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

2023-04-18 11:48 作者:江西易公教育陈老师  | 我要投稿

一、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一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都是在用具体的事情来说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想别人没想到的》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根据这样的教材理解,我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而我的教学重点则是:通过师父(画师)的话,来体会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

二、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故事导入、口头复述、图文对照、朗读训练等方法。

三、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引出课题。

     这里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故事《司马光砸缸》作为这节课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有进一步回顾。并且因此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感知课文,简单讲述。

    1.让学生默读课文,再熟悉故事,并加深对生词的印象。

    [这样的环节设计,是要让学生养成快速默读的习惯,并能准确把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朗读生词,并运用词语简单地讲述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后进生,因为生词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认真就不难,所以我选择几位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也有一次表现的机会;而简单讲述故事,则是考虑到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能够锻炼口才,学会复述课文。]

    (三)、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1.抓住三个徒弟画画结果的句子。

   (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2.学生针对上面两句话,自由提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要自己去发现问题。]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①了解大徒弟和二徒弟分别怎么画?

    ②知道小徒弟是怎么画的?

    [这是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

   4.重点知道画师的话。

   (四)、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1.讲述在生活中,我们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吗?有想别人没想到的吗?

    2.师: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师讲述《踏花归去马蹄香》故事,请学生选择。

   (五)、总结道理:  师: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六)、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画满                二徒弟  许多                小徒弟  两只——以少代多(妙)!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一点不假,通过这次给学生上《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更是深有体会。要想上上好课,需要多方面的准备(研读教材,备课,试教等),最重要的是平时应多充实自己,多读杂书,具有丰富的知识,多读教育类的书籍,可以让自己的知识在课堂上运用自如,调动课堂气氛,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通过这次上课,发现了自己的许多缺点,心里难免有些难受,却没有气馁,我想只要多努力,多行动,多反思就一定会有进步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