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主题发布,相关考点快来了解


24考频书,紧扣教材,重点突出,标注重要星级
24免费资源领取:真题考频、历年真题、参考书
后台回复【刷题】,即可获取一分钱拼团链接
第二年,我们一直陪伴。第三年,希望能够提供更多帮助。
1
2023年主题是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
6月10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论坛在成都举办,主题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
会议中其中有(考试大题可举例的案例)
水下考古的新突破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正式启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第一阶段考古调查。截至6月6日,第2航段已执行15个潜次,在一号沉船提取文物70余件,二号沉船提取文物20余件,并对出水文物进行了清洗、浸泡、脱盐及取样等现场保护。经过调查,目前已基本摸清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遗址的分布范围,大致掌握了遗物的分布情况、种类和类型。在此次考古调查中,科技创新与考古发掘深度融合,首次采用在深海沉船设置水下永久测绘基点,使用长基线定位技术进行位置标定,大大提高了水下考古工作和资料记录的精度与准确性,并综合使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古记录用艺术讲好故事2021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故宫博物院、人民网共同打造了以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为主题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用艺术讲好文物故事。从“国家宝藏”到“何以中国”总台文艺《国家宝藏》是探索“文物活起来”新形式的生动体现,也是“思想+艺术+技术”的创新实践。节目以“国宝盒子”为视觉符号,运用XR等先进的技术,以文艺赋能文博。2022年开年大展“何以中国”在故宫博物院开展,一批“国家宝藏”与观众见面。数字技术焕活中华文化的腾讯实践今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腾讯PCG ARC Lab合作启动《人机协同AI智能考古共创研发》项目。联合项目组对立人青铜神兽与顶尊跪坐铜人像两件文物的三维模型进行AI智能计算分析,结合三维技术对青铜文物进行研究性材质复原,使国宝级文物“兽托顶尊跪坐铜人像”在数字世界重现铸造之初的辉煌。馆校合作,赋能学生高质量发展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基本建构起以“天府文化”为主题的整个初中学段的博物馆课程体系。最近3年,七中育才博物馆课例研究持续亮相“5·18国际博物馆日”。过去两年,我校参与完成《我的家在巴蜀(初中版)》读本的编撰出版,并积极推进“巴蜀文化流动展览”进校园,截至目前,馆校合作活动已开展50余场,惠及学生3500余人。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助推世界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振兴
阿者科村作为哈尼梯田申遗的5个重点村寨之一,集中反映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核心理念的现存传统村落典范。2018年以前,相对封闭的交通区位、传统低效的稻作农业方式以及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制约着阿者科村的经济发展。红河州和元阳县政府引入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坚持保护第一,守牢生态底线,利益联结建机制,突出乡愁显特色,四条底线定规矩,着力推动保护与利用双赢;坚持价值共享,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走出了一条发挥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打通“两山”转换通道的新路子。
2
历年主题
2006年6月10日是第1个文化遗产日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2007年6月9日是第2个文化遗产日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2008年6月14日是第3个文化遗产日是:“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2009年6月13日是第4个文化遗产日是:“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
2010年6月12日是第5个文化遗产日为:“文化遗产在我身边”。
2011年6月11日是第6个文化遗产日是:“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
2012年6月9日是第7个文化遗产日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
2013年6月8日是第8个文化遗产日是“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
2014年6月14日是第9个文化遗产日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5年6月13日是第10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2016年6月11日是第11个文化遗产日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2017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2018年:多彩非遗,美好生活
2019年: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
2020年: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2022年: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3
中国文化遗产主题日与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文化遗产日”活动,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1984年,由当时的法国文化部部长(JackLang)发起“历史建筑开放日”为开端,此后,于每年9月的第3个星期天举办。1985年,许多欧洲国家开始学习法国的做法。到1991年,欧洲议会将这一活动正式命名为欧洲文化遗产日。
2005年7月,郑孝燮、宿自、谢凝高、黄景略、李伯谦、吴良镛、舒乙、徐苹芳、傅熹年、常沙娜、谢辰生(排名以倡议信上的签名为序)等11名学者联名致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倡议设立“文化遗产日”。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 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就此诞生。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采用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同,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鸟头、爪较大,颈、腿长且粗,身体较小,翅膀短小,啄微下钩,短尾下垂,爪有三趾,专家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这是中华各民族对太阳神崇拜的集中体现,也是蓬勃向上、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精神的象征;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
以上就是为大家总结的文化遗产日主题啦!觉得有用的话点个赞+在看吧!
内容:Iron柱
审核:风见
文博无限企划课程
院校班及经验分享:
湖南大学:24湖南大学文博院校班 | 超严格督学的湖大全程班是这样炼成
安徽大学:24安徽大学文博院校班 |安徽大学全程班速看,内有安徽大学备考经验直播回放
中山大学:24中山大学文博院校班 |中山大学全程班速看,内有中山大学备考经验直播回放
全程班:
督学抽背+真题带练+定制专属学习计划,全面包揽你的24考研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