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2

51、垄断利润:是指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企业凭借其对资本的占有和在生产、流通领域的垄断地位获得的高额利润。 52、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标而规定的价格。 53、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职能资本家为了取得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其本质是剩余价值,所体现的是借贷资本家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54、绝对地租:是指不管租种什么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55、级差地租:是指农业资本家由于租佃较优土地而交纳的有等级差别的地租。 56、必要产品:是指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那部分社会产品。 57、剩余产品:是指劳动者生产的超过必要产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 58、必要劳动:生产必要产品的劳动。 59、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产品的劳动。 60、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工作日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61、产业资本:投在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资本。 62、借贷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生息资本,它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63、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和贷出资本量之间的比例。 64、商业信用:是职能资本家之间用赊销商品的形式互相提供的信用。 65、银行信用:是通过银行中介形成的资本借贷关系。 66、经济体制:是指按照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联系起来的经济组织、经济机构、经济管理和调节方式等构成的体系。 67、资源配置:指的是社会总资源在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分配。 68、产权:是以法律形式确定并加以保护的一定社会主体对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的所有、使用、经营并相应取得收益的权利。 69、市场:是指集市、商店、交易所等一切商品交换场所和一切发生商品买卖的场合。 70、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上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行。 71、股份制企业:又称股份公司,它是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把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经营的企业。 72、股票:是一种拥有一定数额股份资本并据以获取股息收入的凭证。 73、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集中于少数大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和它们在同类产品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74、垄断:是指为数不多的资本主义大企业为操纵和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料来源而形成的协定、同盟或联合。 75、混合联合公司:是通过混合合并实行多样化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76、跨国公司: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置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大规模的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垄断组织形式。 77、期货交易:是进行标准化的期货合约的交易。 78、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 79、金融寡头:是极少数既控制着银行又控制着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 80、证券交易市场:是买卖有价证券的市场。 81、地产市场:是包括土地租佃和土地作为财产进行买卖而形成的市场。 82、技术市场:是以技术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83、专利权:是指法律保障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创造发明而独自享有的利益的权利。 84、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对自己的创造性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其他科技成果权的总称。 85、股票控制额:是指达到能控制公司的股票数额。 86、垄断同盟:是参与企业为垄断生产和市场而结成的同盟。 87、准备金率:是银行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 88、贴现率:是商业银行扣除的从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时的贴现利息与票面金额的比率。 89、独资企业:是指属单个资本家所有的企业。 90、合伙企业:是指两人以上合伙创办和直接经营的企业。 91、垄断公司:是在生产销售中处于垄断地位的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垄断公司是经过自由竞争、生产集中的过程而形成的。 92、食利者阶层:是靠拥有货币资本获得利息、股息并靠“剪息票”为生的阶层。 93、股票持有者阶层:是资本家中持有股票同时控制企业、掌握公司决策大权的大股东。 94、经营者阶层:在公司经营管理方面掌握领导权力的,是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级经营者。 95、领导阶层:包括政府部门和其他重要机构的上层官吏集团。掌握着重要权力,对经济生活施加重要的影响。 96、国有经济成分:是国家所有制经济成分的简称,它是指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的资本。 97、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 98、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它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 99、国际市场价值:就是商品的国际价值,它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比较而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 100、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输出和输入商品总值之比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