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国铁卷(B)

图片为打印版,依据考试回忆排版(侧边填考号的发出来就寄了所以删了)





文字稿: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韶山4型电力机车的研制始于1980年代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铁路运输负荷十分沉重,在一些主要干线上由于列车牵引吨数和货车轴重受到多年来形成的设备方面的限制,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从1980年代初开始,中国正式开始铁路重载运输的研究和实践。1983年2月11日,国家经贸委下达了中国铁路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铁路重载列车成套技术的研究”,并相继列入“六五”期间的国家重大攻关及国家重大装备项目。1983年5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了中国铁路第一部《铁路主要技术政策》,提出“逐步提高列车重量”的目标。1981年,铁道部下达《韶山4型电力机车设计任务书》,由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及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承担研制工作,并于1983年被列入“铁路重载列车成套技术的研究”中分项之一,同年5月铁道部在株洲电力机车厂召开了韶山4型电力机车设计审查会议,通过了机车的设计方案。1985年9月第一台韶山4型电力机车(SS4-0001)落成,是当时中国国内功率最大的货运电力机车。首台机车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试验线进行了初步调整后,于1986年初赴北京,在铁道科学研究院环形铁道试验基地进行全面试验考核,其中包括机车称重、牵引试验、动力学试验等项目,试验中发现的故障和问题为同年年底生产的第二、第三台机车的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 。1987年初,铁道部组织了对韶山4型电力机车的鉴定试验,韶山4型0001号机车在北京铁路局管内京包铁路投入10万公里运用考核,担当大同至张家口的电气化区段货运任务;0002、0003号机车则进行了整机鉴定试验及十大主要部件的型式试验考核 。1988年6月15日,韶山4型电力机车通过了国家级产品鉴定,鉴定会议认为,韶山4型机车性能指标达到了1980年代初期国际上直流相控电力机车先进水平。
完成技术鉴定后,韶山4型机车于1989年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并于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韶山4型采用经济四段半控桥晶闸管相控平滑调压,具有两级电阻制动和恒速、恒励磁控制,使用800千瓦直流牵引电动机、双轴转向架、水平牵引拉杆等技术。但由于从研制到大批量生产的过程时间较短,初期生产的机车存在较多质量问题。经过调整生产工艺后,自1990年代生产的韶山4型机车质量大为提高。
在研制韶山4型的过程中,中国也于1980年代中期分别从欧洲、日本、苏联购买了8K、6K、8G型电力机车,均为当时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直流相控电力机车系列。在购买8K、6K型机车的同时,中国同时引进了相关技术,应用于后来研制的一系列国产电力机车。
1991年,株机厂通过模仿8K型、6K型机车的微机控制系统,为韶山4型0038号机车进行了实验性加装微机控制的技术改造,成为中国铁路第一台采用微机控制的国产电力机车。这台机车于1992年初在宝成铁路投入运行,虽然微机系统的用户界面、抗干扰能力仍有不足之处,但控制性能已达到设计要求,其研制和使用经验后来成为了韶山8型电力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基础和改进方向。1993年,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针对早期韶山4型电力机车的主要问题,从韶山4型0159号机车开始进行重大改进,研制了韶山4改进型机车(SS4G),同年开始批量生产,但规范的机车型号仍统一为韶山4型电力机车。韶山4改型吸收了8K、6K型机车的电气技术,其质量、可靠性比韶山4型有较大提高,机车改为采用不等分三段桥相控调压,机车控制为恒流恒速特性控制,采用中央低位斜杆牵引装置,增加功率补偿、加馈电阻制动等。
1997年,株机厂根据《铁道部SS4型电力机车合同书》的技术规范要求,从韶山4型0480号机车开始进行另一次改进。主要改进为更换新型号的主断路器、交流接触器、速度传感器等,并按照铁道部的指示,在每节机车安装一套完整的安全设备,由地面感应器、数字化通用式机车信号机、信号配线盒、机车信号显示器、监控记录装置(LKJ)和监控显示器等部件组成。两套设备完全独立,机车正常运用时仅需要使用其中一套。
2004年,由株机所和大连机车车辆厂共同研制了韶山4改型网络重联货运机车。韶山4改型网络重联机车是继韶山3B型电力机车之后另一次以网络技术改造传统机车。原来的韶山4改型机车的重联采用硬连线方式,控制系统为模拟控制。网络重联机车采用微机控制系统,除内重联外还实现了机车的外重联,即通过网络将2台韶山4型机车重联,组合成16轴重载货运重联机车车组。两台机车车内所有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显示器、微机控制装置、机车逻辑控制单元(LCU)、机车综合信息处理装置、中央控制单元(CCU)、列车运行监控装置等均可以通过车辆总线连接。韶山4改型网络重联货运机车在同年年底于大秦铁路投入运用。2004年12月12日,大秦铁路首次进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试验取得成功,重载试验货运列车由4台韶山4型机车牵引4组5000吨列车组成。
根据铁道部统一安排,株洲厂向国内其他机车厂转让了韶山4改型图纸和生产技术。株洲电力机车厂在1993年至2006年共生产韶山4(改)型机车1018台(SS4-0159~1175、1886);大同机车厂在1994年至2006年生产了168台(SS4-6001~6168);资阳机车厂于2001年试制了2台(SS4-3001~3002);大连机车车辆厂在2001年至2006年生产了231台(SS4-7001~7110、SS4-7121~7241)。截至2006年,四家工厂累计生产了1419台韶山4改型电力机车。
(节选自百度百科《韶山4型电力机车》,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改革开放政策之后,铁路运输需求逐年增加,在一些主要干线上由于多方面的限制,运输能力严重不足。这促使了韶山4型机车的研制。
B.同年年底生产的第二、第三台机车改进设计的依据源于1985年9月第一台韶山4型机车,它于1986年初赴北京,在铁科院进行全面试验考核。
C.1987年初,铁道部组织了对韶山4型电力机车的鉴定试验,韶山4型0001号机车在环形铁道试验基地投入10万公里运用考核;0002、0003号机车则进行了整机鉴定试验及十大主要部件的型式试验考核 。
D.1988年6月15日,韶山4型电力机车通过了国家级产品鉴定。完成技术鉴定后,韶山4型机车于1989年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并于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从研制到大批量生产的过程时间较短,因此初期生产的机车存在较多质量问题。经过调整生产工艺后,自1990年代生产的韶山4型机车质量大为提高。
B.虽然模仿8K型、6K型机车的微机控制系统仍有不足之处,但控制性能已达到设计要求,因此韶山4型0038号机车成为中国铁路第一台采用微机控制的国产电力机车。
C.2004年12月12日,大秦铁路首次进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试验取得成功,此次成功得益于韶山4改型网络重联货运机车的成功研制。
D.原来的韶山4改型机车的重联采用硬连线方式,控制系统为模拟控制,有较大不足,因此诞生了韶山4改型网络重联机车并成为后期车型主要控制方式。
3.下列材料最适合作为第六段材料的支撑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基于MVB总线的重联机车,将机车内的各个控制单元通过各个相关的网络节点连接为一个闭环网络,高效率、高准确度的传输,使得机车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重联机车的网络控制设计》,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B.采用多机牵引可以使线路的通过能力大大增加,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指标。在干线上使用多机牵引时,可以由几名司机各操纵一台机车相互配合,也可以仅由一名司机在一台机车上操纵
——《机车重连》,百度百科
C.两台机车的电气控制系统用重联导线(电缆)经重联插座相连接,空气制动系统的总风管、平均管和制动管也分别相连接,确定本务机车和非本务机车,并由本务机车司机控制机车组牵引列车运行。
——《机车重连现状和分析》,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D.由于是多台机车重联,其实对单机的功率并不要求很高,而是对重联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几台车头不同步在爬坡或加速时所产生的牵引力也很容易就把车辆的车钩拉断造成事故。所以机车重联的可靠性在铁路重载运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机车重连现状和分析》,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韶山4型电力机车的研发充满了坎坷,它体现着我国研发人员孜孜不倦的努力与付出,请依据材料列出至少两个重大转折点。(4分)
5.本材料介绍严谨、思路清晰,请列举文中使用的介绍方式。(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紧急停靠
麦浪闻莺
宋健时在客厅里来回踱着步子,丈量着儿子家中的里里外外。
其实不用脚步量,宋健时闭着眼睛就知道,从卧室到客厅的距离是13步,铺有地板砖16块。从客厅到阳台的距离是18步多一点儿,铺有地砖22块半。那么,从客厅再到阳台的距离呢 ? 刚好是9步,铺有地板砖12块。这些,他早已烂熟于心。
老伴儿埋怨他说,哎老头子,你别老在我面前晃行不行 ? 难道你就不能坐下来,跟我们好好聊聊天,或者喝一杯茶 !
儿子也笑说,是啊,爸,难得您来柳州一次,就安心在这儿多住几天吧,也好让我们尽尽孝心。①宋健时紧蹙着眉头说,我也想高高兴兴地喝茶呀看电视呀,可我实在坐不住 ! 昨天呐,医院通过微信群,将紧急召回令发给我了。我是一名在职主任医生呀,我得赶回德城去,回到我的工作岗位上去 ! 让我老在这儿窝着,我觉得我自己就是一个临阵退缩的逃兵。
还是在年前腊月二十二,经不住儿子和儿媳的一再邀请,宋健时跟老伴儿踏上了去柳州的动车,去看他们新买的房子。
说实话,儿子很独立,大学毕业后到柳州找了工作,随后就在这座西南地区工业重镇成了家,成为车城里一名汽车制造工程师。儿子在电话里反复说,柳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啊,壮族的歌、侗族的楼、苗族的舞、瑶族的节,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您跟妈妈一定要过来好好看一看 !
于是,他就跟老伴儿出发了。
按照宋健时的计划,在腊月二十四这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个小年饭,再抽空去逛逛柳候公园、大龙潭景区这些名胜,他就准备返回德城过春节。因为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二, 他还要值几天班。谁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下子就把他的计划给打乱了:先是新闻里报道说武汉封了城,实行交通管制,控制人员流动,减少病毒传染;接着又说武汉周边的一些县市,也纷纷采取了断然措施,开始封城封镇封村,以加强疫情管控。让他特别坐立不安的是,德城与大武汉田地相连人文相亲,常年有十多万人在武汉打工经商讨生活,②自己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独善其身吗 ?
没承想,柳州这边也紧急行动了,铺天盖地地宣传,挨家挨户地摸排。为此,宋健时就主动到儿子所在的社区去登记。社区的工作人员说,您是从疫情重灾区过来的,虽然现在没有出现发烧、干咳和乏力这些症状,但也必须主动居家隔离。在这14天里,您必须每天早晚两次向我们报告身体健康状况……
这样,宋健时就留在了千里之外的柳州,人却时刻牵挂着家乡疫情。他先是在网上看到,德城的确诊新冠患者才13例,疑似人员46例;然而等到了第二天,确诊病例就一下子猛增到56例,疑似人员也飙升到153例 ! 所以,他就闹腾着非要回家。
儿子知道留不住父亲,就跑去给他订机票。机场人员解释说,由于武汉疫情严重,所有往返的航班都暂停了。
儿子又跑去给他订火车票。先是订到了正月初五,返回德城的票,第二次也订到了正月初六返回德城的票,但因为处在特殊时期,铁路部门门都取消了火车在老家的停靠。儿子苦笑着对他说:“爸,我们三番五次地折腾,已经尽心了 ! 再说,今年5月您就要退休了,何苦呢 ? ”
宋健时立刻变了脸说:“再怎么讲,你爸也是个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啊 ! 现在,我不是还没退休嘛。”③说着,便砰的一下把自己关在房里。
儿子吓傻了,只好愣在客厅再想招。
没过一会儿,宋健时却突然打开房门举起手机说,哎有了有了 ! 我刚查到正月十四有一趟南昌到北京的火车,我可以先到南昌去啊,再赶乘这趟车回去。
儿子连忙接过手机看,随即失望地说:“爸,您查的这趟火车,在德城也不停啊……”
宋健时却挥舞着手机大笑着说:“哼,这点事儿,是难不倒你爸的 ! ”
老伴儿过来摸着宋健时的额头说:“老头子,你没发烧吧 ? ”
正月初七那天,宋健时一登上这趟由南昌开往北京的列车,就立即拿出医院的紧急召回通知和医生从业证,找到列车长说:“我要上前线,就在德城下车,请给个方便。”
补记:据《湖北日报》2月10日报道,2月7日22时17分,经铁路部门紧急调度,一趟由南昌开往北京的列车在德城站临时停靠了一分钟。下车的,只有两位老人。此时,空寂的月台上,④全体站务人员整齐地向两位下车旅客敬礼作别。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7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小说开头处描写宋健对自己家地板非常清晰,侧面体现出他心系家乡疫情,在家坐立不安,渴望迅速回到工作岗位,刻画出一个英雄的抗疫医护人员身份。
B.小说中间部分描写儿子在柳州购房安家,侧面体现出儿子对父母的牵挂和不舍,反映出对美好春节假期被迫中断的惋惜和对抗疫的反对。
C.全篇小说内容中多处描写疫情在全国蔓延的速度之快和各地反应迅速,从侧面的角度烘托出当时抗疫的紧迫,侧面刻画出一位心系故乡的医护者形象。
D.小说补记内容利用详实的数字和真实的新闻报道,再次刻画出一位坚毅的抗疫医护人员的形象,升华了文章主旨。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用“实在坐不住呀”,这句话直接体现出人物的焦急。
B.句子②看似为一句连接句,实则与前一段合为一体,凸显出柳州与武汉的行动迅速,更加体现出当时防疫的紧迫。
C.句子③用“砰的一声”这个拟声词体现出宋健与儿子发生矛盾,两人关系逐渐恶化。
D.句子④以敬礼作别总结了全文,并升华了主旨,体现出对返汉医生的敬意。
8.宋健是一位典型的抗疫工作者,他不顾一切返乡抗疫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结合文本对此人物形象进行分析。(6分)
9.文末的补记十分新颖,它既为宋健能在家乡下车提供了合理事实依据,又生化本文,将作者立场带到了一个新高度,试分析补记在本文结尾的妙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臣尝奉使西洋,讲求其事,既有所见,不敢不即陈明,以期早日罢论,息此纷纭也。
夫铁路之兴,至是几乎三十年矣。始由外国之海口通至中国,继由中国之内地自行建造,而海口、京师、省会,皆有铁路。虽然,西洋各国无有一国不以铁路为利,而中国则但见其害。
夫至于口舌争纷,非独铁路为然也。凡行远则必资舟车,行近则必资舆马,未能顿舍此者,以其能行之道多也。然人之所行,或习焉则惯,或习焉则不惯。中国之人,素无见闻,一旦有欲以奇技异巧输入者,则群哗然骇,以为不可。盖不独为目前之害而已,亦虑夫习见而生安,因循而废法,不复有所震动。此今日之铁路,所以虽有外臣之助成,而终必至中沮也。
方今议论纷纭,莫衷一是。或言筑造铁路,便于行旅;或言便于转输可以省关税市易采买各费或言车行于铁路重载易速故能省车价;或言商贾凑集,利于贸易;或言营兵戍守,利于防务;或言遍行各省,均可自此达彼;或言自京师筑至各省,可以联为一气。皆是一偏之见,未可通论。
夫铁路之有利于商者,一时也;有利于军者,一地也;有利于官者,一隅也;有利于民者,一国也。而中国之民,无一能知有铁路之利者。若不审其先后,不明其诀议,将人人皆知其害而不知其利。不但有利之利不得而已,即不利的害亦所不免。是何异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耶?
且臣详核情形,参以学识,知中国此时尚不可开铁路之端也。何则?沿海七省,必有海寇之虞;大小各站,必有盗贼之虑;外交柔脆,必有外侮之戒;行旅艰难,必有车马之托;工程浩繁,必有工费之多;兵丁调遣,必有兵力之扰;关市纷纭,必有税厘之阻;行旅传舍,必有馆舍之妨;险阻艰难,必有转折之苦;行期长短,必有缓急之阻。是故不得不作罢。
虽然,臣请言其小者。夫中国之人所见甚狭,故不能遍阅天下之山川、风俗、习尚、形势之各异;见识甚短,故不能周知造铁路之所自始、所至、所保利、所便人事、所宜人事之所以然;风气甚锢,故不能屡闻铁路之议自何年始、自何地始、由何路始、至何路止、约计用银若干、用人工若干、约计获利若干、用本若干、一节言之。且夫沿海七省,非有外国之海口通商之处乎?往往有盗贼出没其间。若筑铁路以通商,窃恐盗贼所得,非止劫财而已也。且沿海七省,非无外侮之人也,往往有奸细潜匿其间,若筑铁路以联外寇,岂止受贿而已哉!
闻前使德者刘锡鸿,颇骇异中国之速成武备,而为兵车之选练,此固当讲求尽善之时所宜讲求者也。然而中国之营兵未必可用也,中国之兵勇未必可信也,中国之官吏未必悉无瞻顾袒偏之情也。如其弗讲求而但循常辙,是舍此无可复能行远之道也。且用兵之道,有进有退,有持久,有速攻,筑铁路者迟速皆有所不能矣。如其弗办煤、水、火食四者皆不可少也,势必将多设煤炉以备行旅,亦必将多设水炉以备饮食,亦必将多设火炉以备肴馔,亦必将多设柴炭炉以备杂物,亦必将多设锅釜以备办餐,亦必将多设作坊以备制食也。大抵沿海七省既有水师驻扎之处,兵船固不少也,势必聚之以守海口而严防固守,则调遣必难矣。
(节选自刘锡鸿《罢议铁路折》)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或言便于转输,可以省关A税B市C易D采E买各费;或言F车行G于铁路,重载易H速I故能J省车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利于,是介词结构后置用法,正确的语序为“于利于”,加点处表示对商人有利。
B.海寇之虞,即有海盗祸患的担忧,与《鸿门宴》中的“郤”字意思相同。
C.外国之海口,即外国的港口,其中“海口”与今我国海南省海口市意思不同。
D.盖论办路之优劣的“盖”与《谏太宗十思疏》:“克终者盖寡。”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刘锡鸿直言自己虽亲身感受到铁路带给其他国家的利益,但仍直言反对中国修建铁路。
B.文章中部,刘锡鸿批评各个部门建议的修建铁路的优势,认为都是片面之言,没有综合考虑,认为不妥。
C. 文章后部,刘锡鸿担心从海口修建铁路至内地可能会引发海寇之患,进而引起兵饷等问题。
D. 刘锡鸿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海寇、外侮、工程、兵力、险阻和行期等弊端后建议不修建铁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凡行远则必资舟车,行近则必资舆马,未能顿舍此者,以其能行之道多也。
(2) 中国之营兵未必可用也,中国之兵勇未必可信也,中国之官吏未必悉无瞻顾袒偏之情也。
14.刘锡鸿与现代人的观点普遍相反,根据文言文材料列举至少3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题环铁机车展【注】
郭沫若
电掣风驰今在眼,巨龙追逐卫星奔。
韶山初见星星火,此日已经燎大原。
人境庐诗草·其六
黄遵宪
铁路之兴,众口交攻。
或垂涎利欲,或煽动事端。或托名教,或妄自尊。
哓哓然纷议,得遂其私。
独予心存天下,利归苍生。方将尽力行之,以安海内。
【注】本诗写于1959年,郭沫若参观北京展览馆时所作。这两种机车分别为巨龙型(东风型或内电型)和卫星型(内液型或东方红型)。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诗中,首联和颔联用电掣风驰形容两种内燃机车的先进,但后提及韶山见星火,则用对比手法体现出内燃机车的落后以及必定被淘汰的现实。
B.郭诗中,颈联和尾联用“星星之火”比喻韶山系列电力机车,用“燎大原”直接写出对机车未来的期望。
C.黄诗中,作者开门见山,直言不讳铁路修建在当时的众译纷纷,皆为私利,从侧面体现出清朝时的腐败。
D.黄诗结尾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即我心怀天下,希望将利益归还给人民群众。我将尽心尽力,努力安顿天下百姓,体现出对百姓的关怀。
16.两首诗都通过字里行间渗透的感情表达出对中国铁路事业建设的期盼和希望,但两位作者因时代不同,角度不同使得诗歌风格不同,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北京有轨电车西郊线沿途风景美丽,运行平稳,但先前调试时期曾发生事故,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湖荡站的接触网险情让许多人记忆深刻,而调度的一丝不苟、严禁认真更是化解这次危机的重要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都铁路局管理严格,常用醒目的标语提醒旅客和铁路爱好者不能随意拍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7月24日14时32分,Y465次“京和号”旅游专列载着420名游客,准时从北京西站出发,这也是中铁旅2023年首趟开往南疆的旅游专列。
①自2015年起,“京和号”旅游专列共计开行约28列,累计运输游客约1.4万人次,促进了京和两地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民族团结,被誉为“ A ”。 ②中铁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本趟“京和号”旅游专列全程共计16天,行程涵盖和田、喀什、库尔勒、哈密、敦煌、张掖等地,游客们将游览敦煌莫高窟、鸣沙山、七彩丹霞、博斯腾湖、艾提尕尔清真寺、罗布人村寨等国家级自然人文景区。③为确保游客健康安全,专列特别邀请北京急救中心两名医护人员全程随行,随团配备血压仪、血糖仪、心电监护仪、便携式AED体外自动除颤仪等仪器以及急救类药品、常用口服药等。④专列餐饮供给由中铁旅集团华夏明珠酒店厨师团队负责,团队提前对餐车后厨重点部位做好集中消杀保洁工作,按照食材种类分开储存,严格保证食品卫生安全。⑤根据本次列车运行特点,特别设计出部分新疆菜品随车烹饪,如大盘鸡,葱爆羊肉,宫保鸡丁,回锅肉,牛肉面等。⑥“乘务组精心准备,提前熟悉线路停靠站点,了解当地气温和风土人情,查询目的地旅游项目和特色景点,随时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随车还配备了针线包、充电器、眼罩、一次性耳塞等服务用品,这导致乘客的旅途更加舒适”列车长翟一贤介绍。
北京车辆段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旅游专列安排4名车辆乘务员全程值乘,负责列车的供电和车辆运行设备维护工作。为做好旅行途中游客用餐烹饪设备和车内温度调节保障,在专列发车前,利用一周的时间对车辆进行高标准整修,对列车 B 进行冲洗调试,餐车所有电器设备精检细修。车辆乘务员在途中及列车到站时动态监控设备运转状态,最大程度满足游客旅途需求,为旅游专列保驾护航。下一步,中铁旅集团还将推出更多行程,包括“清凉一夏,亲近大自然”塞罕坝京津冀班列系列团,每周一班。7月26日开行“心连心·京藏号”旅游列车。9月、10月开行“京和号”旅游专列。10月开行额济纳方向旅游专列。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6月30日,记者从“复兴号”动车组开上青藏铁路西格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7月1日起,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开始在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以下简称西格段)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正式进入动车时代。
青藏铁路西格段东起西宁站,向西途经湟源、海晏、乌兰、德令哈至格尔木站,全线运营里程829公里。西格段提质工程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青藏集团公司组织3000多名铁路建设者克服点多线长,管理跨度大,各点同步施工,工序繁多、既有线行车密集,营业线施工安全压力大以及恶劣天气影响等诸多困难,对既有的青藏线西格段线路、路基、桥梁、接触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提档整治,对全线动车停靠车站的雨棚、站台及客运设施进行补强和升级改造,对配套的防护栅栏、排水沟及防风沙设备进行补强,同时扩建德令哈站房,新建海晏站房,为青藏铁路西格段开行时速16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复兴号”动车组车体颜色以中国白为底色,配有中国红、国槐绿、长城灰三种色调,列车编组9辆,定员676人。二等座能够根据旅客需求调整旋转座椅方向,或面向车辆行驶方向,或家人之间面对面而坐,为旅客带来更人性化的乘坐体验;商务座可选择坐姿、半躺姿、全躺姿三种模式,每个商务座椅均提供触摸影视屏、阅读灯、呼唤按钮、无线充电等功能。青藏铁路西格段开行动车初期,铁路部门将安排西宁至格尔木、西宁至德令哈“C”字头动车各开行1对,西宁至格尔木方向最快运行5小时30分,德令哈至西宁方向最快运行3小时29分,西宁、格尔木、德令哈进入5小时城市生活圈,为沿线近50万居民交通出行提供便利。
此次上线运营的CR200J复兴号动车组,是针对西宁至格尔木铁路沿线高海拔、低温等环境设计的动力集中动车组,具有防紫外线、防风沙等性能,能满足3500 m海拔等级的运行需求。动车组设有压力波保护控制系统,能够在列车出入隧道或会车时,根据头车信号及时关闭空调新风口和废排风口,避免外界空气压力急剧变化对车厢旅客造成不适,乘坐体验更加舒适。同时,针对高原沸点低的实际,列车电茶炉增设紫外线杀菌设施,切实保障旅客供水品质。
20.文章中多次出现“动车”二字,但他们的用法不同,试分析文章加点“动车”的含义有哪些不同。 (3分)
21.连续使用的顿号能使语句表达整齐、有序,试对文中下划线语句分析。(4分)
22.请为首次驶入高原的复兴号动车组写一则介绍,不多于10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轮对空转是铁路机车时常出现的情况,可能为轴重过低而“压”不住车导致空转,而一味增加轴重,又会导致 机车过重而无法达到较高运行速度。如何避免空转是机车设计人员着力解决的问题。平衡了轴重和轴功率,找到适合的临界点,即可避免空转,使机车功率最大化。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又整了个烂活,依据今年新高考1卷出的,题目不一定好但代表了今年考试的题型结构特点,古诗文默写和古诗赏析依照上张卷子的建议改为铁路版本,更适合hcm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