鲜肉)尤其是当下教育方面应试教育的错误导向,成绩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唯一追求,而德体美劳教育则被搁置。更让学生形成现代意义上的非正常的价值导向。此外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和刻板印象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想到巨大的,所谓“你不成功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你不够励志”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影响施加在传统性别观念上,变化成了“你一个男孩子就应该努力奋斗成功,将来才能有好的物质条件,才能娶得美丽的妻子”。与之相对的女性偏见则是“你一个女孩子读书读的再好,不如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将来找个好的男孩子嫁掉”的恶臭封建思想。私有制影响下的女性变成了商品,而男性必须为购买这件商品付出沉重的代价。

 

2.       女性在父权制的压迫下对性别认同的缺失并传递到择偶标准上。男性女性化的角色形象最开始是迎合女性的审美与性别认同,毋庸置疑女性占了明星周边消费的大头,但此时的男性女性化的形象还不等同于伪娘,女装大佬,仅是男性的阴柔化温柔化。而近代以来女性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的提高都使得女性审美对于社会审美影响与日俱增。在传统的不加遮掩的父权制思想影响的影响下,女性在择偶标准上更可能倾向比较柔弱的男性,无论其是否真的缺少攻击性。另外,女性形象在当代现实或者网络社交上往往更具有优势,一些男性在网络上伪装女性来获得现实中无法获得的存在感,被追捧感。这本质是男性对于当下社会施加给自身的责任的逃避,也是一种对于资产阶级文化的反抗。而这样一种过家家式的角色扮演也侧面反映传统性别观念施加给男女性的错误认知与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主体的客体化。

 

三、对伪娘文化,男性女性化趋势的看法与建议

“看看那几个人,她(他)们脸庞俊丽……身材苗条柔软,仿佛骨头都是香蕉做的”“大底谷打断了人类女性化进程,但因威慑时代而来的半个多世纪的舒适的和平,使这一进程加速了”这是一部知名科幻小说对于未来男性的描述,未来世界(其实也不用未来,现在就是  人类社会稳定和平,高度繁荣,所谓“女性化”趋势也随之而来。社会发发展是理性的,而女性化进程则多半认为是感性的。其实不然,女性化趋势同样也是理性的,从这个角度讲女性化趋势不等同于伪娘,而是中性化发展,反之女性也是可以男性化的。两者性别认知变化共同构建了中性化。这对于彻底消除女性歧视,实现男女平等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当然了,伪娘也不会是贬义的,而是可预见的新的具有艺术性的社会角色与审美形象。尽管伪娘文化在当下受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受到传统性别观念的反对,认为是礼崩乐坏,被资本主义异化成对于整个社会具有不利影响的形象。但当我们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的时候,剔除伪娘形象文化中落后部分,伪娘也会以纯粹审美的姿态登上大雅之堂,融入主流文化中去

我们也不妨从个性解放的角度来看待男性女性化现象。在马克思理论中,个性解放的第三阶段彻底消灭了异化,社会关系不再当作异己力量支配人,而是置于人们共同控制下。人们将在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拥有自由个性的人,”也就是说无论是男性的刚阳还是女性的温柔,都应当只是人的品质,而不是中性化的男性或者中性化的女性这种庸俗的理解。虽然马克思描述的这种境界距离我们还有遥远的距离,但因为“社会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这种个性解放也应该是一个过程,是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的变化。也就是说,男性应当在自我不带异化的发展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男性对于自身的认同应取决自身,而不是为了受到他人追捧和赞美,迎合他人的审美或者择偶标准。

 

2.       克服资本主义下的男性女性化的异化

长期以来,男性的女性化(甚至称不上是女性化,仅仅是阴柔的性格   受到人们的批评。但如果分析传统两性思想,不难发现这种施加给男性的女性化刻板印象与观念,其实就是是对性别角色与性别刻板印象庸俗的理解。(你这种解法很庸俗的啦)受制于当下的国内外环境与物质条件,男性女性化和伪娘仍然是受到偏见歧视。男人是勇敢刚强的,这无可厚非,但男性当然也可以是温柔的,男性可以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也可以是有礼温柔的君子。殷勤、礼貌、幽默、正直的人格,对物质利益的蔑视,对暴力的厌恶。对我而言,这些也可以是造就男性的重要品质。男性形象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单一的肌肉男,军人,警察或类似的传统的男性形象。

 

2.1 消除对性别认知的刻板印象,转换传统的性别观念

由于受传统的性别观念影响,人们对于男性标准的讨论往往是是否足够刚强,足够阳刚,足够健美。其实根本没有必要用这种二元对立(尤其这还是歧视性的 看法看待男女性性格的差异。男性和女性一般意义上具有性格说到底都是人的性格,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例如:中性化女性了具有一些传统意义上本应属于男性的性格特征,这类女性她们往往在生活中更加自信自强。同样,中性化男性也具有传统意义上女性的温柔和细腻,使自己在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友爱和恰当。因此,在培养男性的,女性的,自身的个性时,必须消除刻板的性别角色的观念,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消除社会上长期以来的对女性角色的歧视和偏见,而且还能够丰富男性性别角色的内涵。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纯粹的男性和绝对纯粹的女性。男性和女性是由辩证统一的人之中分离出来考察的。现实生活中无论男性女性甚至跨性别者都具有两性气质的一些特质,其差异仅在程度深浅而已。一个具有双性化特质的人,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评价等方面也往往要优于单性化者。因此,我们不必对男性女性化或者伪娘,女性男性化现象嗤之以鼻,嘲笑。正确的男性性格培养道路应该是在尊重生理性别差异前提下,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基础上,学习异性的长处,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在自由自在的学习和劳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自我。


伪娘,男性女性化?我的一些小看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