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第四届全高赛结束之后
写于第四届全高赛结束之后。
大家好,我是花绪,第四届全高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领队,作为大一新生,第一次参加全高赛。由于个人实力太嫩,队伍经验也不足,最终我校在64进32这轮以55名结束了比赛。
首先,恭喜复旦大学获得第四届全高赛冠军,东南大学获得亚军,贵州大学获得季军,东北大学获得殿军。
早在我还在高考期间时我就关注了第三届全高赛,并决定参加第四届。作为姜姜QAQ的粉丝,第三届我一直在关注东北大学,可惜他们最后以第10名的成绩结束了比赛。
而今年,东北大学成功进入线下,我作为上海本地人,也是很幸运可以直接去现场,甚至是解说席解说自己喜欢的偶像和队伍,并且要到了合照和签名。
半决赛第一日先锋战杭电的孜然帅气的拿下17W的优势,而东北大学落入四位,结束解说的我虽然在场外看到了姜姜,但不敢上前。我觉得没有人是在这么关键的场合输分了还会高兴的,但在我的社牛朋友神乐猫、痴兔的鼓励下我还是成功与姜姜合影,拿到了签名。不得不说高段的心态就是好,林总也说姜姜对待粉丝很好。\姜姜/\姜姜/\姜姜/
当天下午我就去雀庄打牌了,本来是令人沮丧的开局,但没想到东北大学的次锋铜币成功挽回局势,两个半庄杀了5W,帮东北大学杀回水上。值得一提的是铜币刚到上海那天在地铁上开一把玉南时我和他碰到了,我想这就是缘分吧。作为第三届全程观战的,东北大学不动如山的两位前置位的发挥,确实让人安心。
胜负是在晚上的大将才决出的。因为身体原因我在副将战东北大学已经迎头赶上之际就选择了睡觉。全高赛作为第一次线下,有很多美中不足的地方,从九点半鏖战到凌晨四点确实是闻所未闻。长达七日的比赛,对所有选手,所有导播,所有裁判,所有解说,所有嘉宾,所有观众,都是一场耐力的比拼。在此作为一名线上赛阶段的选手、线下赛的观众(以及偶尔乱入的嘉宾)向所有人说一句:辛苦了。
像这样规模的比赛确实是难以想象的。但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变成了现实。立直麻将的推广在国内并不能说是特别顺利,现阶段很多比赛都可以说是用爱发电。即使是这样,也有人愿意去做,大家也愿意去参与。大部分人参与的结果或许都是充满遗憾的,也只有遗憾才会让我们选择再去拼一次。
而决赛日的三日,不同于去年三高一低最后一个半庄才分出胜负,今年的决赛其实是跌宕起伏,风水轮流转的。第一日贵州大学领先,第二日东南大学领先,而在第二日时复旦甚至只有4、5W,最后却是由复旦大学夺冠的。
很喜欢复旦大学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主打的是一个竞技麻将。”复旦在平均段位上也是硬实力的冠军。在落后时不疾不徐、不骄不躁,一步步逐步打回来。最终胜利女神也向四连斗的可非展现了笑容。
而作为一名姜糖,看到决赛日东北大学大落后,姜姜四连斗,七小时,最终局甚至左手上都写上了逆转条件时,坐在休息室的我很想哭。好不容易到了这里,已经那么努力,却只能是苦苦挣扎。姜姜长时间鏖战展现出稳定的水平和不气馁不放弃的竞技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姜姜/\姜姜/
谈一谈我自己作为(只会胡说八道)解说嘉宾的一些感想,我跟专业解说夜空、林总、主办方+九段的JY教练、四象战冠军茴香都搭档解说过,近距离感受到了高段的行牌思路之快、措词的严谨与有趣,我解说经验没那么丰富,也挺社恐,不是很会说话,很担心解说的时候会说错什么,而且面麻的解说难度也会更大,导播随时切画面,对解说的专注度也有要求。所以很感谢大家没把我逐出解说席,感谢大家的包容。
我也成功混入了全高赛的颁奖仪式。虽然颁奖仪式准备的比较仓促,比较简陋,部分队伍的队员也因为工作原因提前回去了,但是看到剪辑出的花絮(拒绝谐音梗。),看到每个队伍一个个上前合影留念,心中只剩下了祝贺与羡慕。
我为了全高赛练兵,和川农一起联赛组建了稻荷山。周六回去接手了大将。本来是为了背锅的,毕竟队伍确实青涩了一点。看全高赛看的热血沸腾,打大将确实有一种在背负一切的感觉。
以后这样的机会估计会越来越多吧。来日方长,期待下一次全高赛,我的成长与应技大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